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刘备在世时为什么大将军之职是空缺的?

爱旅剪影


因为大将军这个官职有特殊性。看着是个武将,实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独揽军政的权臣。刘备不需要也不放心把这个官职授予某个将领。

按照汉朝官制,武将之首为大将军,次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看上去,大将军跟后三个相比不过排名第一罢了,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汉武帝在位时,确立大将军官职为武将之首,但同时,也常以大将军、骠骑将军等武将加大司马执掌内朝。这些武将逐渐凌驾于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之上。此后,虽然大将军这个官职时有废设,但一旦存在,必然权倾朝野,大将军,几乎成为了朝中第一人的代名词。到了东汉,外戚专权成为常态,绝大多数的外戚如窦宪、梁冀、何进等也都是以大将军的身份执掌朝政。所以,除非有凌驾其上的大司马(不常设),大将军这个官职几乎可以等同于朝中第一人。注意,这个朝中第一人可不是仅仅为排名第一的朝臣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是代表着大权独揽,甚至代表着臣强主弱,代表着架空皇权。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以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却没有授予任何一个将领大将军官职,恐怕就是这方面的考量。刘备并不想扶持一个能大权独揽的人物。政务方面,有丞相诸葛亮处理,军事上,马超、张飞可以分担,但真正独揽大权的,尤其是独揽军权的必须是自己。所以,刘备不设大将军。

为了证明这点,我们还可以看看其他两国。曹丕篡汉后,曾先后任命夏侯惇、曹仁这两个叔叔为大将军,这二老,德高望重。曹叡即位后,又是任命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也是自家叔叔。这些人做大将军,皇帝放心。但后来就逐渐不对了。曹叡临终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虽然也是小皇帝曹芳的叔叔,但已经开始专权,到了司马懿杀曹爽后,自己没做大将军,但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和孙子司马炎先后担任大将军,废立、甚至弑杀皇帝,最终篡位,这种大将军,你敢要吗?

东吴好不了多少,做过大将军的先后有诸葛瑾、诸葛恪、孙綝、丁奉。除了诸葛瑾算是比较谦和外,另外三个都是权倾朝野,诸葛恪死于政变、孙綝发动政变、丁奉平定政变,多热闹。

说回蜀汉。刘备死后,诸葛亮任丞相,独揽军政,也就不需要一个大将军了。但是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丞相官职,蒋琬、费祎、姜维先后任大将军。这时候,他们几个算是掌握军政大权了。毕竟刘禅不像父亲刘备那样,他自己不会打仗,总要依靠能打仗的人帮衬着。这就是为什么刘备不设大将军而刘禅要设。

最后,有人认为刘备不设大将军是原本想把这个官职留给关羽,但关羽已死,所以空缺。这个说法其实也不无道理。如果刘备称帝时关羽真的在世,以关羽在刘备军中的地位,做个大将军也算胜任,毕竟,早期刘备一旦分兵,都是自领一军,关羽领另一军。这个身份关系确非旁人可比。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个就不好说了。


伊耆角木


大将军的官职只有皇帝才能任命,刘备巅峰时期自称“汉中王”,相当于诸侯王,虽然是自称的,但级别和曹操的“魏王”、孙权的“吴王”是一样的,最高权限只能任命“前后左右”将军,即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

后来曹丕220年称帝建魏后,刘备在221年也称帝续汉,这个时候刘备才有了任命“大将军”的权利,但刘备在在位中的2年内,一直没有设“大将军”一职位,仅设置了低于“大将军”一职的“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分别是张飞和马超,因此对比曹魏原“前将军”升迁“大将军”,结合蜀汉原“左右将军“马超和张飞本来就次于关羽来看,刘备可能原打算让关羽升迁“大将军”的,均资历和能力,关羽确实也够格。可惜关羽220年战败身亡了,刘备估计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空着了,接着2年后的223年,刘备突然就病逝了,“大将军”一职就在刘备时代就空着了。

