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出行变得非常便利。飞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咫尺天涯”。

可是,古人要如何出行呢?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古人出行真的像一些古装电视剧中一样吗?

相信喜欢古装剧的朋友们一定对这样的情节非常熟悉:

一个富家公子,不喜欢读书,却偏偏喜欢游山玩水到处旅行,结果,却在长时间的乘船过程中与船家的女儿日久生情。可是,由于这位贵公子家族的强烈反对,这船家女却不能嫁给这位公子。可是偏偏这位可怜的女子又怀有身孕,为了躲避别人异样的眼光,只能远走他乡,独自抚养这个孩子。

后来,当年的公子高中皇榜,成为了朝中重臣,早就将当年的船女忘到了九霄云外。

可是多年之后,当年的私生子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新晋状元郎,早已成为重臣的当年公子榜下捉婿,却没想到牵出了当年一桩陈年旧事......

穿越迷们先不要着急对这种情节心驰神往。

因为,这种事情估计也就只能在电视剧或者说话本小说之中才会出现。

实际上,古人的出行压根就不是大家想象的样子。

短途基本靠走,长途基本靠船,代步基本靠轿子?只能说如果这么想的话那您对于古人的出行方式真的是不太了解。

先说说上面的这句话,首先代步靠轿子这一条肯定不可能的。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一说到古人的出行代步,许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轿子

为什么呢?

我们来说说这个轿子。

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汉书》中记载:

会稽太守严助“舆轿而隃领(岭)”。

唐代著名儒学大家颜师古注解为:

“服虔曰:‘轿音桥,谓隘道舆车也’。臣瓒曰:‘今竹舆车也,江表作竹舆以行是也’。

既然是等同于舆车,那不用说,在使用上面肯定是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历朝历代,均对如何使用轿子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例如《清史稿》中是这样记载的:

“汉官三品以上、京堂舆顶用银,盖帏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职,舆夫二人,舆顶用锡。直省督、抚,舆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夫四人。杂职乘马。……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止。”官员需按例,百姓有钱也不得逾制。

这么说,可能您对于这个要求还是不是很清楚。

小编可以简单的说,如果说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平民,哪怕你富可敌国,那么如果你想坐轿子的话只能坐一种:两人抬的。从形制上面来看,可以参考我们在一些景点中常见的滑竿。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古代平民只能坐这种轿子

当然了,滑竿当然可以代步了,不过只要您曾经坐过滑竿的话就会明白,要是路程稍微远一些的话,就算是抬轿子的人不说什么,坐上面的就先受不了了。

那么船呢?

船确实是古人重要的出行和运输方式之一,要不然的话隋炀帝当初也不会倾全国之力去开凿一条京杭大运河了。

不过,古人之所以会选择船运的原因,肯定和您脑海中想象的不太一样。

至于为何,我们在后面再说。

古人在共工交通方面并不比我们差,出了没有飞机之外,其实人家也是一样有“火车”、“公交车”和“出租车”的。

先说说火车。

不知道您是否有听说过一个东西:秦直道

这条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8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秦直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条多用高速公路。

根据记载,这条古老的高速公路分为直道与驰道

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之后,这条古道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样貌,我们如今也无法再度还原它的运作模式。

不过根据当地的一些古老传说,在秦直道上原本铺设有双条木轨,用以一种特殊的马车通行,这种马车运行在轨道上运送粮草物资,速度极快,几乎可以达到500-800里每天,说是古代的火车,丝毫不为过。

至于说公交车与出租车,就更简单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我们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

这其中,车指的就是古代的车行,也就是我们说的古代的“出租车”与“公交车”了。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年前的汉朝时期,古人就己开始“打的”了!

汉代时的“出租车”,叫做“记里鼓车”,它的车轮大小直径,在设计时经过了精心设计与计算,每转100圈,马车正好行驶1公里;同时车轮也会带动车盘上的一个特制齿轮转动,不过这个齿轮转得比车轮慢,车轮每转100圈,也就是说马车每行驶1公里路,这齿轮才转完一整圈。

而这个齿轮又和车上特制的两个拿着鼓槌的小人偶通过连线连接,齿轮每转一圈,连线就带动小人手里的鼓槌,锤击一下车座上的小鼓。所以每听到一声鼓响,司机和乘客便知马车又行驶了一公里。以这种方式来计算费用。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考古发掘的汉代记里鼓车实物

