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P:怎麼變現你的情懷?

HRBP:怎麼變現你的情懷?

作者 丨宋福安

來源丨人力資源雜誌(ID:chinahrmo)


四年前,一集團企業欲聘請筆者擔任他家HRBP負責人,而此前筆者從未在設立HRBP的企業工作過。對方僅通過筆者的工作履歷、項目經歷,就認定我適合這個崗位,按他們當時的說法,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這件事令我大受啟發:

HRBP固然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源組織形式,但在沒有相應架構或崗位設置的前提下,不一定非要拘泥於形式,也可以通過踐行理念和思維,實現人力資源工作對業務的支撐。


從“邊裁”到“助攻”

從HR到BP,最重要的是思維和角色的轉型。傳統的HR在和業務部門配合過程中,可能更多考慮的是業務運營是否符合公司的規定,即側重考慮合規性。

但站在業務部門的角度,其實更看重HR能否為達成業務提供幫助。這兩種思維和角色定位,其實就是傳統HR和HRBP的第一個不同——前者更像足球場上的替補隊員,而後者則要直接上場助攻。  


01、創新思維,突破人才存量不足的瓶頸


企業在新業務開發期,業務開拓和人才存量之間經常存在矛盾。一方面,因業務模式尚未定型較難確定用人標準;另一方面,因為企業品牌號召力、薪酬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原因,較難吸引優秀人才。這決定了企業較難提前儲備人才。在這種背景下,更需要HRBP通過創新流程和善用資源,幫助企業突破人才存量不足的瓶頸。

我工作過的A公司,當時正在開發一項領先技術,在人才、操作流程、費用結算模式等方面處於“三無”狀態,因此客戶僅同意先進行免費的小範圍、嘗試性合作,如果效果明顯再擴大範圍,進入實質性的付費合作。如此一來,A公司就陷入兩難境地:如果不進行嘗試性合作,就不可能進入大範圍的付費業務合作;但若最終未實現付費合作,嘗試性合作期間的資源投入就存在沉沒風險。且因勞動合同的約束,後續很可能會陷入人員閒置或支付經濟補償金二選一的困境當中。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人力資源部門藉助當地職業見習政策的“準”勞動合同性質,建立“見習生(本地應屆生)”用工模式,保證了企業在業務不確定環境下的用工靈活性,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員閒置或勞動合同違約風險,並通過申請職業見習補貼降低用工成本;在成功開發該項新業務後,通過入職引導穩定了應屆生隊伍,並通過輪崗制等方式,將見習生用工模式打造成儲備基層骨幹的有效形式,為新業務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02、適度超前,助力企業完成階段性轉型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人力資源策略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對此,HR要緊密跟蹤企業的業務競爭戰略,或者在企業尚沒有清晰的戰略時,從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中敏銳地感知業務的發展趨勢,提前調整人力資源策略,助力企業完成階段性轉型。


從“理解”到“有解”

找到促進業務發展的支點,理解業務,是HRBP中“B”的內涵,也是HRBP和傳統HR 的重要區別之一。只有理解業務,HR才能為業務部門提供契合業務需求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1、跳出業務看業務,提供不同的解讀視角

從專業角度出發看問題,很容易形成思維慣性。比如,業務部門面對問題,可能會習慣性地認為是業務流程或商業模式出了問題。這時,HR可以嘗試以不同的視角解讀,為解決問題提供不同的思路。

B公司是一家物流企業,在業務進入爆發期的同時,一系列運作失靈現象也隨之而來。對外,客戶響應速度變慢導致投訴率持續上漲,甚至出現半年內發生多次造成客戶生產斷線的嚴重作業事故;對內,作業差錯率上升,各作業環節之間常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業務部門認為是流程出了問題,於是組織了多輪業務流程梳理和優化,但均無改善。各級管理人員成為救火隊員,部分員工不堪工作壓力而辭職。

