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一檔雲綜藝《嘿,你在幹嘛呢》應運而生。


這檔節目,主要是以VLOG的形式,記錄何炅、李維嘉、杜海濤溫馨有趣的宅家生活。


因此,三人的住宅內景也首次曝光在了大家面前。


與維嘉和海濤頗為“熱鬧”和裝飾豐富的家相比,何炅的家較為單調和冷清。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客廳設計非常簡單,黑色的沙發、黑白元素的靠墊、黑色的桌子、白色的地毯,風格簡約文藝。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廚房的擺設也相當簡潔,就像樣板房加上剛買來的一些簡單的廚具。


中間有人敲門,何炅走出去打了招呼,鏡頭中看到客廳的另一角,也是簡約空蕩,處處透露著冷清的觀感。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有人覺得這樣的家太冷淡,沒有煙火氣。


有人看到了單身生活的孤獨。


也有人從入鏡的名貴傢俱中,看到了主人的身價。


而我卻看到了一個高配的生活願景。


曾經有人問雕塑大師羅丹:“什麼是藝術?”


羅丹毫不遲疑地回答:“減去多餘的部分。”


藝術如此,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人生的種種苦惱,大多是由於我們對物品的執著。


如果刪繁就簡,房子裡的東西少了,也就不用多花時間在整理、清潔等工作上,不但生活因此變得更輕鬆簡單,思維也得到了徹底的放空。


何炅就在節目中說,宅家的這段時間,自己的心比較定,看了很多書,有時候一天就可以讀一至兩本書。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這就是極簡生活的好處,擁有的東西少了,物慾降低了,才能專注於自己真正感興趣、真正有意義的事。


由此,心也變得更充盈、滿足。


極簡生活,才是一個人的高配。


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5個方法。


01、選擇悖論


你是否發現,當生活中充滿了選擇,人們反而會感到更有壓力?


比如你現在打開一個購物網站,在搜索框輸入“耳機”,網頁上可能會跳出上百頁的產品列表。


然後你開始挑選:降噪耳機?超質音效?還是其他功能的耳機?


挑著挑著就忘記了自己最開始想要的是什麼樣的耳機了。

市場上的選擇越多,越讓人想要“貨比三家”,如果買不到完美的產品總覺得很不甘心。


於是選擇,也成為了一種壓力。


心理學家施瓦茨就提出過一個概念,叫選擇悖論,喻指這樣一種現象:


幸福意味著擁有自由和選擇,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並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越少。


有這樣一個試驗:


一家超市擺出了24種果子醬。顧客可以隨意品嚐並打折購買這些產品。


試驗第二天,超市只擺出6種。


結果,第二天賣出的果子醬,要比第一天多10倍。


原因很簡單,面對過多選擇時,很多顧客本能地會無所適從,他們心中有一個妄念:


這24種果子醬一定有最好、最具性價比的。如果選錯了,豈不是損失?


與其如此,不如不買。


當有更多替代品出現時,做出的選擇會花費更高的機會成本。做出選擇的過程也更昂貴,因為需要進行更多的比較,耗費更多的認知資源。

同時,選擇越多,我們做出選擇時預期就越高,最後就越有可能感到失望


所以,面對過多選擇時,我們要先把可選擇的範圍縮小,當留下的只是少數有限項時,通過排序就好選擇了。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02、減法


選擇太多,未必就好。


因此,學會做減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


有一對夫婦,生活在一個寧靜的小山村裡,他們雖然生活清貧,但家裡總是其樂融融的。


有一天,農夫像往常一樣去田野裡耕種,結果他一鋤頭下去,竟然挖到了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拿起來一看,發現是一座價值連城的金羅漢。


農夫高興地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妻子和親友。


他和親友都樂不可支,決定辦場宴席好好慶祝一下。


可是農夫的妻子卻愁眉苦臉,有人好奇地問:“你丈夫在田野裡挖出了金羅漢,現在你們不愁吃不愁穿,還可以去住漂亮的大宅子,你為什麼還整天悶悶不樂呢?”


農夫的妻子答道:“因為我們不知道另外的17個金羅漢在哪裡。”


《禮記》裡有句話:“傲不可長,欲不可縱。”


慾念太多,導致本該快樂的農婦卻整天悶悶不樂,本來幸福的家庭也變得不再幸福。


如果農婦懂得減法思維,減去慾念,痛苦自然也就少了。


那麼,如何讓自己減去慾念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整理家中的物品開始,實操“斷舍離”


《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認為,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也整理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


君子不役於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自我為中心,減去慾念,少點痛苦,此為幸福。


03、精要主義


做減法,並不是為了減而減,而是為了更好才減。


這也是精要主義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


精要主義是英國作家格雷戈·麥吉沃恩在《精要主義》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追求工作精粹切要的理念及系列配套做法


概括一下就是:做事追求“更少,但更好”


