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名苑"艮岳"覆灭记:宋徽宗艺术生涯的浓艳一笔,成为北宋绝唱


皇家名苑

宋徽宗


公元1117年,正值宋徽宗政和七年,举世闻名的皇家苑囿艮岳开始建筑,这座苑囿由权臣蔡京主持,宦官梁师成具体监督建造,五年之后,苑囿落成,令宋徽宗大喜,御制《艮岳记》,描绘艮岳的奇石异木、奇珍异宝、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还有多达三十多个有着诗意名字的建筑。


然而,这座建筑瑰宝落成五年之后,于公元1127年毁于战火之中,金兵攻入北宋京师,将艮岳抢夺一空,剩下的付之一炬,一起葬送北宋的百年基业,同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掠北上,过上了悲惨的阶下囚生涯,后人称之为靖康之耻。


而艮岳,这座在宋徽宗艺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建筑,体现了宋徽宗极高的技术造诣,此时却成了北宋的绝唱。艮岳灭,是王朝灭的序曲,更是终章。


搜罗奇石,尽归艮岳


《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讲的杨志押送生辰纲到东京,途中被晁盖、吴用设计夺取,生辰纲进献的对象是权臣蔡京。抛开小说情节不谈,回到史实中,北宋宋徽宗时,"纲"指的是运输队伍,一纲十艘船,专为皇家运送各类奇珍异宝。


宋徽宗是历史公认的具备超高艺术天分的皇帝,书、画一流,这位文艺皇帝在军事上无所作为,却在艺术领域开辟出了一条大道。上行下效,眼看着宋徽宗好奇石,身边人开始到全国各地搜罗,不惜耗费巨资,以令皇帝愉悦。因此,与辽国议和期间,宋徽宗有着足够的空闲和财物大兴"花石纲"。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自己的奢华追求,宋徽宗组织编纂大型书籍,整理书画目录,还扩建了诸多宫宇,其中以气势恢宏的明堂和巧夺天工的艮岳为代表,

这些年份,宋徽宗取年号"宣和"、"政和",展现了他的内心追求。


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艮岳正式兴工建造,蔡京统领总建设,命令宦者梁师成负责具体建造事宜,梁师成知道此事重大,不敢懈怠,召集了全国各地能工巧匠日夜赶工,终于于1122年正式落成。这座园林中的艺术瑰宝令宋徽宗龙颜大悦,写下了《御制艮岳记》,刻在石碑上,立于艮岳入口处。


艮岳初名万岁山,寓意江山千秋万代,尊崇道家,喜好《易经》的宋徽宗最终改名艮岳,因苑囿地处京师东北部,属于八卦中的艮位。从万岁山到艮岳,取名体现出了宋徽宗的艺术品鉴,不仅如此,在园林中亭台楼阁的取名上,同样文艺范十足。


皇家名苑

宋徽宗自创瘦金体


据宋徽宗《艮岳记》所写,其中不乏"萼绿华堂"、"承岚"、"昆云之亭"、"书馆"、"挥云厅"、"揽秀轩"这样诗意的名称。艮岳中,假山叠嶂,曲水流觞,点缀其中的是各地的树木,如枇杷、柑橘、橙柚、荔枝、木兰,其中还有来自四川的长臂猿,以及数百只鹿。


所有建筑中,寿山最负盛名,宋徽宗的《艮岳记》有大段篇幅描写,"清林秀出其南,则寿山嵯峨,两峰并峙,列嶂如屏。"可见寿山的高大雄伟;"其西则参、术、杞、菊、黄精、芎䓖,被山弥坞,中号药寮。又禾、麻、菽、麦、黍、豆、秔、秫,筑室若农家,故名西庄。"可见寿山的布局极为考究。


正因如此,世人称赞艮岳"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落成的艮岳,成了宋徽宗常去之地,经常带领近臣前往游览,期间还写下了不少诗文,皇帝喜好文艺,身边的近臣自然不差,蔡京书法师承哥哥蔡襄,宦官童贯的绘画同样值得称道。在期间游览,不时吟诗作画,正是宋徽宗的毕生追求。


政和理想,似乎在一步一步实现。但宋徽宗或许没想到,这是北宋的回光返照,面对辽国,北宋经历几任皇帝抵御和议和,以为威胁解除了,谁知道,曾为辽国属国的金朝开始崛起。


末日正在悄然临近。


民怨四起,内忧外患


随着艮岳的建造,国库开始消耗不断,议和后休养生息所积攒的家底,逐渐被掏空,更为关键的是,因为皇帝的喜好,各地官员搜罗奇石,多有假公济私之举,《宋史》评价

"流毒州县达二十年"


因为大多奇石体积巨大,往往一块石头的运送,需要仆役多达上千人,所到之处,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破坏尤甚。1118年,宋徽宗曾下了一道手诏,开头写到,"朕君临万邦,富有四海,天下之奉,何有所阙?"


