秦始皇具體焚了什麼書?

勇達父子兵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改革,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等,但這些改革措施實行起來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遭到一些復古派人士的阻撓,他們以上古前朝的制度來妄加評論,詆譭汙衊秦始皇的法律、政令。秦始皇忍無可忍,他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決定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除了史館所藏秦國史記外,別國史記一律燒燬,博士館藏圖書除外,私人收藏的儒家經典一概送官府燒掉,下令後三十天不交者罰修長城,聚眾談論《詩》《書》者一律斬首,以古來否定當今者滅族。


焚燒的書有《詩經》《尚書》《易》《禮》等等,《詩經》多歌頌歷代君王,秦始皇小肚雞腸有點不樂意;《尚書》記載上古聖王的治國理念,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以前的帝王不配稱聖王,不能和自己相提並論;另有一本《道經》的書,其中寫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個字,字字扎心。


秦始皇焚書不是燒掉所有的書,只燒掉儒家所謂的反書,像百家語、史書、醫藥、農業方面的書就沒有被燒掉,他是有選擇性的焚燒,後世好多人冤枉和誤解了秦始皇。


所謂的焚書就是儒家與法家鬥爭的犧牲品;孔孟之道的儒家是尊古的,主張分封諸侯,也就是封藩,而秦始皇統一六國是求新務實,他認識到春秋戰國之所以諸侯紛爭完全是分封制惹的禍。荀子等法家學派主張中央集權,下面實行郡縣制度。


秦始皇的焚書意在維護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理念,只有統一思想,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才能使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改革順利進行。雖然維持了秦朝的統治,但不利於長治久安,從而加速了其政權的滅亡。

焚書坑儒成為秦始皇殘酷暴政的證據,被後世人文學者罵了2000多年,而漢武帝獨尊儒家,罷黜百家,讓儒家有有用武之地。他們得勢後,把矛頭直指秦始皇,千古一帝也就遺臭萬年。

遺產君


焚書坑儒,當時叫做“焚詩書,坑術士”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尚書〉序》第一次出現“焚書坑儒”這個詞,之後“焚書坑儒”就代替了“焚詩書,坑術士”。

那麼焚詩書,坑術士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說焚詩書,這事發生在公元前213年,那時候大秦已經成為帝國4年了,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國宴,七十位博士集體上前敬酒。領班周青臣拍馬屁說:陛下改諸侯分封制為郡縣制,國家不用打仗了,人民可以長久的太平了,這功德從古至今無人能比!這話秦始皇聽了很高興!

但是就有不開眼的,一個叫淳于越的博士說:周青臣是在拍馬屁!商周之所以傳國千年,就是因為分封制,因為分封的子弟功臣可以和國君互相照應。你實行郡縣制,一旦有人造反,你只能自己應付,沒有人和你相照應!

這話秦始皇當然不愛聽,好在他沒有當場殺人,而是問丞相李斯:你怎麼看?

李斯說:“不同的局勢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現在天下已定,老百姓就該好好種地,知識分子就應該好好學習法律,別有事沒事就言必稱上古,來惹是生非,迷惑百姓!過去就是因為各執一詞,才有的諸侯並起,天下大亂,結果還不都是不中用,反而咱們大秦一統天下!所以咱們既然統一了天下,那就再統一思想。"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三十日弗去,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引號內的兩句是引用的《史記*李斯傳》中的原文)。

由此可見,秦始皇為了禁止以古非今,非議國事,才和李斯下令:除官方藏書、秦國國史,以及醫藥、卜筮、農作之書外,私人所藏文藝哲學諸子百家之書都被“收去”了,“收去”不是燒了,當然也有可能是燒了,但沒有全燒,畢竟後來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那這段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典籍遺失了呢?因為項羽,七年後,項羽屠咸陽,焚秦宮,秦國官方收藏的無數典籍,除了蕭何收藏的那些,全被燒了。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坑術士是發生在公元前212年,焚詩書的第二年。原因是術士都是坑貨,從秦始皇那裡騙了巨資,說是幫秦始皇求仙,結果自然都失敗了,失敗後還不消停,私下議論秦始皇如何殘暴,如何專權,而且盧生、侯生還帶著無數秦始皇求仙用的資材逃了。

這事別說是殘暴專權的秦始皇了,就是佛祖也不樂意啊,騙了我,還罵我,還偷我的東西逃跑,你跑得了麼?你以為你們都是徐福?於是秦始皇怒了,460多個術士全都被活埋了。

那盧生、侯生都叫生,不是術士麼?是術士!漢朝之前,儒生,術士都就叫生。

那為什麼坑術士最後成了坑儒呢?