补充: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为实际军政大权掌控人,自己又身任“丞相”一职,所以没有必要再设“大将军”一职来分权,因此蜀汉的“大将军”一职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到没有设置,蜀汉的第一位“大将军”是受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蜀书》记载: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后来蒋琬去世后,费炜和姜维又先后任“大将军”。蜀汉其实官制建设一直不全,甚至连史官都没有,不知道是对政权不自信,还是重点都放在“恢复汉室”上,就搞不清了。


曹老师xixi


那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大将军是全军的大统领,所有的将军和士兵都要服从他的管理。

刘备在的时候,在大将军的问题上肯定是考虑过的,和诸葛亮也商量过,但最终没有设立。

刘备当时在选谁出任大将军的问题上,是左右为难,可以说是非常为难。

刘备有几个顾虑:

一个顾虑,兄弟之间的情义。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两个,是最大的障碍。关羽急公好义,心胸狭隘,不适合,但如果不让他做大将军,可能除了张飞,别人想都不用想。但张飞呢,不是那块材料,冲锋陷阵可以,当大将军号令群英,还是算了吧!但如果大将军不是关羽,张飞也会暴跳如雷,不认账。



第二个顾虑,大将军要能指挥全军,有大的能力,当时的蜀国还真没有。不否认,“五虎上将”加上赵子龙,个个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但真要让他们其中一个当大将军统帅其他所有的将领,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第三个顾虑,怕大将军拥兵自重,造成国家动荡,政权不稳。刘备征战沙场几十年,方才拥有了蜀地这块属于他自己的领地,就像暴发户一样的,怎么舍得把最容易出问题的大将军封出去?



第四个顾虑,刘禅能力不足,怕不能掌控好军队,所以只能控制在皇帝手中最安全,到时候刘禅继位,就能直接接收军队这个对于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机器。



第五个顾虑,内心深处还是怕诸葛亮夺权。诸葛亮能力太强,刘备最终没有把兵权交出去,就是有压制诸葛亮的意思。当然诸葛亮在最后还是认真负责地辅佐刘禅,但作为一个皇帝,有这种心思是不可避免的。



有此五点顾虑,刘备是绝不会封大将军的,但他没有料到的是,刘禅还是令他失望了,诸葛亮一死,他就封了蒋琬做大将军,彻底的放弃了兵权,从此开始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我是白云山水居,欢迎关注评论,谢谢阅读。


白云山水居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不仅仅是蜀汉没有大将军,东吴也没有,就连承接汉献帝让位控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曹魏也没有。您想想,曹魏都不好意思设置,偏安一隅的蜀汉设置它,也没人敢接吧。其实三国都没有设置,意思很明显,如果谁统一了天下,那个军功最大的人才能享受这个荣耀。


中原一条虫


大将军的官职只有皇帝才能任命,刘备巅峰时期自称“汉中王”,相当于诸侯王,虽然是自称的,但级别和曹操的“魏王”、孙权的“吴王”是一样的,最高权限只能任命“前后左右”将军,即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

后来曹丕220年称帝建魏后,刘备在221年也称帝续汉,这个时候刘备才有了任命“大将军”的权利,但刘备在在位中的2年内,一直没有设“大将军”一职位,仅设置了低于“大将军”一职的“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分别是张飞和马超,因此对比曹魏原“前将军”升迁“大将军”,结合蜀汉原“左右将军“马超和张飞本来就次于关羽来看,刘备可能原打算让关羽升迁“大将军”的,均资历和能力,关羽确实也够格。可惜关羽220年战败身亡了,刘备估计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空着了,接着2年后的223年,刘备突然就病逝了,“大将军”一职就在刘备时代就空着了。

补充: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为实际军政大权掌控人,自己又身任“丞相”一职,所以没有必要再设“大将军”一职来分权,因此蜀汉的“大将军”一职一直到诸葛亮去世到没有设置,蜀汉的第一位“大将军”是受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蜀书》记载: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后来蒋琬去世后,费炜和姜维又先后任“大将军”。蜀汉其实官制建设一直不全,甚至连史官都没有,不知道是对政权不自信,还是重点都放在“恢复汉室”上,就搞不清了。


B悲惨世界J


大将军这个位置比较特殊,基本可以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西汉时,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韩信被处死后即不常置。仅战时临时受封,战毕即除。而后刘彻,以卫青为大将军,并规定大将军作为将军的最高称谓,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后又设大司马,为将军的加官。

