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欧阳修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瘦西湖北蜀冈上,他建了一座平山堂

据说坐在堂上,江南诸山可历历在目,而堂与山齐平,因此取名"平山堂"。堂上有一幅对联,上面写道:"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个优雅又不失壮丽的地方,不知留下了欧阳太守与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风流!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扬州瘦西湖

8年后,欧阳修的好友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知道后,怀念起自己在平山堂驰目骋怀的时光。他写了一首《朝中措·平山堂》,既赠与刘敞,也追忆自己的扬州岁月。词中写道: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词里所说的"文章太守",就是欧阳修自己,他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纵之情,是一种极度自信的表现。直到20几年后,苏轼经过平山堂,仍对当年欧阳修的爽朗旷达仰慕不已,说道:"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西江月》)

古代文人经常把文章和饮酒放在一起,自夸风流;但把文章和事业连在一起、豪气满怀地自称"文章太守"的,应该只有欧阳修吧。

这种精神面貌,大概也独属于他所生活的北宋,一个"文人一枝独秀的时代"……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抑制武将

宋朝开国之前,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留下了很多朝代兴亡的历史教训。宋太祖自己就是依靠兵变"黄袍加身",他太知道一旦武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危害会有多大。

事实上,宋朝开国之初,确实出现了不少武将违法乱纪的情况。他们多是宋朝开国功臣,拥立宋太祖登基,但他们往往没有文化,为官素质极差,宋朝一立国,他们便仗着战功,目无法纪。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剧照

王彦升,曾在"陈桥兵变"时诛杀后周大将韩通,为宋太祖登基立下汗马功劳,被授予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有一次,他竟然借着巡检之名,

半夜跑到宰相王溥的家里索取贿赂,还假意说:"夜间巡城很困,特来与王公喝两杯。"

马仁瑀,也是北宋初年名将,被授予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那一年,薛居正主持贡举,马仁瑀私下向薛居正推荐人选,薛居正拒绝。放榜后,马仁瑀就在闻喜宴上借着醉酒,责骂薛居正,后被御史中丞弹劾。

宋太祖清醒的知道,他可以依靠这些武将夺天下,却不能靠他们治天下。宋太祖曾说:"这些文官即使都贪赃污浊,所造成的祸害加起来也赶不上一个武臣。"

所以,宋朝开国之初,就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在各种岗位上对文人士大夫委以重任,"与士大夫治天下"

宋朝的这种政策,后来到了一种很极端的地步,哪怕这个武将德行上没什么偏差,也阻挡不了朝野的偏见。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有名武将叫王德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被任用为枢密院事。枢密院本就是分管军政的部门,由武将担任长官再正常不过,可宋朝枢密院的领导班子,却以文人士大夫为主,除非是发生战争才会任用武臣,而一旦在和平时期任用武臣,会招致整个朝野的反对。

王德用就是如此,他被台谏议论纷纷,并罗列出三条罪状:一、宅邸有帝王气;二、外貌像宋太祖;三、军人太拥戴他。即便是优点,此刻也变成了反面教材。

不久后,王德用就被罢职、改知随州。为了平息朝野议论,他将京城的宅邸捐了出去,到了随州也不和宾客、以及地方长官往来。如此小心谨慎,可见以武将身份担任枢密院职位,给他带来了多大的舆论压力。

其实根据《宋史·王德用传》的记载,实在看不出王德用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反而是一个忠诚老实、平易近人、宽厚待下的将帅之才。但类似王德用的遭遇,在北宋不是个例,可见重文抑武的程度。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抑制各种政治势力

在宋朝之前,因后妃、外戚、宗室、宦官擅权,而导致的政权颠覆,屡见不鲜。宋朝以史为鉴,对这四种政治势力,也进行了严格控制。

先说后妃。在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中,宋仁宗年少继位,章献太后刘娥垂帘听政。这种情况在宋代是被允许的,但以宰相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会对太后的势力进行有效监督。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刘太后

章献太后刘娥是北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颇有野心。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要穿帝王龙袍去祭祀历代帝王,最后就是在士大夫的强烈反对下做出妥协,虽是穿了,但将帝王龙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两章,同时没有佩戴帝王的佩剑。

后来,北宋名相富弼回顾这段往事,说到:"昔章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章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盖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章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之后的宋英宗,在位期间一度患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但英宗病好之后,曹太后却没有立刻还政,宰相韩琦便以提前退休相逼,要求太后明确还政日期,曹太后不得已,当日撤帘还政。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韩琦

这是宋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积极一面,文人士大夫在朝廷上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有后妃就会有外戚,也就是后妃们的亲戚。为了防患未然,宋代帝王选择皇后,多"选于衰旧之门"。《清平乐》里,曹丹姝得知自己被选进宫,于是分析原因道:"大概因为曹家是勋贵,如今又无人在朝中任要职,国朝后妃常出自如此人家。"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曹皇后

对于外戚,宋朝还有一种措施,就是给高官厚禄,不给实际职权。宋代的官制里,官、职、差遣,三者分离。"官"是所任的官位,仅是一个空头名号,表明俸禄等级;"职"是文职名,宋朝重文,所以官员都会得到一个文职,称为"贴职",是荣誉头衔;"差遣"才是具体职务,对官员来说是最重要的实权。比如苏轼曾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朝奉郎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杭州是"差遣"。