它要求的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少數對的、更重要的事情。


美國硅谷有一位頗有才幹的諮詢顧問薩姆,他在崗位上認真負責,忠於職守,對很多要求甚至不假思索一口答應。


結果,他終日奔波於各種會議之間,企圖讓每個人都滿意。


然而,工作質量的下降,令他感到壓力陡增,他彷彿成了處理瑣事的專家。


工作不僅沒有給他帶來滿足感,而且還讓他費力取悅的那些人,也感到不滿。


後來,他的一位好朋友給了他一個建議:只做諮詢顧問的工作,其餘一律不做


簡單來說,就是隻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忽略其他一切別人要求的事。


採納了朋友的建議,他開始想方設法不主動攬活。如果興趣不大,就不再參加電話會議;如果不需要信息,就不會再去旁聽。


堅持了幾個月之後,薩姆發現自己,不僅白天的工作時間更加充裕,而且晚上下班回家之後,還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家庭生活。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這些拒絕繁瑣工作的做法,並沒有產生負面影響。主管沒有為難他,同事們也沒有怨恨他。恰恰相反,他的工作,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尊重和重視。


所以如果想要成功,不妨先問問自己:“如果人生只能做一件事情,那會是什麼?”


近兩年有一句話很火:“我不過低配的人生。”


這個觀點得到很多人的認同。


因為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什麼都想要,卻什麼都處理不好,最後只能不斷降低標準,在將就和妥協中流於平庸。


如果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目標,對每一個目標打分,篩掉得分低的,留下得分高的,傾盡全力,提升做事的價值,我們的人生就會越過越高配。


04、單點極致


當我們放棄那些價值不高的事時,騰出的資源就是為了做到極致。


日本快剪理髮店QBHouse的創始人小西國義曾講述過自己的理髮遭遇:


有一次他去一家理髮店理髮,等了很久,才坐到理髮師的椅子上。


但是理髮並沒有立即開始,洗髮小工們先是給他遞上一條又一條熱毛巾,然後開始沒完沒了地按摩肩頭和手臂,同時開始推銷各類美髮產品。


繁瑣的理髮流程,漫長的等待時間,令人生厭的各種推銷,讓他感覺理髮體驗很不好。


於是,他決定改變這個現狀,並付諸了行動。


剛開始,他創辦了QBHouse,只做剪髮,染燙、按摩、推銷等其它服務都不做。


每次剪髮只需10分鐘,價格也很低廉,只要1000日元,差不多是鐘點打工族一小時的平均工資。


後來,為了能在10分鐘內剪完頭髮,他還做了許多創新。


比如,發明專用吸碎髮的設備,剪完免洗;用店門外的燈號顏色,來顯示店內是否有空位;開發了一套不同於傳統美髮店的剪髮組合櫃,用來放毛巾、梳子、鏡子以及客人衣物等。


諸如此類的創新,讓QBHouse在快速剪短髮這個服務上,做到了極致;不僅成為了日本最成功的連鎖理髮店,還拓展到了海外。


QBHouse的這種策略和原則,就叫做單點極致,即選擇並聚焦到一點,把事情做到極致


它的單點,就是“剪髮”,只做這個通常理髮店中利潤最薄的項目,不做燙染、按摩等其它服務,也不推銷會員卡等產品。


它的極致,就是“10分鐘快剪”,以節約客戶的金錢和時間。


為了做到這一點,QBHouse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開發出新工具,並進行流程創新。


少做一點事情,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正所謂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日本有一個短語,叫一生懸命,形容的就是這種狀態:在一個地方,用盡全力


何炅私宅內景首曝光,我看到了高配的人生!


05、卡貝定律


電影《臥虎藏龍》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人們總是習慣將目光盯在自己沒有的東西上,拼命地去爭取、去獲得,全然不管它對我們有沒有用,會不會讓自己滿身包袱。


為了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我們就需要捨棄這些包袱,即便它們有可能讓我們獲利。


比如,剛畢業的你想要在職場上升值,卻因為迷戀某公司的福利和高工資,而放棄了另一家擁有更多學習機會的公司。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前總裁卡貝提出過一個卡貝定律,指的是:放棄是創新的鑰匙,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


卡貝認為,如果努力爭取的東西與目標無關,或者目前擁有的東西已成為負累,又或者劣勢大於優勢,那麼不如放棄。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裡,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猴子:


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裡面,裝上猴子愛吃的東西,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


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猴子,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


有人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


但如果自我審視一番,也許會發現,並不只有猴子才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人類亦是如此。


很多人正是因為不願放棄眼前小利的誘惑,最終錯失了一大片森林。


建築師凡德羅有句名言:less is more


表面看,減法生活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境界。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給生活做減法,是一個人有意識優化自己生活品質的行動。


如果你需要一個觸發點,那麼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希望今天介紹的5種方法,能夠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