第一、秦始皇好鬼神,而且術士借鬼神之名,可以輕鬆的從秦始皇那裡得到很多好處,所以一些儒生為了功名利祿,就混進了術士的隊伍,誰成想反被秦始皇給坑殺了;

第二、術士都是讀書人,那時候儒學早已經遍地開花了,術士基本上可以說是準儒生了;

第三、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漢末年孔子10世孫孔安國都說“焚書坑儒”了,所以焚書坑儒就流傳了下來。




Callme不韋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20世紀四十年代,解放前的重慶有個文人叫郭沫若,他一口氣寫了十篇文章,對墨子、韓非子都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批判,還結成了一本書,就叫做《十批判書》,其中稱讚孔子“是順應著當時的社會變革的潮流的”,而秦始皇則被罵得很慘。一位偉人看完《十批判書》,也覺得郭沫若的說法不靠譜,就專門寫了一首上面那首七律來反駁。

這首詩的意思大家都看得明白,核心意思就是:焚書坑儒的說法其實很不靠譜。

其實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秦始皇是殺了一批招搖撞騙的“大師”,還處理了一批幫“大師”搖旗吶喊吹喇叭的文人——這些文人用自己手中的筆為江湖術士搞宣傳,就像不久前某些文人寫的《發現黃帝內經》、《大氣功師出山》、《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一樣,明明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神話故事”,卻被包裝成了“報告文學”。

書歸正傳,我們來看一看“焚書坑儒”事件的真相:當年科學技術不發達,一些被統稱為方士術士的巫師神漢就像雨後路邊的狗尿苔(一種蘑菇,據說是狗撒尿的地方才長),一個個露出頭來招搖過市。在這批方士術士背後,跟著一大群儒生整理他們的“思想”“學說”,換幾粒“金丹”,賺幾個稿費——術士們把從秦始皇那裡騙來的金銀財寶分給他們一點。

而且這幫儒生正像老人家所說的那樣“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拿了秦始皇的錢,背後卻聚集起來說壞話,甚至詆譭秦始皇的為人和治國理念:“秦始皇這個人剛愎自用,就知道殺人放火滅六國,活在世上就是個禍害,這樣的人咱們可不能真去給他求仙藥!”其實稍有一點頭腦的人都知道,那些江湖騙子根本就求不來什麼仙藥,所謂的“蓬萊”“方丈”“瀛洲”等仙山,不過是東海上的幾個小島,要說上面有點猴子椰子還可能,至於神仙,那也就是夢裡想想,那些“大師們”比誰都清楚:神仙是吹出來的。

這幫術士和文人聯起手來,那影響還是相當大的,不但老百姓在文人的生花妙筆之下相信了世上有仙山,連秦始皇都被忽悠了,大把大把的金子銀子(也學是銅錢珠寶)裝滿了“大師”們的腰包。但是拿錢不幹事(也幹不成事)的方士術士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露餡,於是在罵了一頓秦始皇之後紛紛跑路,把個秦始皇氣得七竅生煙:“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徐福)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秦始皇這段話的意思是:老子只是燒掉了一些沒用的壞書,但是那些文人和方士術士我都給了他們很好的待遇,但是花了成千上萬的錢,別說什麼仙丹,連句好話也沒換來。這幫窮酸和騙子罵我也就算了,他們還用自己的歪理邪說糊弄老百姓,這種事,叔叔可以忍,嬸嬸也不可以忍,給我查!

一聽秦始皇要追查,那些先得到風聲的“大師”們一個個腳底抹油——兩袖金風跑掉了,只剩下那些吹喇叭抬轎子的文人和“大師”的徒子徒孫被御史給抓了起來。

這些小角色可沒什麼骨氣,還沒等鞭子落到他們身上,就什麼都招了,而且為了表示自己“認罪態度良好”,還開始了狗咬狗“傳相告引”,一下子就咬出四百六十多人來,這些人當然犯了欺君之罪,按照法律都被砍頭示眾,然後挖了個大坑埋了起來,沒有讓他們暴屍荒野。