这样一分离,对于那些资历较深、地位较高,但却不能委以重用的人,就比如外戚,就能给予妥帖的安排了。

南宋时吏部侍郎彭龟年,对宋朝待外戚之法,做过一个总结:"不令预政,不令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惟防禁之,使不害吾治,亦所以保全之,使全吾之恩也。"(《论韩侘胄干预政事琉》)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晏殊

再说说宗室,也就是皇族的亲属。宋朝也利用官、职、差遣分离这一制度,只给宗室授官职,不给差遣,甚至规定宗室不能参加科举。

仁宗朝以后,随着宗室人数大量增加,朝廷为了减轻奉养宗室的负担,允许五服以外的宗室参加科举,但仍不许他们出任中书府和枢密院的官职,尤其是宰辅之职,更不会授权宗室。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最后还有宦官,俗称"太监"。他们侍候皇帝的日常起居,没事儿吹个"耳边风",就可能左右帝王的抉择。

宋朝除了限制宦官数量,还规定,外廷宰辅可以过问内廷事务,可对宦官的任用升迁给出建议;但內侍绝不可干预朝政,并严禁他们与外臣联络。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內侍张茂则

文人一枝独秀

武将、后妃、外戚、宗室、宦官,宋朝把他们摒除在国家重要机构之外。于是,朝廷的中枢神经里,只剩下了一股政治势力:文人士大夫。

在宋朝,尤其是承平的北宋,文臣的权力和地位空前高,北宋名臣蔡襄形容说:"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端明集·国论要目》)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文人的天下。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晏殊

国家要重用文人,自然也要有尊崇、优待的措施——

宋朝科举取消门第限制,各阶层、包括寒门子弟都可应试。同时,试卷要糊名,防止考官徇私舞弊,保证公平。宋太宗时,大量增加了录取名额,他说:"吾欲科场中广求俊彦,但十得一二,亦可以致治。"(《石林燕语》)

据说,宋朝文臣的俸禄十分丰厚,清代学者赵翼考证:"除俸钱禄米外,又有职钱和职田,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甘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

宋太祖还立下誓言,不杀士大夫和议论国事者,所以宋朝言官在朝堂上有很大的自由,帝王有错,他们可以指出,太后违制,他们也可以强烈反对。这项禁令,直到160多年后的宋高宗赵构统治时才被触犯。但总的来说,宋朝文人和知识分子的日子,要比其他朝代好得多。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范仲淹

以文为贵 君子政治

文官政治的逻辑一旦建立,"退出的不仅是武将、贵族,而且是以前种种不尊重文化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脉》)

然后你就会看到,从朝廷到乡下,整个宋朝社会都形成了"以文为贵"的思想意识,人们从内心里崇文,求学读书之风盛行。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崇尚文儒,亲自撰写《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儿童发蒙时,要读《神童诗》,诗歌开篇就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晁冲之有首《夜行》诗,写了行路途中的偶然所见:"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天都快亮了,偏僻的小村庄里还有人家亮着灯火,那是有人彻夜未眠,在苦读诗书。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宋仁宗

当整个社会都"以文为贵"、形成读书求学之风;当整个国家都尊重文儒,给以优越的任职环境和工作待遇;当寒门子弟、文人书生有了不难踏进的入仕通道,可以跻身朝廷中枢,为国效力……于是,欧阳修会自豪地自称"文章太守",这就是使他能如此自夸的时代背景。

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宋朝,享国300余年,中间的确没有出现过颠覆政权的内乱,但也因重文抑武,最终倒在了异族侵略者的铁蹄下。

但我们不该因此而否定宋朝的文官政治。在热闹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有各的成败荣辱,这些并不稀奇;可宋朝的文官政治,却留下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等,这一一座座文化上、也是政治上的高峰。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范仲淹

事实确如宋太祖所想,在北宋,出现了相当清明的君子政治。当年,王安石为求国家富强提出变法,使财政状况大有改观。但司马光认为天下之富自有定数,国富必然导致民穷,因此反对变法。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成为政敌,但他们从没互相陷害;朝廷在新法和旧法之间摇摆,但无论谁占据上风,他们从没对对方落井下石。这种对立,成为堂堂正正的君子之争,不夹杂个人利益。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清平乐》剧照

王安石晚年罢相退居金陵时,曾与途径的苏轼见面。苏轼是支持司马光的旧党人物,但王安石仍骑着驴到码头迎接苏轼,分手时还相约买地毗邻而居。苏轼为此赋诗说: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次荆公韵四绝》)

王安石去世时,大他两岁的司马光也已病重,但仍命令厚恤厚葬。

政见上的相左,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和人格上彼此欣赏。这种情形只出现在北宋,其他时代的承平盛世,主要有赖于英明的君主,跟文人关系不大。

如此想来,当年欧阳修自夸"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时,真的毫无傲娇,只有自豪。它就是那样一个时代,文人享受清平之乐,意气风发。

欧阳修何以自夸“文章太守”?北宋,让文人最有自信的时代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