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鄉村旅遊為1.8萬群眾帶來新“錢途”

綿陽:鄉村旅遊為1.8萬群眾帶來新“錢途”

綿陽新聞網訊 從月收入兩千餘元的農民工,到年收入40餘萬元的農家樂老闆,安州區興仁鄉長溝村竹澗山莊的老闆娘周璠璠“捧”著鄉村旅遊這個“金飯碗”,早已擺脫了貧困的命運。在綿陽市廣大農村,像周璠璠這樣吃“旅遊飯”脫貧致富的農民已逾萬人。綿陽將文旅扶貧作為脫貧攻堅重要路徑,自上而下聚合“輸血”力量,自下而上培育“造血”功能,催生鄉村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截至2020年3月,全市共培育鄉村文化旅遊經營主體1200餘家,其中星級農家樂(鄉村旅遊酒店)達到427家,促成1.8萬群眾就近吃上“旅遊飯”併成功脫貧。

绵阳:乡村旅游为1.8万群众带来新“钱途”

“應扶盡扶”暖民心。綿陽相關職能部門組織50餘支專業隊伍,歷時一年半開展全市文旅資源大普查,摸清文化資源、景觀建築、人文風情等8大類旅遊資源家底;建立文旅資源數據庫,編制《文旅扶貧專項規劃》《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遊強市實施方案》等5個規劃方案,徵集入庫文旅產業、基建、公共服務等項目259個,概算總投資2604億元,形成覆蓋9個縣(市、區)、4個功能區的全域旅遊總體佈局;重點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文旅產業加速脫貧,相繼打造北川擂鼓鎮貓兒石村等135個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平武壩子鄉八洞村等52個省級文化扶貧示範村、安州沸水鎮楓香村等37個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文旅扶貧示範村佔已退出貧困村總數43%。

绵阳:乡村旅游为1.8万群众带来新“钱途”

“宜融皆融”美鄉村。實現鄉村文化旅遊與道路交通、衛生環保、人居環境等共建共享,新建520個貧困村文化室及廣播“村村響”工程,建成並免費開放2269個“十有”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3260個農家(社區)書屋、677個公益WIFI熱點,形成主客共享“鄉村十里公共文化服務圈”;建成外部聯通高速公路400餘公里、內部貫通幹線公路600餘公里,改建、擴建旅遊公路、村道窄路加寬等1000餘公里,推動鄉村旅遊“網起來、連起來、串起來”,形成“快旅慢遊”路網體系;新建、改建標準化旅遊廁所313座、城鄉公廁866座、農戶廁所41628個,到2020年底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可達85%以上,同步實施“清垃圾治髒、清水體治汙、清雜物治亂”等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農文旅融合發展態勢。

绵阳:乡村旅游为1.8万群众带来新“钱途”

“可享盡享”富鄉親。採用“政企幫扶、農民主體、利益共享”方式,構建“鄉村旅遊+文旅產品+配套產業”“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打造觀光、休閒、度假、體驗等10類鄉村旅遊組合產品,實施遊客後備箱、鄉村電商、幫扶認購、扶貧趕集等10項扶貧工程,每年推出“春看百花、夏沐涼風、秋賞彩畫、冬玩冰雪”及非遺技藝、人文風情、民族節慶、傳統節令等特色文旅活動500餘場次,留住鄉村“土氣、老氣”,激發鄉村“生氣、朝氣”。預計2020年全市可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250億元,佔全市旅遊綜合收入1/3以上。

(葛佳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春梅/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