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当“自由”遭遇“新冠”时:疫情防控与政府治理的国际比较


【战“疫”说理】当“自由”遭遇“新冠”时:疫情防控与政府治理的国际比较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疫情防控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疫情的明确定位与防控工作做出清醒的战略判断,展现了中国国家治理实践与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在中国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然而,“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这同样是中央政治局对当前疫情做出的清醒判断。不言而喻,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消耗战,对于国家治理能力是一次严峻的“大考”。2020年的中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键节点上,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特定的时代条件历史地决定了接续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的全面胜利。面对病毒肆虐,中国顽强抗击疫情既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做出了巨大牺牲,既为世界疫情防控筑起了第一道严密坚实的防线,也为各国应对疫情赢得了宝贵的防控时间。

  疫情无国界,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与中国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实践形成鲜明对照,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疫情蔓延却日益加重,形势不容乐观。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22日6时59分,全球确认新冠肺炎病例已达29万余例,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国家和地区升至184个。早在1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宣布新冠肺炎上升为全球性流行病。同样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一向以“自由”为标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绩效已然遭遇治理难题,特别是美国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化利用,对内严重激化了政党斗争,对外明显加深了国际矛盾,对疫情防控有害无益,目前来看,预期结果相当悲观。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疫情治理已成为世界性重大实践论域,有必要进行深入观察与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以专题研讨形式,邀请部分学者就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韩国和新加坡的疫情防控与政府治理问题展开讨论。

  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东亚地区的中国、新加坡和韩国比较早地采取了防控措施,用实践证明了疫情的可控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但在西欧和美国,情况却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民众抱有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在意大利、德国,人们在酒吧和餐馆里把酒言欢,享受着惬意的生活。甚至在意大利一些疫区,民众依然可以聚会、游行。被“自由”俘获的民众执意要求不戴口罩的自由,在病毒传染高风险下仍然我行我素。到疫情大规模暴发后,意大利情况最为严重的威尼托大区和伦巴第大区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但遭到市民的强烈抵制。西班牙卫生部建议个人佩戴口罩,也引发民众不满,致使卫生部长不得不改口。更有美国和西欧国家一些媒体将病毒称之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以污名化的方式误导民众,转移人们关注国内防控措施存在严重短板的视线,甚至不惜挑起种族歧视和排外情绪,这种“政治病毒”扰乱了国际社会共同抗疫的大局,与切实保障各国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本利益背道而驰。被2017年以来经济增速高达3.1%的成绩所“绑架”,西班牙桑切斯政府也身处两难境地:如果抗“疫”必将面临人民党的猛烈攻击,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势必导致民众支持率下降。在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之间的政治博弈在疫情面前被迅速放大。共和党总统特朗普早前便宣称民主党欲通过对疫情的过度渲染来影响自己未来的连任,而民主党则强调特朗普为了政治目的不惜牺牲民众的利益和福祉。直到3月13日,特朗普才宣布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可见,在西方政治体制下,政党和政客的利益高于民众安危是不争的事实。西方政府的观望和党派内斗,严重错失了中国强力防疫换来的宝贵时间,再加上不重视中国流行病学数据积累的经验,导致这些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坐失良机、陷入困境。

  面对人类生存质量与发展命运的重大关切,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中富有哲理地警告:“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事实证明,“自由”终究抵挡不住“新冠”疫情虐进的脚步。

  随着疫情的强势蔓延,各国最终不得不承认现实形势的严峻性,开始加强疫情防控。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一些国家的防控举措显得力不从心。在意大利,政府的组织不力再加上紧张的医疗资源供应,国家不得不采取分级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病症程度划分等级,放弃重症治疗,以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救助轻症患者。在美国,面临着公立医院少、私人诊所多的现实状况,政府只能与私人医院展开协商,以争取更多的医疗救治资源。总统特朗普向国会提交申请的冗杂审议流程,也阻滞了疫情的及时防控,导致民众出现购枪自卫的混乱局面。不可否认,一些国家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各有创新,但面对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急迫性,政府和人民之间需要有力配合、中央与地方之间需要相互支持以及整个社会需要提高有效的组织化水平,而这些正是制度因素在全国性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之所在。

  实践出真知。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表现出的杰出组织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所取得成绩,给处在疫情漩涡中进入紧急状态的欧洲国家带来了希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在比较视野中,作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真实地暴露了西方“自由”国家的治理低效,促发了“找回国家”思潮的反弹式兴起。虽然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病毒检测面前,名人、权贵群体与普通人的际遇却大相径庭。在白宫记者会上,面对为何明星、权贵能够优先得到核酸检测的提问,特朗普“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回应,则把虚伪本质暴露无遗。

  毫无疑问,致力于维护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国家治理实践,不仅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过程,而且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理据。空前遭遇美股10天接连4次“熔断”又坐上新冠疫情蔓延“过山车”的欧美国家,经济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只有用科学战胜愚昧,用合作抵制偏见,才能给“化危为机”求得正解。在全球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为“自由权利”加冕的,一定不是“新冠肺炎”,否则抛却民主政治与经济社会运行特定耦合条件下的发生学逻辑要素支持,即使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著名格言本身所具有的真实价值意涵,也要沦为虚妄的政治幻象,难以发挥精神力量可贵的投射效应。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访问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