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看看他們怎麼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看看他們怎麼幹

三臺老馬鎮村民採挖麥冬(劉玉明 攝)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看看他们怎么干

平武江油關鎮黨家溝村為貧困戶分發樹苗(譚海波 攝)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看看他们怎么干

北川白什鄉白什村藥材基地,脫貧戶們栽種藥材(劉光斌 攝)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看看他们怎么干

鹽亭永泰鎮扶貧工作人員上門瞭解貧困戶情況(李錦輝 攝)

綿陽新聞網訊 3月13日,綿陽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召開。三臺、北川、平武江油關鎮、鹽亭永泰鎮在分會場作交流發言,紛紛拿出自己的真招、實招、絕招,就如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表達了各自的信心和決心。

三臺

補短板、強弱項、清零整改掛牌督戰奪取全面勝利

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影響及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在即,三臺縣作為全市唯一的全省掛牌督戰縣和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主戰場,決定以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為抓手,紮實開展“補短板、強弱項”和問題整改“清零”兩大專項行動,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收官戰,堅決確保達到國家普查標準,堅決不出現“低級錯誤”,堅決不發生“致命失誤”。

據瞭解,三臺縣已經全面啟動掛牌督戰工作,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實施方案》,建立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及縣委副書記、副縣級領導、行業部門“三張督戰責任清單”,實行縣級領導“領戰”、縣級部門“會戰”、全縣鎮村“主戰”,構建縣級領導、部門、鄉鎮、村四級聯動督戰體系。

目前,三臺縣貧困戶、邊緣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4000元以下的仍有6470戶、654戶,分別佔全市總量的73.37%、86.17%,是實現高質量脫貧的最大短板。三臺縣緊盯最大短板督戰,迅速出臺《低收入貧困戶和邊緣戶十一條幫扶硬措施》,確保3月底前有勞動力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立即開發1500個公益性崗位,全部用於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鼓勵低收入貧困戶、邊緣戶借支產業扶持資金、社會幫扶資金入股“3+2+N”產業經營主體,力爭6月底前實現上半年首次分紅。將無勞動力、無收入來源貧困戶、邊緣戶全部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脫貧攻堅期內給予6-12個月的減退期,再補充200萬元預警處置基金,在6月底前切實解決好邊緣戶教育、醫療保障的應急救助。增加工資性和財產性收入,落實兜底保障,既解決“眼前之困”,更注重“長遠之計”。

同時,三臺縣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影響,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紮實開展問題整改“清零”行動,全面補齊898戶貧困戶、232戶邊緣戶、6125戶其他三類重點對象戶土坯房改建這個最難啃的“硬骨頭”,堅決消除危舊土坯房;整合各類項目資金近1.6億元,全面掀起基礎設施強化建設;全域推進“三變”改革,用好用活7400餘萬元產業扶持基金,全面推廣“經營主體+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模式,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所有問題在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北川

用好致貧返貧預警處置機制防止返貧繼續攻堅“兩手硬”

北川已全面完成脫貧目標任務,連續三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今年,北川將用好致貧返貧預警處置機制,堅持疫情防控和鞏固提升脫貧質效“兩手抓”,堅持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兩手硬”。

北川將持續鞏固縣、鄉、村、社、戶“五級”責任體系,對聯繫鄉鎮和分管行業的縣級領導等6909名幹部職工同責同咎、同懲同獎,全力防止返貧致貧。繼續執行“1個‘十三五’脫貧規劃+7大扶貧工程+20個專項規劃+N個配套文件”的政策體系,對今年已整合下達的1.43億元102個項目進行跟蹤落實。持續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確保無盲區、無死角。督促6909名幹部職工與全縣50408戶農戶全覆蓋結親包戶,及時掌握群眾在防疫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返貧致貧情況,引導群眾做好疫情防控、春耕生產、產業規劃、務工就業、心理疏導等工作,持續激發群眾內生力。

北川將完善農戶臨界貧困預警處置縣級聯席會議領導小組,落實好農戶臨界貧困預警處置辦法等政策,用好用活100萬元貧困預警應急處置滾動基金。強化網格化農戶臨界貧困監測體系,建立重點農戶預警監測臺賬,對監測到的脫貧人口中收入低於4150元23戶44人、臨界5000元208戶405人,實行動態管理。對臨界農戶採取產業就業扶持、低保兜底、公益性崗位、醫療救助、基金救助等措施進行分級分類處置。將財政涉農、東西部扶貧協作、資產收益扶貧等投入建設的項目資金,以股權形式量化給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戶,築牢“兩不愁三保障”防線。