針對上述問題,如果跳出業務部門視角,從人力資源角度加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的核心在於組織結構、管理模式與業務發展階段不匹配。一方面是原有集權式管理模式,在大客戶數量增多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目標不專注及資源分配衝突;另一方面是根據內部作業順序設置的分段接力式的組織結構,面對激增的業務量,缺乏統一的指揮系統,導致響應速度變慢。

 

根據上述判斷,人力資源部門實施了組織架構變革和薪酬、績效改革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組織架構變革半年後,客戶響應速度提高,未再發生過因公司原因造成的客戶生產斷線事故,離職率也下降了50%,甚至降低了客戶投訴率等非人力資源範疇的問題。


2、找到促進業務發展的支點,

提升人和組織的效能

HRBP要理解業務,但不可矯枉過正地認為,要做好HRBP就要比業務部門更懂業務。誠然,HRBP應儘量熟悉整體業務流程,清楚流程中的關鍵節點,甚至對整體業務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也是一些業務部門出身的HRBP具有先天優勢的原因。但對大部分HR來說,要求他們比業務部門更懂業務,這顯然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我認為,必須清晰認識到,HRBP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內部客戶提升人和組織的效能,並以此為支點促進業務的發展。提升人和組織的效能是目的,理解業務與提供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是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  

圍繞“提升人和組織效能”這一目的,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採取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C公司為加大業務開發力度,將市場開發職能及相關人員從原先的三個事業部中剝離出來,成立了市場開發中心。根據新上任的市場開發中心總經理的要求,所有市場開發人員均需同時揹負三大業務板塊的銷售業績指標,並對市場開發中心實行全員薪酬改革:月薪中預留一部分作為年終獎金,並與整個市場開發中心當年度業績達成率進行捆綁考核。如果整個市場開發中心年度業績達成率低於80%,無論個人的年度業績完成情況如何,所有人都沒有年終獎金;如果整個市場開發中心年度業績達成率高於80%,則結合個人的年度業績達成率發放年終獎金。

後因行業形勢突變,其中一個業務板塊受到嚴重影響,當季度營收同比下滑超過30%;緊接著的下一個季度,公司整體業績全線下滑。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儘快進行薪酬和績效改革。

經走訪市場開發團隊發現,大部分營銷人員基本喪失主動銷售的動力。究其原因有三:


1)因三大業務均屬服務業性質,要求較快的客戶響應速度,將市場職能從事業部中剝離,影響了團隊協作性,降低了各事業部的效能;

2)市場開發人員均需揹負三大業務板塊的銷售業績指標,此種“全能型”的業績指標制約了市場開發人員的效能,且對市場開發人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嚴重挫傷營銷人員的積極性;

3)市場開發人員的年終獎與整個開發中心的業績達成率捆綁,任何業務板塊的業績下滑都可能拖累整體業績,導致市場開發人員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最終放棄努力。


基於上述分析,C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分拆市場開發中心,將市場開發職能及人員恢復到原有的事業部中,各事業部專注某一特定業務和目標客戶群,提升組織效能;

➤取消捆綁式考核方式,避免某塊業務下滑造成的“連坐”打擊效應;

➤改變針對市場開發人員的“全能型”考核指標,每個市場開發人員都專注某類業務,通過專業分工的方式提升個人效能;

➤在薪酬結構上,增設提成獎金(上不封頂)和季度考核獎金(設定每季度必須完成的業績指標),同時發揮獎金的“止降”和“拉昇”作用,並強化過程考核和激勵;

➤針對上半年業績下滑且銷售人員放棄主動銷售的情況,對考核指標實行“年初累計,年度補差”的獨特計分規則,即便市場開發人員在上半年業績完成情況不佳,但如果通過下半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年業績指標,則年底將對上半年因業績不佳而少發的獎金進行補差。

通過上述舉措,調動了銷售人員的積極性,提升了個人與組織效能,最終C公司扭轉了年度銷售頹勢,實現了利潤比年度預算目標翻番的良好業績。


從“專業主義”到“接地氣”

