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平武縣舉行首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證書籤發儀式

平武縣舉行首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證書籤發儀式

原標題:吃下這顆“定心丸”,平武土地放心流轉

“有了這個證,就不怕發生糾紛了!”14日下午,綿陽市平武縣首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簽證書給平武綠野科技總經理徐大軍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根據中央省市各級關於農村產權流轉管理辦法,該簽證書既可打消農民交地的顧慮,又為企業流轉農村土地搞發展增加了“護身符”。

平武縣舉行首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證書籤發儀式

平武縣舉行首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證書籤發儀式

平武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主任趙斌告訴記者,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簽證書的意義在於規範農民與企業之間的土地流轉程序,減少土地流入方與土地流出方因交易不公而產生的摩擦。

近年來,平武積極引進有資金、有經驗、有渠道的企業對農村土地進行流轉並集約化經營,但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有不少顧慮。“企業怕的是土地見效益後,跟農民扯皮造成前期鉅額的投資‘打水漂’。”平武縣供銷社主任唐興富一語道出癥結所在。

據瞭解,農村土地流轉普遍存在流出方與流入方私自定價、私自籤合同的現象。因不規範操作,雙方合同往往不具備法律效力,最終吃虧的往往是企業。經過企業前期持續的投入與精心運營,集約化的土地效益不斷提升,部分農民發現當初的定價低了想毀約。當農民接手後,又會因無經驗無技術等原因造成經營不善,導致土地撂荒。

將土地流轉出來進行集約化經營,農民也有顧慮。“土地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要是企業半途跑了咋辦?不給錢咋辦?”平武縣水田羌族鄉沙河村王家嶺組村民劉金文的觀點頗具代表性。雙方的不信任、不理解致農村發展活力盡失,也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如何釐清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權責關係並最終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平武縣的做法是將土地流轉過程規範化,通過簽發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鑑證書保障雙方權益。在不改變耕地性質的前提下,首宗鑑證書涉及的120餘畝土地均嚴格按照核定交易地塊、專家評估、村委簽字、鄉鎮簽字以及部門審核的運行流程制定鑑證書。鑑證書中,明析了違約責任以及違約處理辦法等,真正做到了權責利益的公開、公平、規範。作為發證機構的平武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則在土地流出方與流入方充當著中間人的角色,協商、解決可能出現的矛盾糾紛。

經前期大力宣傳簽證書的作用,首宗簽證書籤發地沙河村從最初的4戶村民激增至現在的36戶。村民按照300元/畝的價格流轉給綠野科技,平時還可在土地上務工。“我將7畝土地流轉了,還能在自家土地上務工賺錢哦!”談及簽證書的好處,劉金文難掩笑意。綠野科技則加緊對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栽種魔芋、黃豆以及玉米等農作物,加快發展步伐。

(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