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轉場”抗疫的第一個大晚班

援鄂日記


地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CCU病房


3月24日

執誓言 敬初心 再啟程

3月21日,我們醫療隊正式告別江漢區,走出武漢協和腫瘤中心,轉移戰地,搬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所在的江夏區,開始下一場“戰鬥”。

“再啟程”——我想了想,覺得這三個字最能表達我心中所想。“再”是又一次的意思,亦有更進一步的含義。

武漢協和腫瘤中心患者“清零”,是所有醫護人員以及患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成果,也是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標誌。走出武漢協和腫瘤中心,意味著再啟程已是新的征途,疫情形勢將越來越好。走出武漢協和腫瘤中心,更代表著我們經歷了疫情的考驗,防疫體系更加完善,預示著我們舉杯歡慶的日子不遠了。

3月23日,我們正式整建制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CCU重症病房。這一次,我們小組依然是第一批進艙人員,區別於第一次的緊張和忐忑,如今我們的心態是冷靜和自信。因為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我們採取了各種有效應對措施,建立健全了各種保障制度,大家並肩作戰,形成了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儘管今天是晚上20點的班,但是整整一個白天,我們都在為進艙做著準備,手機裡循環播放著費森尤斯CRRT視頻。我心裡一直想著,一定要完美接下這個班!

晚上18:30出發,臨行前,我們小組成員在門口拍了張合照,分別是葉柄峰、李珊珊、黃麗青還有我自己。我們相互加油,我笑著說,我們既是護士也是勇士,我們是最棒的,負壓病房難不倒我們!

進艙前,護理部曹英主任幫我們每個人都檢查了防護服,還為我們調整了護目鏡,她暖心地囑咐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實在難受,就出來,別硬撐。

穿上防護服,進入負壓病房,我能明顯感覺到行動不便和悶氣。不到一個小時,我們4個人的衣服已經全部溼透,眼鏡開始模糊了起來,但是我們小組沒有一個人退縮,大家都是咬咬牙,繼續手頭上的工作。

組長葉柄峰說,我們只是換了個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即使在負壓病房,即使隔著幾層手套,我們也要迅速、規範地將患者所需的治療做好。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紮實的專業技術是我們在這場戰鬥中最有利的武器,我們拿著最有利的武器保護著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就要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凌晨回來的路上偶遇其他醫療隊隊員們下班,大家熱情地打了招呼:同志們辛苦啦!我們也回敬著,你們也辛苦了,大家相視而笑,笑聲撒滿一路,氛圍輕鬆而愉悅。

新的征途,我們信心與激情交織,責任與使命相融,我們將勠力同行,以更昂揚的姿態、蓬勃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我們會繼續沿用之前的先進經驗和嚴密措施,也會結合實際勇於創新,奪取抗擊疫情的完全、徹底的勝利。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是我們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的莊嚴承諾,更是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和堅定信念,從未改變。

新的征途,141名戰士們將繼續砥礪前行,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踐行醫者仁心,不負國家所託,不負人民所望!

風物長宜放眼量,執誓言,敬初心,再啟程!


援鄂日記


地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CCU病房


3月24日

“轉場”抗疫的第一個大晚班

和剛來武漢在協和腫瘤中心時一樣,我的第一個班又是大晚班。面對CCU裡躺著的危重病人,我們醫療隊戰疫的鬥志有增無減。這次,我們有幸與河南“友軍”一起,在李蘭娟院士團隊的指導下合力“圍剿”病毒。

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我們小組主動第一個進病區“探路”。今天一早,我們來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先熟悉了病區外圍環境。

晚上,正式進軍CCU!當我剛穿好隔離衣到半汙染區辦公室時,在實時監控視頻中看到一位危重患者解大量黑便,“量150ml左右,今天晚上第三次黑便,病人煩躁,心率150次/分,血壓104/66mmHg。”值班護士報告後,我們小組馬上查看病人情況,再次仔細熟悉病情,止血、補液、急查、輸血,積極為患者給予搶救處理。在這裡,病人都是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同時還患有合併高血壓、腎衰、腦出血等基礎性疾病。

漆黑的夜,燈火通明的病房,忙忙碌碌,我已經沒有了凌晨一點剛來時的睏意。

來江城的第40天,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個晚班。無規律的倒班讓我們都沒有了“黑白”之分,只有夜以繼日。正如母校“東齊魯”醫療隊在天河機場與“西華醫”醫療隊相遇時說的那樣,“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24日早8時整,三軍聚首有序"換防"。三線班主任、護士長認真逐個彙報病人病情,"為什麼用這個藥?"“為什麼這樣處理?”......對待病情大家都認真、仔細,生怕治療內容有遺漏,治療環節有紕漏。

浙江、江西、河南,“江河匯聚,無問西南”。心之所向,勝利在望!


整 理: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尚清、疫情宣傳報道組 張紫菲

編 輯:朱怡芯

審 核:彭小平、葉萌

終 審: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