HRBP中的“P”,講的是夥伴關係,即成為有影響力的夥伴。筆者認為,HRBP與業務線是協助的關係,因而不能、也無法發號施令,只能用專業性和情感去施加影響。因為,缺乏專業性,HR只能淪為“夥計”,談不上夥伴;若只講專業而沒有情感的潤滑,HR就只能扮演冷眼旁觀的“第三方”。也就是說,除了理性,HR還要設身處地考慮業務部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提供解決方案,讓業務部門感受到實效和溫度。


1、發揮專業,投入情感,有融入才能有影響

HRBP要爭取參與各類業務會議的機會。此外,除了與業務部門的正式工作交流外,也要有意識地尋找與業務部門負責人的接觸機會,在交流中瞭解業務運營中的最新進展或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比較忌諱抱著高高在上的監督姿態,最好能以接地氣的方式為業務部門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特別是困擾業務的問題。在建立良好個人關係的同時,塑造人力資源工作者的專業形象。

我曾為一家企業服務,剛到任時,公司業務高峰將至,而某事業部卻面臨著人員流失率、業務差錯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導致客戶多次高額索賠,公司高管要求限期整改。為了幫助該事業部解決問題,筆者與該事業部負責人共同對離職員工進行回訪,很快發現了員工離職的根源:

  

➤首先,該業務具有“訂單式”的特點,一年之中的業務量起伏較大。在業務低谷期,員工收入劇降,導致員工大量流失;當業務量上升時,新招人員的技術水平短時間內無法提升,導致作業效率低、差錯率高。 

➤其次,客戶對業務差錯約定了較為嚴格的差錯懲罰金額,但對業務差錯的反饋週期較長(三個月以上),當客戶將業務差錯反饋過來時,當事員工可能已經離職,懲罰措施只能由團隊整體承受。這對在職員工無疑是一種打擊,從而加劇了員工流失。

➤再次,由於人員流動率高,導致新員工佔比過高,但公司對新員工的入職引導卻不夠重視,致使新員工的歸屬感不強。

發現問題之後,筆者利用幾次小酌之後的暢談,輔導該事業部負責人設計了一套“獎金二次分配辦法”,通過與其他措施配套實施後,確實降低了人員的流動率和業務差錯率。


2、突出重點,講求實效,因地制宜才能接地氣

現有的人力資源理論按模塊進行工作分類,因此,有些HR恨不得將所有模塊工作全面展開。其實,在企業的不同發展時期,對人力資源各模塊的需求度或關注度是不一樣的;從資源有限性的角度出發,也不允許人力資源工作不講重點地全面鋪開。HRBP要接地氣,必須密切關注業務發展方向,集中資源,突出重點,而不是所有模塊都平行推進、平均分配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種先進的人力資源工具變得唾手可得。我認為,工具必須與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相匹配。在人力資源工具的選擇上,應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更多地考慮可落地性和成本,以接地氣的方式實踐人力資源理論,而不是片面追求人力資源工具的高大上。

比如,針對新員工歸屬感不強的情況,設計一個簡單的新員工入職引導工作包,包含一份《員工報到函》和一個“雙部門+3個1”入職引導流程。其中,《員工報到函》重點描述新員工擬聘任崗位的相關工作對接環節及聯繫人;入職引導流程規定了在新員工入職第一天、第一週和第一個月,應由人力資源部對新員工進行員工訪談(體現重視),同時由事業部負責人安排時間與新員工共同進餐(傳遞溫暖)。這樣一個根據企業實際設計的工具包既簡單又實用。  

當前,大部分企業尚不具備條件建立COE及SSC,嚴格意義上的HRBP其實無從談起。因此,對於大部分人力資源工作者來說,與其空談情懷,不如更多地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踐行HRBP的理念和思維。


阿里政委的五項修煉:人才規劃+組織診斷+推動業務;績效落地+文化打造;六大核心場景配合兩種組織視角;5位前阿里創業元老/HRD/政委;打造最落地的政委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