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搶春光 復工復產如火如荼

因地制宜搶春光 復工復產如火如荼

本報訊(任露瀟 記者羅敏)眼下正是春耕備耕、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在平武縣的各鄉鎮,村民們正抓緊時節,根據各個產業特性,下種、管護、採收,忙得不亦樂乎。與此同時,農旅融合項目加快復工復業,到鄉間一品閒適情趣的遊人也逐漸多起來。

一鋤頭挖下去,刨開一層土,密密麻麻的天麻就探出了頭來,撿都撿不贏。最近又到了天麻收穫季,在平武縣壩子鄉八洞村天麻種植基地,當地老百姓紛紛進山收穫天麻。

壩子鄉副鄉長唐甫成介紹說,八洞村原本是壩子鄉的貧困村之一,這裡層巒疊嶂,森林茂密。脫貧攻堅啟動後,鄉政府、幫扶單位積極引導,幫助當地農民精準選擇致富門路,發展高山天麻栽培,使當地農民逐漸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脫貧致富新路子,“我們今年的首批天麻早已被搶購一空,隨著種植技術日漸成熟,相信老百姓一定能把天麻產業這碗‘農家飯’吃得更香。”

而在古城鎮青羊村衢江—平武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獼猴桃產業園內,種植戶陳浩正在指揮農民進行除草和施肥工作。陳浩說:“一般獼猴桃生長的環境海拔大約在600~800 米,而青羊村海拔足足有1000米,再加上種植地點在山坡上,是名副其實的高山獼猴桃。”陳浩估算,只要做好春季養護工作,今年產業園的獼猴桃產量將有望達到8萬斤。

雖然當下仍處於疫情防控期,但是到平武縣豆叩羌族鄉採茶觀光的遊人逐漸多了起來。在平武的平通、豆叩、鎖江等清漪江流域鄉鎮,分佈著超過 10 萬畝的高山茶,是全國稀有的高山大窩茶葉生產基地。為此,平武縣相關部門積極做好防控措施,適度引導、合理開放,注重農旅融合,有序推動茶園觀光體驗式休閒健康發展。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平武全縣上下正爭取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化危為機,奪取‘雙勝利’,推動平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平武縣相關負責人信心十足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