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前言: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淹沒了多少英雄豪傑

在南宋時期,朝廷偏安思想嚴重,對外屈辱忍讓,割地賠款;對內重用奷臣,打壓忠良義士。在此種情形下,勇於抵抗外敵的人們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當時就有一位著名的大臣,他叫李曾伯,南宋有名的愛國詞人,一生致力於邊防與抗敵,卻屢遭奷臣陷害。其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形象。其在文化是造詣頗深,其詞作對後世有相當大的影響。那麼他一生走過了怎樣的軌跡呢?文學上又有怎樣的特色及貢獻?讓我們來回顧那一段歷史吧。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名臣:李曾伯

李曾伯何許人

李曾伯於公元1198年生於覃懷(即如今的河南省沁陽市旁邊)。在金兵南下入侵後,其家人隨人流南逃,之後在嘉興(即如今的浙江省嘉興市)落腳。他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時,南宋政權已經步入中晚期了。其父是李太宰李邦彥,因此他出生於官宦之家。

李曾伯童年時,由於金兵入侵,因此隨家庭四處漂泊躲避戰亂,經常目睹中原百姓因戰爭而遭受的痛苦,因此自小就立志為國效力。這為他長大後成為忠於國家民族的愛國之人奠定了基礎。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李曾伯童年漂泊

雖然童年曆經戰亂,但出身於官宦家庭,自小具備學習的條件。加之小時就有為國奮鬥的高遠志向,因此讀書認真,成績很好。在南宋朝廷安定後開始科考取士後,他就到臨安參與朝廷的考試,並獲得進士及第。考中後,他很快被授予濠州通判之職,不久後改為軍職,管理器械,擔任軍器監主簿一職。由於工作出色,被加了差事,兼任鄂州通判並再次兼任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機宜文字。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李曾伯為官認真負責.圖為影視形象

這個官名有點長,其實就是沿江部隊裡擔任類似於機要秘書這樣的一類部隊裡的文官。但他的一官職時間上沒幹多長,官職就升任到度支郎官,並撤消此前其他任職,而當上左司郎官兼任淮西總領。這官也沒當多久,就升任到右司郎官,並任太府少卿又兼任左司郎官,之後再加職,任敕令所刪修官及其他多項職務。

這樣一來,李曾伯在官路上順風順水,不久後的1242年,他被改官擔任太府卿後來任淮東制置使,到後來又被任命為揚州知府。兩年後,職務越增越多,位置越來越高,他兼任當上了淮西制置使。不僅如此,軍事上他還獲得朝廷准許的便宜處置軍事的權力。這等於給了他一把上封寶劍,在淮西地界上,他擁有最高決策者的權力,行事前可以先斬後奏。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李曾伯整頓軍務

李曾伯到任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發現了不少問題,他於是盡力處理。對於一些他無權處理的大事,他歸納後整理出三件事,並對朝廷啟奏。這三件事都與對敵防務有關,分別是:天時的選擇,即對上天旨意的回覆;重視對敵的地利因素,利用地形制定規劃;重人和,協調同人特別是敵對一方人民的謀劃。這三件事其實就是建議朝廷在對抗金國時,用老祖宗的三寶,即天時、地利及人和來制定措施。這顯然是十分正確的建議。

在上奏中,他增加了對抗金國搞好邊防的具體的措施:"應該廣泛儲積邊境的糧餉,而在軍隊裡,平時就應該注重軍事人才的真培養並增加儲備人數。在軍隊裡,賞賜要分明,對士卒應善待,並給予撫卹。"對淮河各處的防務,他詳細進行了建議,稱:"朝廷水軍在淮河流域駐紮之處應重點進行警戒,而河流及湖水中重要的地方應增加軍力部署,並進行有效整治。"

對這些建議,當時朝廷深感滿意,於是李曾伯增加了官職華文閣待制,之後加授寶章閣直學士,不久後官職升作到兵部尚書,統管全軍。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李曾伯向皇帝啟奏軍務,深得讚許

官路漫漫,邊被陷害邊對抗外敵

隨著李曾伯步入朝廷政權中杻,權力鬥爭就開始向他撲來。這讓一心只想為國的李曾伯屢屢中招

公元1246年,天空出現日食現象。日食如果放在如今,是再平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但是在古代,通常被人們視作不祥之兆,特別是對於皇帝或朝廷更是如此,還會被有心的人利用。果然,皇帝讓大臣們對這次的日食提出見解。這一根筋的李曾伯十分積極地響應了皇帝詔書。

他絞盡腦汁,從前朝發生過的各種生天象開始說起,最終得出結論是朝廷應該加強邊防力量並且大量尋訪並搜求有能力的軍事將帥人才。最後他還要朝廷對泗州西城進行修繕。皇帝一開始被李曾伯的這一上書打動了,升他當上煥章閣學士。來過好景才幾天,各種針對他的明槍暗劍就開始朝他發力,諫官竟然爭相對他發起劾奏,李曾伯的武將軍職及各種學士被撤得一乾二淨,被派去管理祠堂。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日食能被說出花來