此外,北川及時統籌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不誤”,依託“五大特色基地”,動員引導全縣310個村返鄉農民工和各類經營主體抓好春耕生產。引導群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調整種養業結構,重點引導農民種植中藥材、土豆、蔬菜等。加大生豬補欄力度,同步抓好白山羊、土雞等養殖,穩定增收基礎。建設提升農產品加工園等“七大專業園區”,助推3443名群眾進“園”入“鏈”。全覆蓋摸排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意向等信息,重點解決1321名脫貧戶等特殊困難群體就業增收。著力對288種經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的扶貧產品進行包裝推廣銷售,推動1000餘種茶葉、手工製品、羌繡等特色產品搭上網絡快車,走出羌山、面向世界。

平武江油關鎮

五個強化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平武縣江油關鎮共有9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22戶2263人,是平武縣貧困人口最多的鄉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鎮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持續攻堅用力,2019年底已經完成全部減貧任務,貧困發生率為零。2020年,該鎮將圍繞“五個強化”,全面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強化責任落實,實現問題清零。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江油關鎮認真落實鎮村幹部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和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制定《脫貧攻堅存量問題整改清零行動方案》和《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制度》,整合巡視巡察和精準扶貧專項督查反饋意見及自查發現的6大類72個問題,對“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回頭看”工作進行全面覆盤。

強化政策保障,鞏固發展基礎。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全力解決水、電、路、網等群眾迫切所需。計劃新建非貧困村通社公路10公里,改造提升通村通社公路90公里,新建水利基礎設施5處。發放到戶資金149萬元,持續發揮580萬元產業扶持基金效益,惠及922戶貧困群眾。

持續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使用力度,整合資金300萬元用於通社道路建設。

強化結對幫扶,築牢返貧防線。對全鎮農戶進行全覆蓋排查,重點排查因突發大病、突受災害、意外事故導致的困難戶,分類分級建立動態管理臺賬。重點加強29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幫扶,對121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產業扶持,持續落實147戶低保兜底政策。

強化特色產業,提升造血能力。江油關鎮將深化全鎮產業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南壩核桃”良種優勢,持續實施“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產業化開發”戰略,計劃新增核桃3.65萬株,嫁接良種核桃5.03萬株,發展標準化核桃產業園107畝。計劃發展中藥材、特色水果等特色產業400畝,新建特色產業園4個。全鎮8家合作社通過吸納貧困戶入股、統購統銷等方式,帶動92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強化鄉風文明,激發內生動力。持續推進“村規民約、道德評價、鄉風監督”三大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全鎮“道德評議”活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提升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鹽亭永泰鎮

從問題根源上整改清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永泰鎮是鹽亭縣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鄉鎮之一,共有貧困村4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93人,現已全面完成減貧退出任務。今年永泰鎮將從問題根源上推動問題真整改、真落實、真見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永泰鎮將把“問題整改清零”作為講政治的具體體現,從嚴從實履行鎮黨委主體責任,對發現的問題能當即整改的當即清零,不能當即整改的,每週召開“碰頭會”,逐項研究整改措施,對重點問題掛牌督戰,組建跟蹤督辦專班,動真碰硬推動整改落實,確保5月底全面實現問題整改“清零”。

目前,永泰鎮人均純收入低於5000元的不穩定脫貧戶還有43戶,永泰鎮將把這部分群體作為“監測戶”納入產業發展規劃,鞏固健全“村集體+業主+群眾(貧困戶)”互惠共享利益機制,計劃發展雜柑2000畝、綠色水稻800畝,力爭帶動187戶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覆蓋全鎮55%的群眾,築牢返貧防線。同時,舉辦實用技能培訓班,提升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組織有勞動力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通過對上爭取、協調部門幫扶、社會募捐等方式,永泰鎮籌措資金216萬元,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道路、農田水利等短板問題。截至目前,已到位資金134萬元,各項工程規劃已全面完成,將於近期正式開工。加快項目復工開工和推進質效,確保在6月底前3個非貧困村3.7公里斷頭路、12口水井項目建設全面完工。

永泰鎮將推行建立鎮、村、戶各落實一名專職人員負責數據校對的“1+1+1”模式,合力解決整改“賬賬不符、賬實不符”問題,全面提升建檔立卡數據質量,確保全鎮脫貧攻堅各項根源信息數據真實可靠。此外,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大力開展“衛生星級戶”、“脫貧能人”評選表揚活動,拓寬“一金兩會”(公益扶貧基金、議事會、鄉賢理事會)村級治理路徑,推動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協同發展,弘揚新風正氣,形成向上向善、和諧有序的良好社會環境。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橋臻 實習生 陳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