显示了他对自己追求奇石珍宝的坦荡心理,同时,也对于各地官员巧立名目,趁机搜刮民脂民膏的愤恨之情。然而,尽管宋徽宗的本意不是要增加民众的负担,然而在人治时代,他的喜好就是天命,在事实上增加了民众的负担。


宣和二年十月(公元1120年),距离艮岳正式落成尚有两年时间,但花石纲已然让各地百姓赋役增重,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宋稗类钞》写道,"政和间,尽行根刷,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方腊发动农民起义,从者如云,攻城掠地。


朝廷大为震惊,急忙调遣正在北部与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主力精锐部队,前往浙江镇压起义。很快,政府军打败了农民起义军,俘虏了方腊,七万起义军被尽数杀灭,解除了内乱威胁,然而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却错失了同金国一起打败辽国的机会,金国自己单干灭了辽国。


宋朝失去了往后议和的主动权。宋徽宗还沉浸在打败农民起义和艮岳落成的喜悦中,无从察觉此事后患无穷,书家、画家、诗家之幸,成了国家的大不幸。前朝南唐后主李煜的悲剧,正在降临在宋徽宗身上,而他全然不觉。


皇家名苑

宋徽宗画作


打败辽国后,金朝开始步步向南蚕食,不断侵夺北宋国土,北宋为了一时安宁,往往选择答应金朝的各项不合理要求,节节败退。这让尝到甜味的金朝一发不可收拾,大军压境,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公元1125年,金国分两路进攻北宋,一路由完颜宗望率领,攻打燕京(今北京),继而南下直逼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另一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西边进攻太原,最后到达汴京城下。


情势危急,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企图躲避这一场灾难,宋钦宗提出议和,金朝要求北宋拿出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银两换取和平,同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金朝退兵。


然而,得到满足的金朝开始继续扩大自己的胃口,同年年底再次攻打汴京,这一次,已经被掏空身体的北宋,再也没有能力达成议和了。


艮岳和北宋,都面临着灭顶之灾。


国破苑毁,终至覆灭


公元1127年1月9日,金朝将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率领金兵攻破了北宋都城开封,此时的北宋早已摇摇欲坠,早些时候,宋钦宗多次到围城的金兵营中祈求议和,然而,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的狮子大开口令北宋朝廷无法承担。


史料记载,宋钦宗于金兵营中见到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时,提出世代向金朝进贡,物品包括皇家藏库中的金帛,完颜宗翰听闻此言,当面嘲讽,"城既陷,一人一物,皆吾所有。"显然,无力抵抗也无法满足金朝的谈和巨资条件,北宋朝廷陷入了覆灭的深渊。


皇家名苑

靖康之变


此时的宋徽宗,则在一座皇家道观中寄身,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城破之时,北宋官兵在绝望中极力抵抗,战死者甚多,平民百姓也多死于战乱中,其中不少妇女为免受屈辱而自杀,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生灵涂炭。在这场战火中,艮岳成了一片火海。


南宋官员张淏也曾写过一篇《艮岳记》,文中记述了艮岳在乱世中的命运:


越十年,金人犯阙,大雪盈尺,诏令民任便斫伐为薪;是曰百姓奔往,无虑十万人,台榭宫室,悉皆拆毁,官不能禁也。


《宋史》同样有记载。


徽宗晚岁,患苑囿之众,国力不能支,数有厌恶语,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宋徽宗自己也开始悔恨了,当初耗费巨资建造的艮岳,如今要被尽数毁灭,山禽水鸟投入汴河,房屋拆了当柴烧,奇石当守城武器,数百的鹿杀了当食物,真可谓是"物尽其用"了。带着血和泪的"物尽其用"。


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何况艺术?此时的宋徽宗已经无暇去关心艮岳的命运,而是担忧自己的生死存亡。艮岳,这座承载着宋徽宗艺术心血的皇家苑囿,先于宋徽宗一步走向了覆灭。


1127年3月,占据开封四个月之久的金兵准备打道回府,掳掠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他们的嫔妃、皇家宗室,加上各类能人巧匠,人数达到一万四千多人,史称靖康之耻,意味着北宋灭亡了。


被掳掠着一路北上,宋徽宗尝遍了人间疾苦,其妻儿被任由处置,大部分此后再无相见,宋徽宗本人则多次北移,远离大宋国土越来越远,最终于1135年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去世。


其遗愿是能葬在大宋国土,然而被拒绝,直到1142年,宋高宗与金朝议和,其灵柩才得以如愿迎回宋朝国土,而那时,早已是南宋。


世人评说,艮岳代表了宋徽宗极尽奢华的生活写照,在那样的时代,理应发挥尚武精神而抵御外敌,宋徽宗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走上了艺术创作的不归路,尽管为后人留下许多无价的艺术品,然而,他跟着北宋一起走向灭亡,多少也令人扼腕,哀其不幸之余,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如果说艮岳是宋徽宗艺术生涯中极为浓艳的一笔,那这一笔,写下了北宋的亡国之哀乐。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