管理了幾年祠堂後,直到1249年,李曾伯才得以被重新安排官職,他用舊職身份出任靜江府的知府,併兼授廣西經略安撫使兼廣西轉運使兩職。到任後,並對朝廷並沒有怨言,仍然盡職盡責,對邊防要務進行正確處理,並向進行啟奏。

一年後,由於工作卓有成效,被又被加上了學士稱號,這次是徽猷閣學士。之後,調任京湖安撫制置使,並任江陵知府兼任湖廣總領及京湖屯田使及其他數個職務。不久後,加官到龍圖閣學士。這一連串的官升得有點急,得益於李曾伯工作的負責認真肯幹。對防務他十分上心,並屢屢湊效,對於民間疾苦,他同樣盡心處理

對此,他上奏朝廷,稱:"襄陽從金人手中收復時間短暫,城池雖然有所修繕,然而田地尚未曾開墾;世間房屋固然有所修建,然而街市並未恢復。如此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請求朝廷准予免除此地三年內的稅賦及雜役。

"經過他的上奏,皇帝最終同意所奏,襄陽百姓因此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復官後的李曾伯繼續任勞作怨,遇事照樣啟奏

公元1253年,李曾伯官位再次上浮,增加了端明殿學士的爵位,併兼任夔路策應大使。一年後,他升官任資政殿學士,並被皇帝賜給了同四川方面執政官同等待遇。幾天後,他被增加職位,增加了四川宣撫使之職。不久,斡旋增加了他資政殿大學士的銜號,並要把他調任當福州併兼任福建安撫使。

對這次調動,李曾伯盡力推辭。朝廷因此收回成命,讓他以資政殿大學士的身分任洞霄宮提舉。後來,他得以再次升職,累官增升到了湖南安撫大使併兼任潭州知府,再兼廣南制置使及靜江知府。

公元1259年,由於邊防需要,李曾伯受皇帝詔命,對靜江府城進行全面維修。同年10月10日,蒙古大軍入侵。敵方著名將領兀良合臺率一萬三千多步騎兵一路殺來,達到靜江府城下,要來攻城。此時李曾伯勇猛對抗殺敵,並親自率六萬兵力大殺敵人前鋒部隊,這樣讓蒙古軍的氣勢消退,於是兩軍進入對峙,持續了兩月有餘。蒙古軍最終不能攻破城池,糧食耗盡,不得不退兵湖南。李曾伯抗敵功勞甚大,於此年年底在其任上被提升到觀文殿學士。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蒙古大軍來攻,李曾伯打贏了

當時的奷臣賈似道掌權,在朝中勢力趨於強大。李曾伯為人正直,並不被奷臣收攏,而其連續升官加職,違背了賈似道的利益。於是,在其授意之下,連遭奷臣同黨諫議大夫沈炎及其他奸人的彈劾,在一年後的1260年,李曾伯被撤消所有職務。直到四年後的1264年,李曾伯才被朝廷重新起用,擔任了沿海制置使併兼慶元知府一職。此官僅當了不足一年,在1265年,又被奷臣殿中侍御史陳宗禮誣陷,再次被撤去所有職務。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奷臣賈似道

三年後,公元1268年,一代愛國詞人、著名忠臣李曾伯在家中離世,享年70週歲。

結語:李曾伯在為官上愛民愛國,其事蹟忠心可表。他不僅為官忠正做事,在文學上亦造詣很深。他的文學才能及成就方面主要體現在詞作上。

現如今,有二百多首李曾伯的詞作流存於世,以長調居多。他是位心中只有為國為民做事的用世臣子,並不在乎詞作上去追求嬌柔造作之語,因此他曾說過要"流芳相期千載,肯區區徒戀片時歡?"由此,其詞作用詞多以慷慨悲壯之語調去抒發心中憂國憂民的情感。由此,他嚮往"願學稼軒翁(辛棄疾)"。

由此,李曾伯詞作風格及素材同辛棄疾有眾多相似之處。比如他所作的《沁園春·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其中就寫道:

"春去春來,潮生潮落,幾度斜陽人倚樓。堪憐處,悵英雄白髮,空敝貂裘",並有"淮頭虜尚虔劉,誰為把中原一戰收"一句。其中喻景而抒情,感慨於當時世道,懷念國家故土,其悲憤之感,愛國之情,躍然紙上。對於李曾伯的文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他有了總結:"才氣縱橫,頗不入格,要亦戛戛異人,不屑拾慧牙後"

對於李曾伯,我認為其文學才能固然值得後人學習,但世人更有必要學習他在愛國作為中勇於對抗奷臣的偉大情懷。中華民族的脊樑正是由於有一代又一代的李曾伯們,才得以傳統至今。

一生操心邊防勇於抗敵,詞人李曾伯人生路竟是如此坎坷

立碑記念李曾伯

張靜:《李曾伯年譜》,上海大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宋史》

《可齋雜藁》.古籍文獻網

《全宋詞:李曾伯》.國學導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