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軍巡鋪”——宮廷大火“燒”出來的第一支專業消防隊

俗話說“水火無情”,生而為人我們都不願意聽到哪裡哪裡起火災了多少的消防員又為之奉獻了年輕的生命,因此瞭解必要的消防知識以及建立完備的制度是相當有必要的,其實更重要的還是“防患於未然”,這一點古人已經說過無數次了。

《周易》中說:“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確實如此,未知的隱患比明火更是可怕,可是我們總是習慣於事情發生以後才去想預防的辦法,“軍巡鋪”的出現也是一場火災促使的。


北宋“軍巡鋪”——宮廷大火“燒”出來的第一支專業消防隊

清明上河圖

北宋的京都“汴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市,那是當年全國最繁華的城市,李清臣在《豐修都城記》中就有這樣的描述:“惟我汴京,氣象宏偉,平廣四達。” “氣象宏偉”指的是城市建築,“平廣四達”則指的是開封城的道路。當時的汴京城,人口稠密,富甲天下,可以說宮殿房屋那是一棟連著一棟,提供娛樂的勾欄、瓦舍比比皆是。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宏偉繁華的城市,在公元1015年4月23日晚,大風從東北刮來,榮王宅最先起火,後迅速蔓延,有上百人來不及逃出被火燒死,火勢一直蔓延至內藏庫、朝之殿、崇文院、秘書閣等宮禁重地,八萬多本珍貴的藏書幾乎焚燒殆盡,一直到24日午夜,大風停了,火勢才逐漸被撲滅。


北宋“軍巡鋪”——宮廷大火“燒”出來的第一支專業消防隊

由這件事以後,北宋統治階級便將如何防火滅火這一難題,擺上了龍案。公元1023年,仁宗皇帝朱楨登基後,便著手製定嚴格的防火措施,首先便是在京廂軍中挑選精幹軍士組建了一支專門的消防機構——“軍巡鋪”

“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捕房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受領公事。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瞭望。”——《東京夢華錄》


北宋“軍巡鋪”——宮廷大火“燒”出來的第一支專業消防隊

望火樓舊址

“軍巡鋪”每300步就設置一個消防站,並配備有許多消防的器具,譬如水桶、斧頭、火叉,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夜間巡警,督促百姓按時熄燈並消除火災隱患。望火樓上有兵丁五人,居高臨下,晝夜瞭望,從不間斷,一旦發現哪裡起了火災,立即報告給當地的軍巡捕,及時滅火。負責滅火的士兵,稱之為“潛火兵”,接受過專業的訓練。

“潛火兵”同樣也裝備著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如火背心,桶鎖。不僅如此,還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制度,比如潛火隊在奔赴火災現場的時候,如果路遇高官,不用避官讓道。同時,潛火兵如果受傷了,則會有專門的醫生治療,並且會給予一定的獎賞;反之,如果有”違誤“,就會以軍法論處。

自此以後,我國曆代都沿襲了軍巡鋪的制度,到了近代,才稱之為”消防隊“。軍巡鋪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專職消防隊,其制度之完備,消防器具之先進可以說在當時獨領風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