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北京社區醫務人員做到的不僅是零感染

據北京市衛健委相關介紹,作為北京疫情防控重要力量之一的3.8萬名社區醫務人員迄今為止零感染,著實讓廣大北京群眾感動欣慰,因為這群基層醫療服務群體在疫情期間,做到的不僅僅是零感染,更多的是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務。

疫情期間,北京社區醫務人員做到的不僅是零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國際交往中心,同時也是國內、國外重要的交通樞紐,常住人口多、人員流動性大,成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隨著防控的步步趨嚴,春節後國內返京、境外返京的人數激增,基層社區醫務人員全部投入到了疫情防之中,成為了社區疫情防控、居民健康防護的重要力量。

一手抓防控,杜絕疫情輸入隱患。

各區的社區醫務工作者,及時對國家和北京市的各個最新防控指南、政策進行解讀,為社區消毒區域、消毒液配比提供指導,為返京居民登記、居家觀察注意事項提供建議,向社區居民宣傳正確自我防護和口罩使用知識,成為了社區防控和居民防護的堅強後盾。根據北京市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全市社區衛生機構累計服務和管理密切接觸者和高風險人員約2萬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19.2萬人次,為辦公樓宇、企事業單位等多個復工復產單位進行了疫情防控技術指導,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手抓服務,方便居民看病吃藥。

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大型醫院成為了發熱定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成為了廣大患者的看病開藥的第一選擇。為了避免廣大患者,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多次往返醫療機構增加感染風險,大興區制定出臺了《關於為老年人“送藥上門”工作實施方案》,轄區內65歲及以上籤約慢病患者及簽約的失能老年慢病患者,在進行健康評估後即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模式享受“送藥上門”服務,既發揮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點多和便利性的特點,又能夠打通疫情期間用藥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讓有需要的群眾少出門、少跑腿。

北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社區居民“家門口”的醫療服務機構,在疫情期間,不僅發揮了自己應有的基層醫療作用,還藉此機會,對自己的服務流程進行優化,盡力改變服務模式、適應疫情期間居民的日常診療需求,探索線上開處方、無接觸取藥等新型開藥模式。助力社區疫情防控,便利居民醫療服務,有這樣的社區服務中心,有這樣一群社區醫務工作者,我們定能共克時艱,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