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平武:春暖花開季 產業發展忙

綿陽平武:春暖花開季 產業發展忙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曾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的平武縣經濟社會發展步伐,連日來,正在加速重啟——壩子鄉八洞村天麻種植基地今年首批天麻被搶購一空;九綿高速平武段LJ11標段主橋墩柱全部封頂;電影《白馬天堂》在平武殺青,預計今年年底上映……一個個標誌著平武縣經濟社會穩步恢復發展的好消息正從大山深處頻繁傳出。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平武全縣上下正在努力攜手共克時艱,爭取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化危為機,奪取‘雙勝利’,推動平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平武縣相關負責人信心十足地說道。
因地制宜 不誤農時促發展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隨著溫度逐漸回升,眼下正是春耕備耕、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在平武縣的各鄉鎮,村民們正抓緊時節,根據各個產業特性,下種、管護、採收,忙的不亦樂乎。
“一鋤頭挖下去,刨開一層土,密密麻麻的天麻就像一個個吃飽了的地鼠一樣鑽了出來,撿都撿不贏。”又到天麻收穫的季節,日前,在平武縣壩子鄉八洞村天麻種植基地,當地老百姓在平武百姓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的組織下,紛紛進山收穫天麻,忙得不亦樂乎。


綿陽平武:春暖花開季 產業發展忙


壩子鄉副鄉長唐甫成介紹,八洞村原本是壩子鄉的貧困村之一,這裡層巒疊嶂,森林茂密。脫貧攻堅啟動後,鄉政府及幫扶單位、駐村幹部積極引導,幫助當地農民精準選擇致富門路,找準致富產業,發展高山天麻栽培,使當地農民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實際的脫貧致富新路子。“目前,我們今年的首批天麻早已被搶購一空。隨著種植技術的日漸成熟,我們相信老百姓一定能把天麻產業這碗‘農家飯’吃的更香。”
而在古城鎮青羊村衢江-平武獼猴桃產業園內,種植戶陳浩正在指揮農民對產業園進行除草和施肥工作。陳浩說:“一般的獼猴桃生長的環境海拔大約在600-800米,而青陽村這裡的海拔足足有1000米,在加上種植地點在山坡上,是名副其實的高山獼猴桃。”根據陳浩的估算,只要做好春季養護工作,今年產業園的獼猴桃產量將有望達到8萬斤左右。
古城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青陽村獼猴桃產業園作為衢江-平武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在注重產品品質的同時,更加註重扶貧效益。獼猴桃屬於勞動密集型種植業,200多畝的獼猴桃產業園,人工需求量巨大,從前期的栽種、看護,再到授粉、採摘,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工,僅一般情況下的除草工作每天都需要20多人同時在崗,這對當地貧困戶和困難群眾增收幫助極大。


提質增效 工業企業穩發展
日前,在九綿高速平武段LJ11標厄裡村特大橋施工現場,經過工人連續作業,大橋主橋墩柱已經全部封頂,標誌著主橋下部結構全面完工,為年度生產計劃的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綿陽平武:春暖花開季 產業發展忙


據瞭解,九綿高速LJ11標位於平武縣白馬藏族鄉,全長7.13公里,負責施工全線難度最高的橋樑和施工風險最大的隧道。厄裡村特大橋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2.83公里,主橋為剛構連續橋,全長210米,主墩為雙肢空心薄壁墩,共有墩柱12根,其中3#墩柱為九綿高速全線最高墩,高達80米。施工過程中,項目面臨著整體工作面狹小、便道難、風大、工期緊,地質複雜多變、環保壓力大、條件艱辛,環境惡劣、氣溫極低、工作任務重等難題。


面對困難,九綿高速LJ11標段項目全體職工不等不靠,領導班子積極帶頭,緊盯施工現場,把控關鍵施工環節,合理調配機械及人員,調整好施工工序,有序推進施工生產,確保了主橋施工安全生產零事故。
與此同時,在平武縣響巖鎮的方雲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車間,一臺臺巨大的機器飛快運轉,一名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自復工復產以來,方雲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積極優化生產方案,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兼顧環保生產,達產率已達到100%。公司總經理陳龍說:“為更好地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公司採取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體溫監測,並進行詳細登記,嚴格把好疫情防控關,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而這,僅僅是平武縣工業企業提質增效穩發展的一個縮影。連日來,平武縣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和企業自身實際,採取嚴密的防護措施,在確保員工的安全健康前提下,採取強化防控宣傳、強化網格監管、強化要素保障等方式,積極推動工業企業全面達產。
此外,為了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幫助企業有序恢復產能,平武縣還從“加大減負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稅收支持力度、加大穩崗支持力度、加大政務服務保障、減免房租支持、強化精準對接、加強對外聯繫”九個方面出臺政策措施,全力幫助全縣中小企業穩發展。

農旅融合 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週末踏青到哪裡,豆叩茶園歡迎您!”連日來,在不少綿陽人的朋友圈裡都能刷到類似的消息。雖然當下仍值疫情防控期間,但是想要到平武縣豆叩羌族鄉採茶,一品鄉村閒適情趣的人不在少數,為此,平武縣相關部門通過做好防控措施,積極引導,合理開放,注重農旅融合,有序推動茶園觀光體驗式休閒健康發展。
據瞭解,在平武的平通、豆叩、鎖江等清漪江流域鄉鎮,分佈著超過10萬畝的高山茶,成為全國稀有的高山大窩茶葉生產基地。近年來,平武深入實施“旅遊興縣”戰略,奮力推進“全域旅遊”行動,把旅遊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探索創新了“農家樂帶戶型”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示範帶動效應。
經過多年的持續打造、推介,每到採茶季,以體驗為主的採茶製茶活動受到遊客的青睞。鎖江羌族鄉皇廟村的康永春說:“將遊客生態旅遊與採茶、手工製茶體驗結合在一起,走茶旅融合互動的路子,吸引了八方遊客並帶動了茶葉的銷售。”
目前,平武縣小小的茶葉,正與鄉村旅遊、羌文化以及禪茶文化等進行著奇妙的化學反應,為當地百姓帶來一幅美好圖景。

而在與廣元市青川縣一山之隔的平武縣高村鄉,連日來,盛開的油菜花吸引了不少各地遊客前來觀光遊覽。日前在距離高村鄉政府不遠的一片油菜花地裡看到,遊客身處油菜花田中,身邊被黃色包圍著,同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這種香氣夾雜著青草的馨香,瀰漫著山林之中特有的清香,讓人流連忘返。


綿陽平武:春暖花開季 產業發展忙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前往高村鄉觀賞油菜花的遊客已達數百人次,在帶動當地餐飲等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激活了平武東部農旅融合產業發展。


平武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平武縣堅持“綠色打底,生態先行”的發展思路,緊扣“一核四線”全域旅遊佈局,平武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連續幾年上榜“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成功創建“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同時,平武大力發展生態信息農業,積極創建有機農產品示範縣。
“實踐表明,農旅結合、生態旅遊,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是平武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轉化器’,是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發動機’,是助力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的‘動力源’,還是推動平武服務業發展的‘主力軍’。”平武縣相關負責人說。(任露瀟 傅遠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