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是人人直接發消費券好,還是用社保降費好?

手握蓮花口吐金句


肯定是後者合適呀!

一是,發錢是最笨的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按了葫蘆起了瓢,沒完沒了!當然如果是針對特殊群體,肯定是發錢更實在。

二是,受疫情影響,國家最擔心的其實就是就業問題,如果企業不能正常復工,或者直接關門歇業,失業率大幅提高,由此引發各種社會問題,最終造成社會動盪。這個時候國家出手干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稅,其中包括社會保險費。企業用工成本降低,現金流的壓力就能得到緩解,老闆有利可圖,老百姓才能保住飯碗。

三是,疫情期間,很多企業沒有正常復工,這麼多老百姓的社保不能耽誤呀,但也不能指望企業老闆白給大家交這個錢呀。所以國家對大型企業(主要是國企)減半徵收,對其他企業直接減免了單位繳費。這樣就合情合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人社寶


個人認為直接發消費券比社保降費效果更好。


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較高比例的民企員工和個體戶、自由職業者都是沒有社保的。


當然消費券也不是萬能的,如果不能均勻發放給每一個人,那麼只能是少數人的福利了。畢竟,民企員工和個體戶往往每週休息一天都不一定能做到,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玩。


消費的恢復需要時間,障礙有如下四點:

1、居民擔心當下還有無症狀感染者和輸入型病例密切接觸者沒有被發現;

2、擔心有瞞報行為;

3、收入已經受到影響,沒有足夠多的資金和心情去娛樂消費;

4、部分人的工作已經不太穩定;


消費券能夠省一些錢,但是並不能完全免費。一家人出去玩一天,交通成本,吃飯成本,本地遊玩不算景點門票也要花費兩三百元。看著不多,但是對於月月光的家庭來說,已經是需要壓縮的消費了。


消費券的發放通過網絡渠道很便利,但是中老年人往往信息相對閉塞,加上不擅長智能手機上的操作,領取會比較困難。如此一來,消費券的發放人群就相對有限,有的人領了也未必用,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可以用短信群發的方式通知到本地居民,階段性分批次發放,幾個景點或者消費場所同時。還可以更多照顧家庭消費,一個消費券可以帶一家人,優惠到每一個人,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關於社保降費,財智成功的建議是全面取消民企的企業繳納部分,同時個體戶、自由職業者、農民均按這一規則來,只需繳納個人部分即可,企業部分由國有企業利潤來彌補,一家工商銀行的利潤就綽綽有餘。


財智成功


那當然是社保降費好,下面從各方面分析一下:

企業成本

社保降費,意味著企業交稅少了,因為五險一金也是企業給政府繳納的一種稅,既然稅交少了,那企業每個月就會剩下不少錢,如果該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省下來的錢更多,更利於企業發展壯大業務,也使企業負債率減少。現在的企業由於疫情原因大多數都未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有些還是半死不活,還有一些就掛了,如能社保降費,我相信能救活一部分企業。

人力資源

企業用力成本減少,意味著不會裁員,業務發展良好的話,還會招聘新人入職,這對減少失業率有很多幫助。

員工福利

有些黑心企業就不說了,但我相信大多數企業老闆還是有良心的,社保降費既利於企業也利於我們這些打工者,我們每個月扣的社保減少了,也許減少幅度不大,可能也就幾百吧,因為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很少,而企業繳納的就比較多,企業員工數量越多,省下來的錢就更多。大家可能也會發現,企業效益不好的時候老是想辦法扣工資,不給加班費,如果企業壓力減輕,我們員工受老闆的壓迫也沒之前強烈了,相反有時節日發的福利會更多,企業老闆如果賺不了錢,那下面的員工能好麼。

企業戰略

有錢之後,自然就想讓企業發展更好,如開拓新業務,研發新產品,或者加大對老業務的投出,這些都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企業發展起來,利潤就會增加,市值也會增加,而政府因為企業壯大了稅收也隨之增加了。

總而言之,這是個多贏的政策,對大家都好,所以為什麼國務院一直說減稅降費,處於迅速發展時的國家企業稅負一般都很輕,如19世紀的英國,二戰後的美國等。

發消費券我覺得雖然能促進消費,這屬於短期刺激政策,效果確實明顯,長期來看,還是社保降費靠譜。我所在的城市雖然有消費券,但是要在指定時間內回答問題高於80分才能搶,一直沒搶到。如果能在支付寶或者微信直接發消費券到達每一個人的賬戶,相信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沒見到這種情況,這極大限制個人的消費慾望。