而古代的公交车又被称作是“油璧车”,一般由6至8匹马来拉动,但与一般的马车不同,它的车身很长,不但有密封的车厢,车厢壁上还有开有车窗。

等到了南宋时期,油璧车得到了極大改进,不但车窗被挂上了华美的窗帘,车厢内还有绸缎褥垫,供乘客坐卧使用,作用也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长途客车!而且这些油璧车有大有小,小的能坐6名乘客,大的甚至可容纳几十人,于现代的客车相比,容纳量丝毫不差。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宋代油璧车内部假想复原图

不仅如此,古代的公交车的定价还有着非常严格和明确的规定。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到底最初的定价是出于何时。

不过,根据对古代历朝《食货志》中有关于车行的记载查阅,基本上可以确定,在古代的各个朝代,公交车的价格几乎均为每一里地收一个铜板,也就是说,每当车上的鼓点敲响一次,就是两个铜板。

在这一点上,几乎和现代形式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古人还建立了站点。

如果是在城区内部,按照文献中的记载,其实古代的这些公交车和出租车与现代“招收停”没有区别。可要是跨城怎么办呢?

也好办,就和现代类似,建立固定的站点就行了。

这个站点,说白了其实就是驿站。这个驿站不同于官用驿站,虽然多数是由当地的主管车马的部门建立,但是却主要是面对民间使用。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民用驿站虽然也是当地政府出面建立,但是主要用于租赁马匹。

当然,这个民用并不是说给旅客休息和候车使用的,更多的是提供马匹的更换和休息。

由于我们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缺少马匹,再加上一般百姓家里一般也很难去饲养一匹需要喂食精料却又无法干农活的马匹。这就导致其实许多时候,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马匹就只能由官府出面饲养,而百姓为此缴纳赋税。

这些官府喂养的马匹之中,除掉那些可以用作军马的马匹外,剩下的就基本上都充作了驿马使用。

当然,驿马是有要求的,在《大唐六典》中曾经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这些官马当然不可能全部能够达到这一要求了。

这些不能够满足官用驿马自然也不会被浪费,就被当地的政府通过这种方式租赁给了民间使用,这样一来既省却了官府饲养,同时还能够为当地政府创造收入。

现在,再说回到前面我们说过的问题。

既然古代又有公交又有出租,为何古人远途出行还是选择坐船呢?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是以船作为长途出行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历来有一种说法叫做“南船北马”,说的正是南方人多数坐船,北方人多数骑马的现象。

可是马匹饲养费用极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家庭就只能选择租赁官府的官马或者说是称作车行的车。

但是,不管是租赁官马或是说选择车行都有一个问题—无法超出城池范围。

或者说是无法超过所租赁马匹的政府的管辖范围。

为了方便管理和便于识别,官马的身上都会打上当地政府的标识,好能够快速识别官马与民间马匹。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官马的身上都会有独有烙印。

而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有人租赁了马匹之后一去不返,逃之夭夭,每个地方都会要求租赁者不得超出当地管辖范围。

这样一来,如果说是租赁官马出行,就会变得极其麻烦,每走过一个城池就得另外租赁。

况且,对于一公里两个铜板的车费定价是只针对在城市之中,而不包含出城。

在《太平广记》中就有一个故事,一位富商的妻子租了一辆马车去长安城外的寺院敬香,结果车马费一共能够就要20两银子,而且马匹路上的草料费用还要另外计算。

这种价格,一般人家哪里租得起。

虽然说除了马,还可以租民间车行的驴或者说牛车,可是这两类速度实在是太慢,速度和步行比起来好不到多少。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古代还有一些人提供驴或者牛车租赁,药王孙思邈就非常喜欢这种出行方式。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实在是需要长途出行,自然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漕运。

不过,如果您想要来一出像是文章前面所说的与船家女的艳遇,只怕是不可能了。

由于古代的迷信思想以及重男轻女的缘故,实际上古代女子一般是不允许驾船的,更不用说这种专门的客船了。

除非是在浙江以及江苏地区存在的部分画船,专门由女人驾驶之外,所有的漕运都是由男人驾驶。

当然了,漕运这个工作本来也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女人也很难做得下来。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在古代,除了画船是船娘驾驶,其余的均是船公

而且,由于技术限制,古代客船和货船的速度非常缓慢,对于出行的人来说,这种旅程实际上也是非常痛苦的。

当然,要是既不喜欢坐船,又没有钱租赁马匹或者马车,又不愿意骑驴子的话,那就只能辛苦自己的双脚选择步行了。

而这,也是古人为何说“父母在,不远游”的缘故了,毕竟这种出行方式和出行速度,真的要去一次远门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万一家中父母有什么急事,确实是非常难及时赶回去!



参考资料:《食货志》、《史记》、《大唐六典》、《宋史》、《太平广记》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并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短途靠走,长途靠船?当然不可能!古人说:我们也是有出租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