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也有“焦慮症”?不注意會有大麻煩,這樣做幫孩子遠離焦慮

晶晶就是不想去幼兒園,每天媽媽送晶晶時,晶晶都是眼含淚水,滿臉的委屈,抱著媽媽的腿不撒手。好不容易做通晶晶的工作,結果卻是晶晶前腳踏進幼兒園的大門,後腳晶晶媽就接到老師的電話,說晶晶肚子疼,不舒服。等媽媽將晶晶接回家,晶晶的肚子就不疼了。媽媽也帶晶晶到醫院檢查過,沒有發現啥異常情況。等晶晶再去幼兒園之後,還是會喊肚子疼。有朋友提醒晶晶媽,是不是去看下心理醫生,儘管晶晶媽不樂意,還是去了,結果,醫生說晶晶有上學“焦慮症”。

小孩子也有“焦慮症”?不注意會有大麻煩,這樣做幫孩子遠離焦慮

這麼點兒的小孩就有焦慮症?晶晶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但在現實生活中,小孩子出現焦慮行為還是蠻多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敢見陌生人,外出時,總是躲在家長身後,這是孩子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環境產生的焦慮。有的孩子會出現沒有原因的做噩夢、講夢話、食慾不振等症狀,可能也是心理焦慮的外在表現。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們一定要關注了,不能認為孩子是大題小做而不當回事,若是家長處置不當,日積月累,也是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精神折磨。只要家長們觀察到孩子有如下行為,可能就是焦慮的表現了。

一、孩子“焦慮”會出現哪些行為?

1、分離焦慮。

就如開頭晶晶的那種情況,當孩子與家人分離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反應,表現為哭鬧、不捨,進而會產生神經性的肚子痛等症狀,而到醫院又檢查不出什麼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和家長分床睡覺時,也是會有抗拒睡覺的現象。

小孩子也有“焦慮症”?不注意會有大麻煩,這樣做幫孩子遠離焦慮

2、社交焦慮。

當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尤其是第一次,總是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緊張感,不敢說話,不敢動。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也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主動交流,或者是說話結結巴巴,詞不達意,這些都是社交焦慮的表現。

3、過度焦慮。

等孩子上了學之後,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對未來有種過分的擔心和恐懼,或許是孩子看過太多的電視劇,或許是聽到了別人說上學後種種不好的情況,反正,就是對今後的學習產生了焦躁感,時不時沒來由地擔心自己的成績會下降,臨到考試前,還會緊張地總是去廁所。

孩子焦慮有許多種表現,只要是家長觀察到孩子與過去的行為不一樣時,就要多加關注了。當孩子焦慮時,會對身心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危害。而孩子還小,對一些情緒不能正確把控,孩子或許還無法觀察到自己的身心有了異常,也不會對家長說,而這一切,都可能因為焦慮而給孩子帶來身心方面的影響。

小孩子也有“焦慮症”?不注意會有大麻煩,這樣做幫孩子遠離焦慮

二、焦慮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患上心理疾病。

若家長對孩子的焦慮心理沒有及時發現,並幫助孩子進行排解,孩子會因為焦慮而形成新的心理壓力,沒有經過治療的焦慮是不會自動痊癒,當焦慮久久地積壓在孩子的心中,可能還會惡化,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影響,繼而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2、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孩子小時候的安全感均來自於自己的家庭,若心生焦慮之情,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回家,這也就是晶晶為啥回家後就不會肚子疼的原因。但有時候家長並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也沒有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想法,反而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孩子到不願意去的陌生環境中,這樣的結果,使得孩子會認為家也是不安全的了。

3、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有一本叫做《看見孩子,看見自己》的書中講到了一個案例,九歲的男孩因為爺爺去世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產生焦慮感,而有了大便失禁的症狀。孩子的身體症狀是其內在情感因素的外在表現,孩子還小時,自己內心的焦慮無法排解出去,就可能表現在身體方面,影響不同器官的發育。

小孩子也有“焦慮症”?不注意會有大麻煩,這樣做幫孩子遠離焦慮

家長是孩子的主心骨,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肯定是孩子第一個想到的求助對象了。而家長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也曾經遭受到壓力,有過焦慮的感覺,因此,當家長意識到孩子的焦慮之後,一定要這樣做,才能讓孩子遠離焦慮,步入正軌。

三、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遠離焦慮?

1、隨時溝通、坦誠交流。

家長要保持和孩子隨時溝通的好習慣,在車裡、在餐桌上、走路時,都可以和孩子隨便聊聊天,同時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有異常狀態,甚至可以直接問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煩心事,幼兒園有沒有發生糟糕的事情?等等,以此來發現孩子的問題,以便去解決。

2、隨時關注孩子的生活狀態。

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可能許多事情孩子不會主動和家長訴說,家長在保證孩子獨立成長空間的時候,不妨多留意一下孩子行為上的改變,比如,原先孩子是10點睡覺的,近來卻變為了11點,家長就可以關心地詢問下孩子,是學業重了,還是有其它的事情干擾?讓孩子主動說出來,不能憋在心裡。

小孩子也有“焦慮症”?不注意會有大麻煩,這樣做幫孩子遠離焦慮

3、家長要先沉住氣,不焦慮。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焦慮情緒時,要多方瞭解原因,知道原因才能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此刻,家長不能自己先著急如熱鍋上的螞蟻,那孩子還怎麼做到心平氣和呢?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時刻,比如,中考、高考時,家長更應該放平心態,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

當孩子有了焦慮的苗頭時,家長切記不能太過著急,關鍵是要掌握資源,尋求幫助,將問題解決掉。有時候,單靠家長的能力有限,家長可以求助於學校或者專業人士。同時,家長也可以適當地鼓勵孩子,讓孩子意識到,焦慮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自信地面對焦慮,積極地化解焦慮。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有焦慮的表現嗎?遇到這種情況,您會怎樣解決呢?您會不會自己先焦慮,而影響了孩子呢?歡迎您積極留言,一起參與話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