其實關於“焚書坑儒”現在已經有了公論:燒掉的是六國官方書籍,那些書的主要內容就是罵秦始皇和大秦帝國,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要被禁燬的,而且秦始皇也沒殺書籍的作者。被殺掉的六百四十人,實際都是招搖撞騙的方士術士——那些為騙子寫文章的儒生其實也應該算半個術士,不過那種人現在叫“科普作家”、“網絡大V”。

而真正的儒生還是過得很滋潤,在秦始皇駕前,就有七十個“博士”在拿著高工資高談闊論,有的還重操舊業,兼職幹起了方士術士,繼續大忽悠。


半壺老酒半支菸


秦始皇焚燒的書籍不計其數,華夏文明經秦朝14年的時間遭到重創,歷史有明確記載,歷代人對文物的發掘,更加證實了這個歷史事件。具體記載如下:

《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等書籍明確記載焚書事件。

1、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由上可知:秦始皇焚燒了除醫藥、占卜、種植之外的大量書籍,連昔日諸國法令的書籍也焚燒了,學法令要向當朝官吏學習。

2、西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由上可知:秦始皇焚燒了歷代典籍,可以想象先秦歷史的諸多典籍在秦朝遭到焚燒,特別是夏商周時期的典籍,如今只能通過考古發掘進行探究,大多深埋地下,流傳至今的典籍甚少,我們只能通過其它遺留書籍略知一些信息。

3、西漢劉向《〈戰國策〉序》:“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由上可知:秦始皇推行法治,採用嚴刑峻法,不尊大道。我們知道周代是“以德治天下”,“禮樂”輔之,推行王化,慎用刑法。因此“以德治天下”相關典籍被大量焚燬.

歷年出土的文物也證實了秦始皇焚書是真實存在的。

比如1973年馬王堆漢代古墓出土的帛書《老子》,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與現存傳世版本的《道德經》大有出入,其原因很有可能是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採用法家治天下,對周代典籍大量焚燒所致,道家典籍損毀最為嚴重。

綜上所述:秦始皇焚書,焚燒的重點是秦代以前關於政治、文化、歷史方面相關書籍,比如歌頌先王的《詩經》、《尚書》、諸子百家思想有關書籍、各國史書等。秦始皇焚燒書籍不光有史書記載,而且隨著相關文物一一出土,更加證實這一歷史事件。


道一有三


謝悟空邀!

洶湧澎湃的學術思潮中的四大學派,發展到秦統一六國的時代(公元前三世紀),道家已邊緣化,因為其本身無組織,也反對跟人競爭;墨家也告沒落,原因是理想太好,要求過高,必須有殉道的精神,多數人做不到。

只剩下儒、法兩家對抗,兩家的學者都渴望得到秦始皇的垂青,法家的方向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體方案;而儒家拒談利害,只講仁義。簡言之,法家向前看,儒家凡事崇古。因為秦自商鞅變法起尊循的是法家學說,丞相李斯又是法家鉅子,與始皇治國理念吻合,所以始皇採納李斯的意見。儒家學者不甘心,不但和李斯等人辯論,還到處散佈他們的學說,惹惱了秦始皇。於是下令焚書。

焚燬的主要是六國收藏以及散落在民間的儒家《詩》、《書》。超過六十天不焚燒者,臉上刺字,罰做苦工。兩人以上談論儒書的,一律處決。但中央政府圖書館收藏,供博士們研究的儒書,以及其他學派的著作,跟醫藥、卜卦、種樹的書籍,不在焚燬之列。雖然秦始皇對儒家學者和學說進行了無情的打擊,但仍准許博士們研究。最大的破壞恰恰是項羽攻佔咸陽,縱火燒城,政府所保存的圖書,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學派的很多書籍,才永久消失。後世文人專罵秦皇,不罵甚至美化項羽,大概是緣於項羽是失敗的英雄,惺惺相惜吧。





武丁仗劍決雲霓


因年代久遠,很多人對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都有一些誤解。這也是形成秦始皇暴君形象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真實的歷史情況又是如何呢?

1.史書典籍中,除《秦紀》以為,六國史書一律燒掉;《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收藏以外,其他藏書皆集中到郡,由官員督察燒掉。

2.農書、醫藥等不在禁書之列。

其實,始皇焚書很好理解。說白了這就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對於不同政見的士人的殘酷鎮壓。一方面可以維護秦朝的統治,意識形態的統一對於維護統治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另一方面,意識形態領域的統一卻扼殺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使得文化領域萬馬齊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秦朝因焚書造成了一定的缺少。但更多的是在秦代,文化的延續性出現了一定的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