股吧小書童


這個問題其實是涉及不同的刺激主體,當然兩者都有最好了[大笑],接下來就分別說說兩者的不同及優劣。

直接發消費券,刺激的是所有消費者,畢竟消費券有有效期,而且平白到手的錢但又沒法當錢錯,誰不願意快點花呢?所以,發消費券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刺激。直接肉眼可見的消費增長,對於目前國內逐步復甦的消費業添柴加火。但是,這種刺激雖然比較直接,卻來的快,可能去的也快,消費券消費完,大家又都壓抑住了消費慾望,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恐懼,對經濟下行的擔心等等。所以,消費券的刺激見效快,不趁熱打鐵,可能退效也快。這個可以說是純粹的政府救濟行為,公正性很好。

降低社保繳費,減輕的是企業的負擔,因為目前企業的人力成本逐漸佔企業的很大成本,而社保繳費無疑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如果可以降低社保繳費,無疑對於所有企業帶來利好,但對於個人來說。未必全是利好。有犧牲部分個人權益的意思。而且由於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降低社保繳費的收益,有時完全無法體現到個人身上,造成了員工並沒有受益反而受損的感覺。[捂臉],這樣,社保降費的刺激效果無疑是要打很大折扣的。但是,降低社保繳費的好處是降低企業成本後,讓企業倒閉的風險大大降低,從而保證了社會就業問題,而社會就業問題無疑是政治,經濟的根本性關注點。連就業都保證不了,談何消費?所以,降低社保繳費對刺激消費來說是長期利好,但是,短期刺激可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實施過程難免各種不同企業花樣百出的招數,如果寒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心,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所以,綜合來看,個人認為這兩種措施,長短結合,取優補劣,協同實施,才能發揮政府的刺激經濟,穩定就業之策略。否則,都會失之偏頗。


東山野老


  • 直接人人發錢好。每次看到有地區發每人1萬時,你流口水了嗎?肯定想得牙根都發癢了吧?
  • 一人發一萬,想想你都美了吧?一家三口就是三萬,你要存三萬塊難不難,難得要上天,你看美國多少人拿不出1000美元。
  • 每人發一萬,肯定很多人想的是先去吃頓好的。這樣,餐飲帶動起來了;有人想去買身好衣服,服飾行業帶動起來了;有人想帶家人出去走走,旅遊帶動起來了。衣食住行,基本都帶動了,人們消費火熱,各行各業繁榮昌盛。
  • 公司維持運營,需要的是充足的訂單來解決。
  • 而手中有餘錢,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說發一萬了,就算三千也滿足了吧。

莞深老夏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方面來講,我認為兩個措施都是必須的,發消費券帶來的效果更直接,而社保降費則會產生長期影響。

發消費券可直接帶動居民消費

我們中國人不像美國人,我們更喜歡存錢,而不是花錢。美國人的習慣跟我們恰恰相反,所以美國政府選擇直接給低收入人群發現金。中國政府給人民發消費券,就相當於各種品牌給客戶發優惠券,我們一旦有了優惠券就會有一種抓緊在到有效期之前把它用掉的想法。這種大眾心態是我們的文化底蘊決定的,也算是一種民族秉性。

昨天看到一則消息,杭州發放的2000多萬消費券,帶動出了10多個億的消費。由此可以看出發放消費券對擴大內需消費的作用有多大!

社保降費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同時增加民眾的可支配收入

舉個例子,假設你的月工資是10000元,交完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之後估計也就剩8000多了,差不多要上繳1/5。而且我們所在的企業也是需要給我們交社保的,個人和企業的分擔比例應該是1/2吧。所以說,社保費用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社保降費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促進企業的發展,對穩定就業有促進作用。大家都有工作,那麼也就會有足夠的收入,能夠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個人到手的工資多了,可用來消費的錢也就多了。比如每個月多到手1000塊錢,就算存500花500,那也比之前消費多出來500呢!!


說得Talk


如果在出現經濟下滑,就業率升高,CP1持續上漲時,政府就會釆取救市計劃。一般會釆取,降準,降息,釋放適量貨幣,發行債券或消費券。

其中發放消費券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直接帶動國民購買力。拉動內需,帶動消費,刺激經濟。

在等額的消費券與社保費用相比,消費券可以帶動上游生產企業,物流,商場,增加就業等而降低社保費用它只是一種靜態價值。


龔志遠


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上來講,肯定是發錯的話,對國家的經濟運行是比較好的。

目前的各地的發行的券主要是為了刺激大家進行消費,進而拉動經濟的增長,擴大內需的一個需求,同時能帶動實體商家和各行業的一個運作,如果只是降低社保的費用的話,對企業可以減輕一部分成本,但是對整體經濟的運行其實沒有達到理想的作用。

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講,發券其實更多的是刺激消費,增強人們的消費信心,把總體的消費的經濟氛圍暖起來。

目前實體經濟尤其是餐飲和旅遊,等相對來講門店型的經濟受到劇烈的影響,這裡的實體經濟往往是消費型的經濟,所以這種體驗型消費型的經濟優惠券的形式更能直接的去切入,把人們的消費拉動起來。

