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全域旅遊助推脫貧攻堅

實施全域旅遊助推脫貧攻堅

山川秀美的平武縣(李貧攝)

綿陽新聞網訊 連日來,在平武縣虎牙藏族鄉祥宇生態園,農莊主人曾躍和他的合夥人正忙著收拾客房,準備迎接專程趕來欣賞冰瀑的客人。曾躍告訴記者,因為背靠虎牙大峽谷,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前來祥宇生態園餐飲住宿的客人絡繹不絕。而這,僅僅是平武縣全域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平武縣深入實施“旅遊興縣”戰略,堅持把旅遊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脫貧致富的戰略主導產業,以旅遊產業助推精準扶貧,以旅遊產業發展實現富民強縣,全域推進旅遊產業發展,依託平武縣資源優勢,聚力實施“旅遊攻堅”工程,積極探索一條具有平武特色的新型旅遊發展之路。

堅持旅遊產業為主導 統籌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平武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員面積5974平方公里,總人口18.6萬,是全省非民族自治縣中少數民族比例最高的縣。縣內旅遊資源富集,是著名風景區九寨、黃龍的“東線門戶”,也是“大九寨”精品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野生大熊貓數量居全國第一,素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美譽,擁有大熊貓、珙桐、白馬人、報恩寺“四大活化石”和2個國家級、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74.42%,負氧離子濃度高達0.6-1.5萬個/釐米。境內擁有王朗、虎牙、老河溝、清漪江的原始森林、高山飛瀑、雪山冰川等自然資源,以及獨特的藏羌民俗、報恩文化等人文資源。

作為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區域。長期以來,平武守著金山受窮,難以擺脫靠山吃山的發展模式。天然林禁伐前,平武是名副其實的“木頭財政”。天然林禁伐後,平武一度將礦產、水電等資源開發作為發展重點。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原有發展模式已不相適應,平武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深刻研判縣情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平武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發展旅遊產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和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努力將旅遊產業培育成縣域經濟核心增長極。

堅持全域佈局 統籌全域旅遊深入發展

日前,記者駕車從平武縣古城鎮經過,只見在距離廣平高速TJ14標段項目部不遠處,一棟嶄新的臨時辦公用房已經悄然矗立,這裡便是即將開工建設的平武縣龍(安鎮)古(城鎮)快速通道的項目部辦公地。

為推進“全域旅遊”建設,深度融入“大九寨”精品旅遊區,平武縣致力於構建“白馬—虎牙—九寨—黃龍”旅遊大環線,確立了“一核四線”的全域旅遊佈局,編制完成了《平武縣全域旅遊規劃》。以“龍古同城”、“中國報恩城”為核心,深入挖掘生態人文資源優勢,將火溪河、虎牙河、老河溝、清漪江4條溝域打造成資源深度融入、特色差異發展的精品旅遊線路。

目前,“龍古同城”“中國報恩城”項目已完成初步策劃,火溪河流域的王朗白馬風景區已成為川西北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的重要目的地;老河溝成為中國第一個“社會公益型保護地”;清漪江流域農家客棧、特色民俗成為眾多遊客生態康養、避暑休閒的理想去處。

堅持全程服務 統籌要素保障精準到位

堅持“核心引領、全域規劃、壓茬推進、重點突破”的全域旅遊推進思路,平武縣立足全域旅遊“雙向需求”,著力強化人、財、物等要素保障。

在工作機制上,平武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全域旅遊攻堅指揮部,切實加強全域旅遊的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著力構建“部門協作、多方參與”的推進機制;在資金項目上,注重項目資金的“縣統籌”,對具備旅遊資源稟賦、適宜發展旅遊產業的區域,整合涉旅、涉農資金項目,打捆使用,相互借力、提升效益,全縣鄉村旅遊業亮點紛呈;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著力破解瓶頸問題,深入實施交通攻堅,加快建設以2條高速、2條國道、4條省道為支撐的“骨幹路網”。

近兩年內,平武縣投資6000餘萬元改造提升並竣工“平通—豆叩”、“木瓜墩—虎牙”2條景區道路。逐步將全縣景區、景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合面成體,充分釋放旅遊資源活力。

實施旅遊攻堅工程 多項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來,平武積極開展旅遊招商引資,成功引進山東企業投資50億元開發虎牙生態旅遊區,投資30億元開發平南農旅小鎮、報恩文旅遊小鎮、虎牙森林康養小鎮。同時,深入推廣旅遊節會品牌,以“全域、全時、全民”旅遊為導向,堅持“文旅融合”,通過舉辦以“梅、茶、歌、花、葉、雪”等為特色的文創旅創品牌節慶活動,實現了平武旅遊“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並被成功評選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

平武縣堅持旅遊產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多種旅遊扶貧模式,其中,白馬王朗景區帶村模式被定義為“四川文旅產業扶貧新樣本”,並被新華社內參《國內動態清樣》採編;積極推動創新的“鄉村旅遊帶戶”、“旅遊商品增收”等旅遊扶貧模式,也被評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區”。

此外,平武縣每年設立400萬元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產業分享基金,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扶持發展鄉村旅遊、精品民宿,推動鄉村旅遊提質轉型發展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平武縣已發展鄉村農家樂615家,開工建設精品民宿83家。全縣旅遊綜合收入近五年來持續增長,2018年度全縣旅遊總收入40.2億元,接待遊客總人數439.34萬人次,較五年前,旅遊總收入和遊客人次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杜康 楊稚童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任露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