而后霍光用大司马大将军的名义当政,权力在宰相以上 。从此,大将军实为中朝官领袖,后王凤等皆以大司马、大将军预闻政事。

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东汉末年,大将军同样位在三公之上。

三国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最高军职,三军最高统帅。

可以看到大将军基本就可以算是掌管一国之军队大权,个人认为刘备时期之所以大将军一职空缺是因为,这个职位本来是给关羽准备的,但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不甚失手被擒。导致当时的蜀国再也没有人有资格接任这个职位。当时诸葛亮主要负责内政,而且诸葛亮是文臣无法接任大将军的职位,魏延守汉中,张飞守阆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位置,至于黄忠和马超更不可能了,黄忠年纪太大了,马超归降时间太短,没有足够的威望,赵云和陈到更像是保镖的身份。

所以之所以刘备之时大将军之位空缺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枫叶0829


蜀汉,刘备先进位汉中王,后称帝,封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封诸葛亮为丞相,其余各有升赏,同时封刘禅为太子,可以说这时的蜀汉达到了巅峰时刻,但并为设大将军一职,因为有诸葛丞相即可,没必要设大将军一职,乃至后期刘备病亡,刘禅即位都没设此一职,主因是诸葛丞相兢兢业业,一心辅助蜀汉刘氏天下,这就是为什么不设大将军一职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二是,反观孙权的几任都督,到后期连孙权都想取消此一职位,这也给汉之刘备一点儿启示吧,


内蒙农夫


蜀汉自然有大将军,也没有题主说的大将军。

大将军早在东周就有,可以理解为一军的最高统帅,不一定是“大将军”称呼,例如上将军。

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以对匈奴开战的理由,将军权从丞相那里拿到“大将军”手里。

霍光专权的时候,用的是大将军秉政,因此那时候大将军可比丞相厉害多了。

东汉大将军一般都由外戚担任,大将军军是军事最高首领,东汉皇帝需要利用外戚掌权,不过这也导致东汉外戚专权严重。大将军权柄极重,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昭、司马炎都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弄个大将军来分自己的权柄。

这时候车骑将军可以认为跟大将军一个级别,权力要比大将军小得多。

魏晋南北朝,“大将军”已经没啥用,掌兵权的是各地的都督,权臣也不是拿大将军掌全国兵权,而是都督中外诸军事。

中指中央军,外指地方军,指全国兵权都归你管。执掌荆州军事就是都督荆州诸军事。

这称呼到隋唐又变了,叫行军总管,诸多行军总管又归一个行军大总管,一旦战争结束,大总管就卸任。

唐朝叫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般再厉害的将军也是副元帅,大元帅由皇帝、皇子担任。一切都是为了防止武将篡权。


卧牛说历史


三国时期时局动荡天下三分,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称帝之后,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征战天下的将士们进行封赏,给他们封官加爵,刘备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封张飞为车骑将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这里面,刘备没有封大将军,是留给关羽的吗?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将军官职里面属大将军最高,位在三公之上,然后,依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军将军(前、左、右、后)、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等。

刘备称帝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封张飞为车骑将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但是没有封最重要的大将军一职,这个位置,刘备是给关羽留的吗?

《三国志 张飞传》记载: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三国志 马超传》记载: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

这里面没有提赵云封了什么将军,但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是个杂号将军。《三国志 赵云传》记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到了建兴元年,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建兴”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公元223年。以此推之,赵云应该是被封为征南将军,因为,刘备刚死,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刘禅肯定立即继位,这时,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没有明确说是刘禅加封,估计也就是刘备之前封的。

那其余的将军都封了,唯独没有封大将军,可见,大将军之位,确实是刘备给关羽留着的,可惜,关羽在进攻樊城之时,被东吴偷袭,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没有活到这个时候。

如果关羽不死,刘备封大将军的话,一定是关羽。而刘备称帝时,把大将军这一重要职位空缺,可见其心中依然在思念关羽,故而干脆空着,谁也不封,以表对关羽的怀念之情。


白山黑水北漂人


很明显,这是给已死的关羽留的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