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一代名將為何成為史上最慘的背鍋俠而遺臭萬年?


楊家將的故事通過評書、小說演義、連環畫家喻戶曉。楊令公、佘太君、楊六郎、楊七郎、楊宗保、穆桂英、楊排風等可能是民間除了包公以外,最有知名度的北宋人物了。

在楊家將故事中有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叫潘仁美,他公報私仇殺害了楊七郎,並陷害了楊家將,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

小時候每當聽到劉蘭芳老師說楊家將評書,說到到潘仁美如何陷害楊七郎、楊業,小夥伴們都怒不可遏,深感大宋皇帝太昏庸,怎麼讓如此奸臣陷害忠良,潘仁美和秦檜一樣都是歷史的罪人,就連潘姓的同學都深以姓潘為恥。

長大後讀了歷史書,才發現原來我生活在虛構的歷史裡好多年。在正史裡潘仁美的原型潘美,並不是文官,而是武將,大英雄。


真相:一代名將為何成為史上最慘的背鍋俠而遺臭萬年?

宋初名將潘美

潘美不及弱冠之年便從軍,建立無數戰功。公元954年開始更是跟隨還是後周武將的太祖參加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以一萬破三萬。奪四川、平湖廣立下汗馬功勞。

開寶三年(970年),任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作為主帥率軍滅了南漢國。有滅國之功。

開寶八年(975年)伐南唐,主帥是曹彬,潘美是副將,二把手,滅亡南唐,他功不可沒,之後加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滅南漢、滅南唐更是為大宋建立了滅國的不世之功。他治軍嚴謹,曾經因部下攻城後報復性的搶掠造成的不良影響而主動請求責罰,承擔責任。他還收養過前朝皇帝周世宗遺孤。

楊業也是名將,降宋之前就是北漢國的名將了,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滅了北漢,楊業作為北漢的降將加入宋朝的武將行列,980年,遼軍10萬攻雁門關(今山西代縣西北),楊業率精騎迂迴至關北,與其它宋軍主力一起南北夾擊,殺遼將蕭咄李,俘都指揮使李重誨,大獲全勝。

從太平興國四年歸宋至雍熙三年被俘,楊業在北宋為將不過僅僅七年左右的時間,時間雖然短暫但的確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深得太宗皇帝器重,但是若把這些功勞和潘美對比,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潘美對大宋的軍事貢獻,遠遠大於楊業。


真相:一代名將為何成為史上最慘的背鍋俠而遺臭萬年?


那麼為什麼潘美會背上陷害楊家將這個鍋而遺臭萬年呢?當然是歸功於小說、評書的虛構與傳播。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潘美確實和楊業的被俘脫不了干係。

雍熙三年(986年),宋軍分三路攻契丹,楊業受太宗所器重,作為副將,與主帥潘美率軍出雁門關,作為西路軍連克寰(今朔州東)、朔、應、雲(今應縣、大同)等州。

大軍這邊雖然進展順利,但不久後大宋另一路北伐的東路軍戰敗,導致雍熙北伐整體失敗,潘美和楊業被迫從西路退軍,當時宋軍打下的四個州都居住的都是漢人,都希望生活在大宋的統治之下,於是宋太宗下令把這些漢人帶回宋國,把空城留給遼軍。

楊業英勇承擔了斷後的責任。他臨行前和潘美約好,讓潘美在陳家谷口(今山西寧武北)埋下伏兵接應他。然後楊業揮軍斷後與遼軍大部隊廝殺,後陷入重圍,苦戰終日,退入陳家谷。

當時的西路軍的監軍王侁貪生怕死,緊令主帥潘美撤軍,於是楊業退到陳家谷的時候發現並沒有援軍接應,於是楊業只能死戰不退,後被遼國大將蕭撻凜生擒,被俘後楊業絕食而死,非常壯烈。

對於楊業之死,身為主帥的潘美也許要負上一定的責任,但宋代以文御武,他也無法抵抗監軍文官王侁的命令。


真相:一代名將為何成為史上最慘的背鍋俠而遺臭萬年?


小說評書為了故事有吸引力,將歷史人物臉譜化,並杜撰了歷史上不存在的人物(楊七郎、楊宗保、穆桂英是虛構人物,歷史上不存在)和虛構的事件(四郎探母、大破天門陣、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西征從來都沒有發生過)。潘美作為反面人物自然成了背鍋俠。他殺了歷史上從來沒有存在過的楊七郎。迫害了一大堆虛構人物。

一代名將遺臭萬年成為最慘的背鍋俠,都拜小說、評書之賜。有的時候,小說、電視劇、電影的傳播影響力是非常強的,但那些已經入土的歷史人物,不斷的被拉出來,被娛樂被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