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講,可能降低社保費用的話,對他們的成本有一定的減小,但是從總體的經濟運行上來看的話,刺激消費才是最終能夠走向擴大內需,讓經濟更加良好運行的一個根本。



勇哥說社交電商


目的不一樣,效果自然不同

發放消費券對於地方政府來說無非是想刺激購買需求,拉動本地消費;而社保降費更多的是為了企業減負,順帶減低個人繳納比例。

消費券不僅刺激消費慾望,同時促進居民走出家門

當前疫情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感受就是,一個人員眾多的地方大家都是能不去則不去,能避免則避免,不帶口罩就像自己在課奔一樣。。。說明主要是消費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對公共場所沒有信息,心理有負擔。所以地方政府的消費券主要起到兩個作用,讓大家看在消費券的份上,出去購物消費,看到人和平時差不多了,自然就會有信心了,不再擔心受怕的了。另外一個就是限期消費券能夠讓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內刺激下消費慾望,杭州最新的數據是2000多萬消費券拉動4億+的消費,這結果還是挺不錯的。


減費降稅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偏弱,本次疫情衝擊力之強,覆蓋面之廣,持續時間之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也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眾多的企業面臨經營風險,那麼宏觀經濟面就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這時適時出臺減費降稅措施幫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就是重中之重,國民經濟的構成及穩定是由佔比80%的中小企業支撐的。提上日程的在某個時間段內降低企業社保的繳存比例成為了較為切實可行的做法,讓利於企業,減少企業的經營壓力,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只有企業經營業績好了,老百姓才能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錢袋子才會鼓,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強大。


漲停酒館馮掌櫃


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和消滅,國內的新增病例幾乎絕跡,現在最大的壓力是境外輸入病例的防控。儘管如此,復工復產已經如火如荼,全國各地基本已經實現全部復工復產,經濟運行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但消費還需要提振,現在實施的政策有消費券和社保減免等政策,有效的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


消費券

消費券是各地方政府為刺激經濟,提振消費需求而發放的。

(1)發放消費券的資金來源

發放消費券的資金來源於稅收,最終是由全體居民承擔。由於各省市的經濟情況不一樣,資金實力也不一樣。因此是否發放消費券,或者發放消費券的力度也不一樣。

因此我們看到雖然有的各省市發放了消費券,而有的省市沒發放或還未發放,而且發放的金額也不一樣。

(2)發放消費券的範圍

目前發放的消費券的發放範圍按行業分類,一般包括消費、旅遊、圖書、信息等行業,並不是普惠式的全行業發放,主要是針對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業、旅遊景區、電影劇場等發放使用的。而且消費券有具體的使用截止日期,而且分不同的金額,目的就是方便消費,促進消費,在短期內提振消費。

(3)發放消費券的作用

發放消費券最直接的目的是促進餐飲等行業的直接消費,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儘可能的讓民眾走出家門去消費,打消群眾對疫情的恐慌心理,直接使用消費券的補貼功能,使得消費者受益,也使得餐飲等行業的公司增加營業收入,抵消因疫情對這些行業造成的影響。

消費券促進的是個人消費和提高消費券範圍內的消費、旅遊等行業的營業收入,受益的是個人和消費券範圍的具體的公司。


社保減免


(1)社保繳費的比例

社保全稱是社會保險,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他是帶有強制性的繳費,為了保障職工個人,對企業和個人分別徵收的一種費用。單位和個人根據各省份具體情況,有所不一樣,但差別不大。具體如下表所示。

(2)社保減免的範圍

社保減免根據各省市具體情況不一樣,最長不超過5個月。困難企業可緩交,但不超過6個月。而且只減免參保單位繳費部分的三項社會保險,分別是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不減免。

根據人社部《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11號)的規定,湖北省各類參保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徵期限不超過5個月;而湖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根據具體情況,免徵中小微企業不超過5個月,大型企業等參保單位不超過3個月。以上均是對參保單位的減免,而針對個人沒有減免。

(3)社保減免的作用

社保減免直接降低了企業的財務壓力,間接的提高了盈利水平;企業盈利水平提高了,職工就能得到更多的工資收入,但這是個緩慢的傳導過程。因為社保減免的原因是受疫情衝擊對企業生產或經營產生了影響,而既然受到疫情影響,那麼企業的盈利肯定不同程度的受損。因此社保減免很大作用是對沖疫情對企業的盈利影響,相當於是補貼了企業因疫情導致的經營停滯的資金壓力。


通過以上分析,消費券補貼的是公民個人和提高了消費券範圍內的企業的營業收入;而社保減免確實半普惠性質的企業財務資金減免,受益的是企業。因此,消費券和社保減免的刺激經濟和提振消費的作用對象不一樣,其效用也是在不同層面的。

實際來看,二者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沒有這個好,還是那個好之分,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維持市場經濟運行,提振消費,刺激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