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分離焦慮症」,粘人、不讓離開,該怎麼辦?

有許多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小寶寶原本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待著玩,突然就開始粘人,發現媽媽或者爸爸一離開就開始大哭,那應該是“分離焦慮症”到來啦。

寶寶有“分離焦慮症”,粘人、不讓離開,該怎麼辦?

“分離焦慮症”?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概念不太理解,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在某個發展階段,小寶寶會出現一個重要的認知,就是“客體永久性”。也就是說他們會發現世上只有一個媽媽。媽媽只要一離開他們,他們就會感到不安。他們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媽媽會不會回來。

寶寶有“分離焦慮症”,粘人、不讓離開,該怎麼辦?

這種現象一般會發生常常會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寶寶身上。寶寶只會意識到當下的感受,媽媽離開他們的視線,即使在隔壁,他們也可能會大哭。分離焦慮其實是依賴的一種表現,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也說明關係的親密。這種依賴的信號也可能會發生在除媽媽之外的爸爸、爺爺奶奶以及其他照看他的親人身上。

寶寶有“分離焦慮症”,粘人、不讓離開,該怎麼辦?

“分離焦慮症”的寶寶像一個隨時都會爆發的小炸彈,那麼,作為家長怎樣做才不會引發寶寶的不安情緒呢?

1、練習短時間和寶寶分開。

我們可以特意的安排幾分鐘時間,假裝出門,把寶寶交給其他看護人照看,讓寶寶體會到媽媽不在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很安全。

當然,也可以在家進行練習,你可以離開寶寶的去另一個房間,寶寶可能會大哭,這時候別急著跑出來抱他,先嚐試用聲音遠距離安撫他,讓他知道你還存在。

2、離開時要有告別儀式。

一些爺爺奶奶比較心疼寶寶,這樣對寶媽說:“悄悄走,省得寶寶哭。”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如果寶寶的爸爸媽媽離開的時候,應該和寶寶打招呼告知出去一會兒,這樣才能使寶寶平時的狀態相對比較平和。

如果悄悄的離開,寶寶前一秒玩得好好的,後一秒發現媽媽不在,會更加不安,會更加崩潰。

3、遵守承諾,用孩子的口吻說話。

如果你爸爸或者媽媽,答應寶寶要做什麼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或者你告知寶寶什麼時候回來,不要告訴他幾點,因為他沒有什麼時間的概念,你可以說“你睡了晚上的長覺,媽媽(爸爸)就回來了。或者說:“吃完晚飯,媽媽就回來啦。”

4、給寶寶充分的耐心與愛

如果小寶寶大哭大鬧,爸爸媽媽應該理解儘量保持溫和剋制,並且耐心的去接納寶寶的情緒並進行安撫,讓寶寶知道是愛他的。

寶寶的“分離焦慮症”很容易讓媽媽悲喜交加,開心的是媽媽能感受到自己對寶寶有多重要,但是一直粘著很容易讓媽媽有些喘不過來氣。其實,寶寶在離開媽媽的時候會焦慮,這是很自然的事,分離焦慮常常說明媽媽和寶寶有著緊密的關係,所以,不需要因為你需要離開他去做其他的事而感到愧疚,別對自己太苛刻,這個階段,會隨著時間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