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平武縣五舉措治“懶、靠、要” 貧困戶內生動力強

四川新聞網綿陽8月13日訊(文/薛茜 圖/王興莉)“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平武縣打響脫貧“百日攻堅”戰,強宣傳、壯產業、抓就業、重幫扶、創模式,五舉措實現貧困戶從“要我脫貧”思想轉變為“我要脫貧、我必脫貧”,貧困群眾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為平武縣2018年順利實現貧困縣摘帽,41個貧困村退出,3716名貧困人口脫貧奠定堅實的基礎。

強化宣傳,營造“我想脫貧”氛圍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文藝小分隊走村入社宣講政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引導群眾感恩奮進,自力更生,脫貧摘帽。

一是加強政策宣講。幹部時時講政策,講清貧困戶識別標準、可享受的政策,講清各類政策的“窗口期”,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項目,講清政策兌現賬、幫扶實效賬、群眾收支賬。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大力推進鄉風文明“三大體系建設”扶貧扶志,推行村民道德信用社積分制,助推脫貧攻堅

二是注重正向鼓勵。媒體廣泛挖掘和宣傳典型,對脫貧攻堅中率先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及時報道,時時追蹤,通過“直播平武”APP等平臺開闢“感恩奮進 脫貧之星”專題欄目,衣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引導群眾,弘揚自力更生、敢於拼搏、不等不靠不要的脫貧致富精神。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編印《形成好風氣,脫貧奔小康》讀本,突出政策宣傳、典型示範、榜樣引領

三是大力營造氛圍。加快推進“三大體系”建設,推崇文明鄉風、家風和民風、宣傳愛清潔講衛生、孝親敬老、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等優良品德,定期開展送文藝匯演下鄉,送脫貧榜樣下鄉,送脫貧勵志讀本入戶等活動,拉近脫貧攻堅和貧困群眾的距離,村社根據自身村情民情創編個性脫貧宣傳標語,製作特色宣傳牆、宣傳欄,營造積極濃厚脫貧氛圍,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熱情、致富激情,鼓勵貧困群眾參與精準脫貧工作,提振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發展產業,夯實“我能脫貧”基礎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支持老百姓發展“小微產業”脫貧致富

一是發展生態信息農業。借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貧困群眾圍繞茶葉、核桃、厚朴、天麻、食用菌、中蜂+等項目發展產業。切實提供實用性農技服務指導,推廣“企業+專合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建基地、抓品控、提質量、創品牌,支持貧困群眾搞加工、促銷售,逐步形成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的產業發展鏈。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旅遊扶貧成效顯著

二是發展旅遊服務。依託白馬王朗、虎牙“兩大景區”和虎牙河、火溪河、老河溝、清漪江“四條溝域”,鼓勵貧困群眾發展農家樂、旅遊接待、風情民宿等旅遊項目,邀請行業專家來村授課,定期提供外出學先進機會,努力提升旅遊服務行業接待水平,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鼓勵老百姓發展庭院經濟喜獲豐收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走生態扶貧之路,大力發展“中蜂+”立體產業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支持老百姓大力發展三木藥材增收致富

三是發展庭院經濟。充分發揮農戶房前屋後山場寬、林地多、種養殖地理空間廣闊的優勢,鼓勵引導貧困群眾選擇平武中蜂和生態小家禽養殖、食用菌和草本木本藥材種植等生長週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產業項目,提供技術服務保障,確保每戶貧困戶至少有一項短期增收項目,實現短期促脫貧、長期奔小康。

志智雙扶,培養“我會脫貧”能力

一是抓教育扶貧。聚焦精準幫扶,發力控輟保學,對學前到大學各學段就學情況進行摸底,摸準失學原因,建立精準扶貧數據庫和輟學、貧困學生名冊及問題整改臺帳,動員輟學學生返校讀書並採取不定期送教上門的方式,讓因殘無法上學的孩子接受基本教育;聚焦精準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薄弱學校改造項目;聚焦精準資助,完善資助體系,全面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推進貧困戶子女學前到大學資助全覆蓋體系再落實。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扶貧扶智,村村開辦農民夜校

二是抓技能培訓。充分利用好農民夜校、送技下鄉,外出學先進等方式開展針對貧困群體的實用技能培訓,鼓勵支持有意願的貧困群眾進行再學習、再教育,統籌整合人社、婦聯、殘聯、農林等部門技能培訓項目資源,統一制定技能培訓項目規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是抓務工就業。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和“百企幫百村”契機,積極聯繫銜接對口幫扶企業,定期發佈提供招聘就業信息,實現貧困勞動力的精準輸出。

強化幫扶,增添“我必脫貧”信心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注重在民生政策落實中激勵群眾、在發展致富過程中引領群眾、在學法用法實踐中引導群眾、在權利義務對等中影響群眾、在先進文化傳播中涵養群眾,正確引導貧困群眾預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避免出現“一頭熱、一頭冷”現象。

二是落實幫扶責任。著眼大局,提高站位,切實增強幫扶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下足“繡花”功夫,紮實開展日常幫扶工作,做到幫扶有成績、出實效。

三是緊密工作對接。立足貧困群眾長遠發展,強化鄉鎮和幫扶部門的協調對接,與貧困群眾共同思考,不斷做好政策幫扶與自力更生相結合工作,確保幫扶不脫靶不斷節。

創新方式,激發“我要脫貧”動力

一是創新獎補方式。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讓有激情、有思路、有發展方向的貧困群眾獲得更多的支持,穩步擴大發展規模,持續穩定增收致富。

平武县五举措治“懒、靠、要” 贫困户内生动力强

平武縣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脫貧之星”先進評選

二是開展先進評比。深入開展“五星級文明戶”(清潔衛生、孝老敬親、發展致富、遵紀守法、誠信友善)、“好兒媳”和“感恩奮進·脫貧之星”等評選活動,加強對脫貧致富典型、精神文明典型等的宣傳報道,在村社設立脫貧致富紅榜,讓脫貧、致富、文明逐漸具體化、項目化、品牌化。

三是注重後進幫扶。以教育引導為主,懲罰為輔,對“等靠要”思想嚴重、滿足於現有扶貧政策紅利、佔便宜、鑽空子、發“扶貧”橫財的貧困群體加強思想教育、心理干預和行動干預,提振精氣神,激發勤勞致富幹勁。

平武縣通過五項舉措落地落實,從根本上剷除了滋生“等靠要”思想的土壤,點燃了貧困群眾求富、求榮、求美、求變的致富激情,促進了貧困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奮進感、參與感和認同感進一步增強,思想觀念明顯轉變,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