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你買對了嗎?

給大家列一組數據大家就知道了!


1、90%的人買的保險貴了50%—200%。

比如銷量最好的某某福,不僅比同類性價比的超級瑪麗旗艦版重疾險貴了100%左右,而且很多細節保障責任還不如超級瑪好。

保險你買對了嗎?

2、90%的人買的保額不足


從90年代到現今,老百姓的平均保額變動不大,像重疾險平均理賠額仍在8萬元左右,壽險平均理賠額也不到10萬元。

90年代初期,那時的房價不高,假設20萬元就能買套房,10萬元的理賠額,替代率就能達到50%。而現在一套房動輒就要200萬元,10萬元的理賠額如杯水車薪,其替代率僅有5%。

保險你買對了嗎?

3、90%的人被忽悠買了很多低收益的理財險。

曾經某人壽的總經理爆保險行業家醜:國內人身險保費中85%-90%來源於儲蓄(含各種年金險),而非保障險。

也就是說85%-90%的保險都是定期存款,並沒有保障作用。

比如一份保額10萬的重疾險,如果只是單純的保障險,年均繳費可能一兩百元就夠了,而如果和儲蓄險捆綁在一起銷售,保費就會高達數千元。

4、誇大保險責任,隱瞞健康告知,導致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部分業務員賣保險的時候根本不看條款內容,全靠胡吹海侃。比如保險本來只能保1,到業務員那裡,立馬就變成能保5了。

買的時候說這也能保,那也能保,結果到理賠時,一對合同,發現賠付不了。

這不明擺著坑人嘛


總結下來就是,買的保險很貴,而且花了很多錢,保額還很低,大部分都是儲蓄險,出了事賠不了多少錢,保險根本不保。

保險因為自身積弊太深的緣故,才導致我們絕大多數人買保險其實都被坑了。

可是,我們有很多人即使被坑了也不知道,還津津樂道說自己買到了“好”產品。

哎!對於這部分人,希望此文能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示吧。

為什麼會被坑呢,根源又出在哪裡


1、我們自己不懂保險


普通人根本不懂什麼是保險,也不知道該買哪個公司,該買哪個產品,不知道貴的產品和便宜的產品有什麼區別,害怕買了理賠又難。

所以很多時候,因為我們自己不懂保險,就會請那些代理人朋友或親戚幫忙,以為這樣就能買到合適的產品。

但是,部分代理人通常不問你的實際需求,反而一上來就給你推薦所謂的“好”產品,就好比你走進一家服裝店,售貨員也不問你需要什麼,直接給你推薦新品是一樣的道理。

保險產品並沒有嚴謹的好與壞之分,再好的產品如果和實際需求不符,也是在耍流氓。

請務必記住一點,我們自己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先把保險基本知識搞懂了!

不然連保什麼,不保什麼,保多久這些都不看懂,就真的只能聽代理人說什麼是什麼了。

2、代理人的忽悠加誘導


部分代理人不懂保險,無意識坑了你


保險代理人行業准入門檻很低,不限專業不限學歷不限年齡,保險幾乎是人人都可以賣,所以那叫一個參差不齊呀!(2020年後有一定改善,必須大專及以上學歷才可以從事保險代理)

像很多代理人在給顧客講解時,也只會說幾句門面話,什麼保險就是給自己保障啊,生病了有錢治,老了給錢花,還能給孩子存錢啊等等。

(2)利益大,知道有坑,還誘導你


越是一些坑人的保險,代理人的提成就越高


像純保障型的保險,絕大多數代理人都不願意推,因為提成太少。

他們更喜歡推的是一些理財類的保險,像返還險,孩子的教育金等等,因為獲取的利益要遠遠高於純保障型的保險。

仔細想想看,哪個代理人會放著好好的“香餑餑”不啃,而專挑那些“清湯寡水”下嚥?

所以一些部分壽險代理人為了提高收入,即便知道有坑,依然會讓消費者投保。

保險不是人乾的,是人才乾的


“你只要想發財,那你就能發財。關鍵在於你想不想!”更甚的是,很多代理人發家致富沒等到,自己反倒先返了貧。

代理人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這樣吧,舉幾個例子,看有沒有戳到你們的痛處:

1、比如,保險代理人跟你打包票,說我們家的保險啥都保,小病能給報銷,大病是不光報銷,還能額外賠付一筆錢。凡是你能遇到的風險,我們都能保,從頭保到腳,總之能一直保你到終身。

正好你可能預算不太夠,這還能省了買其他保險的錢,想著再划算不過了,於是……

2、又比如,代理人在推薦理財型險時,可能會說我們的保險是有病治病,無病返錢。只要你買了我們家保險,就算沒得病,錢到時候還是會返還給你的。

一聽,確實極具誘惑性,再經過代理人幾番軟磨硬泡之後,你終於下手了。

3、你如果想給孩子買保險了,他們又會這麼給你說,我們這款保險收益很高,等未來小孩上學,保險公司還能給一大筆錢,一年只需要存個2萬,等孩子70歲了就有幾百萬。

保險你買對了嗎?

你想著保費雖然貴是貴了點,但好在很划算,所以你咬咬牙就買了……

4、你如果還想比比其他保險產品,代理人就會說我們XX公司是大公司,這款XX險是大品牌,理賠容易,那些聽都沒聽過的公司你也信啊。

而這話又正巧說到你心坎上了,小公司確實不放心啊,萬一到時不給理賠可咋辦?

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我們買保險的經歷,情形是不是大致不差?

可你如果真信了,那就被坑慘了。


來揭秘這一套套虛偽說辭:

所謂“啥都保”


無非就是把幾類保險捆綁到一起,最後的結果是看似每一個都保了,但每一份保額都嚴重不足。

真正到了理賠的時候,一對合同,才發現賠付不了,即便最後能賠一點錢,又能起多大作用?

所謂返還險


其實就是一份普通的消費型險和一份定期存款的結合體,所以我們的保費也跟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是用來購買普通的消費險,另一個充當了保險公司用來投資的資金,雖然也會給我們一些收益,但收益很低很低,還不及放餘額寶的收益。

而且一存就是幾十年,你想取都取不出來,不像餘額寶,隨時都能取。

此外,部分代理人宣揚的無非就是“有病治病,無病返錢”這一點,不過代理人可不會告訴你,如果提前身故,那麼不好意思,有些產品時多交的保費算是白交了,除了賠付保額外,並不會多賠一分錢給你。

所謂“收益高”


保險的收益率和銀行定期存款差不多。


所以像教育金這樣的年金險,其中套路就是把保障期拉長了,拉到10年或30年,這樣即便收益只有3%,從數字上總金額也能翻幾十倍,從10萬一下子變成幾十倍,這樣的衝擊力很容易忽悠我們消費者。

“大公司大品牌”和“好理賠”


在推銷一款產品時,習慣把大公司作為競爭點來推銷。

但有點常識的也知道,每家保險公司都有成千上百款產品,我們怎麼能確認每款產品的優劣呢。

我們並不能保證大公司的產品就是好的,每家公司都有好的產品,也有不好的產品。

可能還有人擔心小公司的安全性,但其實國家對每家保險公司的監管是一樣的,大小公司都安全。

至於說哪家產品理賠好理賠不好,完全是無稽之談,保險賠不賠,合同說了算,不會因為你有熟人理賠就容易些,也不會刻意刁難某一個人。

看來保險要想不踩坑,還真心不容易。


保險你買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