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名苑"艮嶽"覆滅記:宋徽宗藝術生涯的濃豔一筆,成為北宋絕唱


皇家名苑

宋徽宗


公元1117年,正值宋徽宗政和七年,舉世聞名的皇家苑囿艮嶽開始建築,這座苑囿由權臣蔡京主持,宦官梁師成具體監督建造,五年之後,苑囿落成,令宋徽宗大喜,御製《艮嶽記》,描繪艮嶽的奇石異木、奇珍異寶、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還有多達三十多個有著詩意名字的建築。


然而,這座建築瑰寶落成五年之後,於公元1127年毀於戰火之中,金兵攻入北宋京師,將艮嶽搶奪一空,剩下的付之一炬,一起葬送北宋的百年基業,同年,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兵擄掠北上,過上了悲慘的階下囚生涯,後人稱之為靖康之恥。


而艮嶽,這座在宋徽宗藝術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建築,體現了宋徽宗極高的技術造詣,此時卻成了北宋的絕唱。艮嶽滅,是王朝滅的序曲,更是終章。


蒐羅奇石,盡歸艮嶽


《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講的楊志押送生辰綱到東京,途中被晁蓋、吳用設計奪取,生辰綱進獻的對象是權臣蔡京。拋開小說情節不談,回到史實中,北宋宋徽宗時,"綱"指的是運輸隊伍,一綱十艘船,專為皇家運送各類奇珍異寶。


宋徽宗是歷史公認的具備超高藝術天分的皇帝,書、畫一流,這位文藝皇帝在軍事上無所作為,卻在藝術領域開闢出了一條大道。上行下效,眼看著宋徽宗好奇石,身邊人開始到全國各地蒐羅,不惜耗費巨資,以令皇帝愉悅。因此,與遼國議和期間,宋徽宗有著足夠的空閒和財物大興"花石綱"。


不僅如此,為了滿足自己的奢華追求,宋徽宗組織編纂大型書籍,整理書畫目錄,還擴建了諸多宮宇,其中以氣勢恢宏的明堂和巧奪天工的艮嶽為代表,

這些年份,宋徽宗取年號"宣和"、"政和",展現了他的內心追求。


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艮嶽正式興工建造,蔡京統領總建設,命令宦者梁師成負責具體建造事宜,梁師成知道此事重大,不敢懈怠,召集了全國各地能工巧匠日夜趕工,終於於1122年正式落成。這座園林中的藝術瑰寶令宋徽宗龍顏大悅,寫下了《御製艮嶽記》,刻在石碑上,立於艮嶽入口處。


艮嶽初名萬歲山,寓意江山千秋萬代,尊崇道家,喜好《易經》的宋徽宗最終改名艮嶽,因苑囿地處京師東北部,屬於八卦中的艮位。從萬歲山到艮嶽,取名體現出了宋徽宗的藝術品鑑,不僅如此,在園林中亭臺樓閣的取名上,同樣文藝範十足。


皇家名苑

宋徽宗自創瘦金體


據宋徽宗《艮嶽記》所寫,其中不乏"萼綠華堂"、"承嵐"、"昆雲之亭"、"書館"、"揮雲廳"、"攬秀軒"這樣詩意的名稱。艮嶽中,假山疊嶂,曲水流觴,點綴其中的是各地的樹木,如枇杷、柑橘、橙柚、荔枝、木蘭,其中還有來自四川的長臂猿,以及數百隻鹿。


所有建築中,壽山最負盛名,宋徽宗的《艮嶽記》有大段篇幅描寫,"清林秀出其南,則壽山嵯峨,兩峰並峙,列嶂如屏。"可見壽山的高大雄偉;"其西則參、術、杞、菊、黃精、芎藭,被山彌塢,中號藥寮。又禾、麻、菽、麥、黍、豆、秔、秫,築室若農家,故名西莊。"可見壽山的佈局極為考究。


正因如此,世人稱讚艮嶽"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


落成的艮嶽,成了宋徽宗常去之地,經常帶領近臣前往遊覽,期間還寫下了不少詩文,皇帝喜好文藝,身邊的近臣自然不差,蔡京書法師承哥哥蔡襄,宦官童貫的繪畫同樣值得稱道。在期間遊覽,不時吟詩作畫,正是宋徽宗的畢生追求。


政和理想,似乎在一步一步實現。但宋徽宗或許沒想到,這是北宋的迴光返照,面對遼國,北宋經歷幾任皇帝抵禦和議和,以為威脅解除了,誰知道,曾為遼國屬國的金朝開始崛起。


末日正在悄然臨近。


民怨四起,內憂外患


隨著艮嶽的建造,國庫開始消耗不斷,議和後休養生息所積攢的家底,逐漸被掏空,更為關鍵的是,因為皇帝的喜好,各地官員蒐羅奇石,多有假公濟私之舉,《宋史》評價

"流毒州縣達二十年"


因為大多奇石體積巨大,往往一塊石頭的運送,需要僕役多達上千人,所到之處,遇山開山,遇水架橋,破壞尤甚。1118年,宋徽宗曾下了一道手詔,開頭寫到,"朕君臨萬邦,富有四海,天下之奉,何有所闕?"


