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縣:激發統戰活力 助力脫貧奔康

四川新聞網綿陽12月16日訊(任露瀟 塗傑)一座座整齊劃一的農家別墅煥發新顏;一條條盤旋山腰的通村公路帶來新的希望;一個個美如畫卷的秀麗村落遊人如織……在這個初冬時節,走進綿陽平武縣任意一處鄉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季節變化帶給人的視覺享受,更可以從產業、生態、鄉風等方面的發展窺見美麗鄉村的幸福未來。

在“統”字上下功夫 夯實基層統戰基礎

在國家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揮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優勢,助推平武鄉村發展、經濟社會進步一直是平武縣思考和探索的命題。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黨委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積極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認真貫徹落實“基層統戰工作創新年”要求。平武縣把準新時代統戰工作政治方向,堅持“不忘初心、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凝聚人心”工作定位,通過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無黨派代表人士活動、商會活動、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建言獻策座談會等形式搭建平臺,積極支持引導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等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促進平武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平武县:激发统战活力 助力脱贫奔康

平武“龍盤丫·溪語”民宿(俞小莉 攝)

平武縣緊緊圍繞“統”字抓工作,健全了統戰工作機制,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統戰部牽頭協調、各部門密切配合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實現了基層統戰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乾的新格局。平武縣委統戰部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開展統戰系統代表人士思想引領活動,不斷夯實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積極邀請組織統一戰線成員開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大課題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瞭解情況、制定政策提供參考。

在“新”字上出亮點 發力脫貧攻堅戰

“水泥路通村達社,家家戶戶住上鄉村‘小洋房’,環境優美村莊靚,偏遠山溝帶來小康致富新希望。”在平武縣龍安鎮莫魚溝村,村民們喜歡用這則順口溜形容近年來村子發生的變化。瞭解莫魚溝的人幾乎都知道,莫魚溝之“窮”,曾經在平武全縣都能排得上號。這裡雖然距離縣城僅有28公里,但受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依然屬於貧困“重災區”,2014年經識別貧困發生率達到15.48%,屬省級貧困村。

自從對口幫扶莫魚溝村以來,市級幫扶部門綿陽市委統戰部和縣級幫扶部門平武縣委統戰部通過反覆調研,積極協調籌集各類幫扶資金物資共計629.8萬元,用於莫魚溝村通村通社入戶路、同心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口幫扶工作。積極組織市級各民主黨派獻智出力,籌集21萬元捐贈資金興建“多黨合作同心產業園”,支持農戶種植刺龍苞800餘畝,引導當地群眾種植重樓、天麻、大黃、厚朴等名貴中藥材,募集14.9萬元幫助農戶修建入戶道路4.8公里。同時,平武縣委統戰部與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委統戰部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協調爭取衢江區統戰系統61萬元的社會扶貧資金和生活物資,用於支持龍安鎮莫魚溝村、木座藏族鄉民族村等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

平武县:激发统战活力 助力脱贫奔康

平武縣龍安鎮莫魚溝村採摘節(平武縣委統戰部供圖)

如今,走進莫魚溝村,眼裡所見便是彩林掩映下的房屋錯落有致,村道小路、房前屋後乾乾淨淨……隨意走進村子一處院落,都彷彿走進一幅幅恬靜安詳的田園畫卷,而這正是統一戰線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平武縣積極協調爭取省、市工商聯會員企業33戶幫扶41個貧困村,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衢江-平武)29家企業結對幫扶17個貧困村,縣內民營企業正式簽訂村企幫扶協議70餘份,實現商會、企業與平武縣73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平武旅遊業商會會長張銘帶領會員企業在清漪江流域、高村鄉、水田羌族鄉等地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周邊群眾通過務工、銷售農特產品等增收脫貧。平武成都商會幫扶全縣33個貧困學生至學業結束,投入近200萬元;積極聯繫企業為全縣248個村捐贈了1000盞光能路燈;為全縣貧困戶捐贈淨水器5000餘臺,價值2000餘萬元,極大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平武縣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胡紅林和他的妻子大學畢業後就到平武創業發展,他們看中了平武這塊生態有機農業資源寶地,直接從當地農戶手中收購蜂蜜、核桃、木耳等農副產品,並通過“胡可以的食材店”淘寶店、微信等電商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的優勢,讓鄉村群眾嚐到產業發展帶來的幸福“果實”。

近年來,平武縣進一步發揮統戰優勢,堅持“輸血式”扶貧與“造血式”扶貧並舉,以創新的思路謀發展,號召統戰系統代表人士積極參與、集思廣益,各盡其能的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在“融”字上見實效 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上半年,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平武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攻堅的勝利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拉開了鄉村發展新序幕。

在平武縣高村鄉,綿陽民進會員鄒麗莎和她的合夥人打造的“花間·伴山”民宿,彷彿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小徑旁,精心培育的玫瑰成片盛開;院落內,各色花草、樹木點綴其間;客房內,處處可見各類鄉村元素。很難想象,大半年前此處還是閒置的廢棄民房。鄒麗莎等人與高村鄉對接後,對舊居的院壩進行提升打造,對房梁、土牆等進行了維修加固,還配備了餐廳以及觀景臺,將一處不起眼的房子變成了如今的花園式民宿。無黨派代表人士胡運澤,帶領綿陽市CSD設計機構在高村鄉老河溝畔規劃設計打造了“龍盤丫·溪語”民宿,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融為一體,讓遊客置身於山谷深處,享受山水之間的清靜,看夕花照水,聽溪語低吟,遠離繁忙城市的喧囂,目前已吸引了不少“城裡人”前去休閒度假。通過“花間·伴山”“龍盤丫·溪語”等民宿的精心打造,不僅把各地遊客吸引過來,還把外出務工的人才吸引回來,成為“民宿管家”和“致富帶頭人”,為當地鄉村旅遊的發展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平武县:激发统战活力 助力脱贫奔康

平武縣高村鄉(胡宇 攝)

為保護傳承白馬文化,發展民族鄉文旅產業,平武縣委統戰部爭取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00萬元,牽頭策劃打造了白馬民俗文化文創產業園項目。以“文化+產業”模式將文化挖掘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吸引高校人才駐留,白馬藏族鄉與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共建文創工作室,免費培訓當地群眾手工製作文創產品;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激勵民營企業研發生產白馬文創系列產品,建立企業與當地群眾利益共享機制,激活當地經濟“造血功能”,促進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在平武縣委的領導下,平武縣委統戰部積極組織統戰系統成員,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凝聚最大正能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性投身於平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之中……(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