顯示了他對自己追求奇石珍寶的坦蕩心理,同時,也對於各地官員巧立名目,趁機搜刮民脂民膏的憤恨之情。然而,儘管宋徽宗的本意不是要增加民眾的負擔,然而在人治時代,他的喜好就是天命,在事實上增加了民眾的負擔。


宣和二年十月(公元1120年),距離艮嶽正式落成尚有兩年時間,但花石綱已然讓各地百姓賦役增重,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宋稗類鈔》寫道,"政和間,盡行根刷,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方臘發動農民起義,從者如雲,攻城掠地。


朝廷大為震驚,急忙調遣正在北部與金國聯合攻打遼國的主力精銳部隊,前往浙江鎮壓起義。很快,政府軍打敗了農民起義軍,俘虜了方臘,七萬起義軍被盡數殺滅,解除了內亂威脅,然而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卻錯失了同金國一起打敗遼國的機會,金國自己單幹滅了遼國。


宋朝失去了往後議和的主動權。宋徽宗還沉浸在打敗農民起義和艮嶽落成的喜悅中,無從察覺此事後患無窮,書家、畫家、詩家之幸,成了國家的大不幸。前朝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正在降臨在宋徽宗身上,而他全然不覺。


皇家名苑

宋徽宗畫作


打敗遼國後,金朝開始步步向南蠶食,不斷侵奪北宋國土,北宋為了一時安寧,往往選擇答應金朝的各項不合理要求,節節敗退。這讓嚐到甜味的金朝一發不可收拾,大軍壓境,最後的決戰開始了。


公元1125年,金國分兩路進攻北宋,一路由完顏宗望率領,攻打燕京(今北京),繼而南下直逼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另一路由完顏宗翰率領,從西邊進攻太原,最後到達汴京城下。


情勢危急,宋徽宗禪位於宋欽宗,企圖躲避這一場災難,宋欽宗提出議和,金朝要求北宋拿出五百萬兩黃金和五千萬兩銀兩換取和平,同時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最終雙方達成協議,金朝退兵。


然而,得到滿足的金朝開始繼續擴大自己的胃口,同年年底再次攻打汴京,這一次,已經被掏空身體的北宋,再也沒有能力達成議和了。


艮嶽和北宋,都面臨著滅頂之災。


國破苑毀,終至覆滅


公元1127年1月9日,金朝將領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率領金兵攻破了北宋都城開封,此時的北宋早已搖搖欲墜,早些時候,宋欽宗多次到圍城的金兵營中祈求議和,然而,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的獅子大開口令北宋朝廷無法承擔。


史料記載,宋欽宗於金兵營中見到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時,提出世代向金朝進貢,物品包括皇家藏庫中的金帛,完顏宗翰聽聞此言,當面嘲諷,"城既陷,一人一物,皆吾所有。"顯然,無力抵抗也無法滿足金朝的談和巨資條件,北宋朝廷陷入了覆滅的深淵。


皇家名苑

靖康之變


此時的宋徽宗,則在一座皇家道觀中寄身,等待著命運的宣判。


城破之時,北宋官兵在絕望中極力抵抗,戰死者甚多,平民百姓也多死於戰亂中,其中不少婦女為免受屈辱而自殺,金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生靈塗炭。在這場戰火中,艮嶽成了一片火海。


南宋官員張淏也曾寫過一篇《艮嶽記》,文中記述了艮嶽在亂世中的命運:


越十年,金人犯闕,大雪盈尺,詔令民任便斫伐為薪;是曰百姓奔往,無慮十萬人,臺榭宮室,悉皆拆毀,官不能禁也。


《宋史》同樣有記載。


徽宗晚歲,患苑囿之眾,國力不能支,數有厭惡語,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欽宗命取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新,鑿石為炮,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啖衛士雲。


宋徽宗自己也開始悔恨了,當初耗費巨資建造的艮嶽,如今要被盡數毀滅,山禽水鳥投入汴河,房屋拆了當柴燒,奇石當守城武器,數百的鹿殺了當食物,真可謂是"物盡其用"了。帶著血和淚的"物盡其用"。


生死麵前,一切都是小事,何況藝術?此時的宋徽宗已經無暇去關心艮嶽的命運,而是擔憂自己的生死存亡。艮嶽,這座承載著宋徽宗藝術心血的皇家苑囿,先於宋徽宗一步走向了覆滅。


1127年3月,佔據開封四個月之久的金兵準備打道回府,擄掠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以及他們的嬪妃、皇家宗室,加上各類能人巧匠,人數達到一萬四千多人,史稱靖康之恥,意味著北宋滅亡了。


被擄掠著一路北上,宋徽宗嚐遍了人間疾苦,其妻兒被任由處置,大部分此後再無相見,宋徽宗本人則多次北移,遠離大宋國土越來越遠,最終於1135年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去世。


其遺願是能葬在大宋國土,然而被拒絕,直到1142年,宋高宗與金朝議和,其靈柩才得以如願迎回宋朝國土,而那時,早已是南宋。


世人評說,艮嶽代表了宋徽宗極盡奢華的生活寫照,在那樣的時代,理應發揮尚武精神而抵禦外敵,宋徽宗卻選擇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走上了藝術創作的不歸路,儘管為後人留下許多無價的藝術品,然而,他跟著北宋一起走向滅亡,多少也令人扼腕,哀其不幸之餘,更多的是怒其不爭。


如果說艮嶽是宋徽宗藝術生涯中極為濃豔的一筆,那這一筆,寫下了北宋的亡國之哀樂。


注: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