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題記:無論生活還是學習,我們過於關注結果和追求輸贏,而忽略了體味過程的歷練和生活的起伏,更忘記了思考生活及目標的意義,以及該怎樣有價值地度過一生。對於孩子,生活中更重要的東西,是培養理性的思維方式、創造自身價值及產生內心幸福感的能力。

前段時間,又一部剛上映就被觀眾贊為年度最佳的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引起了不小熱議。同樣是講教育,有人稱,“它和《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異曲同工,卻更接近現實、立意更深刻。”因為這不僅是一個印度孩子的經歷,那些成長經歷也曾經壓倒過無數的中國孩子。

影片中的主人公,把高考失利認為是人生的失敗。因無法接受高考落榜的現實,在痛苦地說完“我接下來的人生,都會被打上失敗者標籤”之後,毫不猶豫地從高樓跳下……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片中一個細節讓人難忘。爸爸在和兒子聊天,想讓他緩解學習壓力,但卻對兒子說:“你是個天才,你的成績在全印度排名三百多。你當然能考上,你學習很用功。你完全沒必要為考不上大學擔憂。”

表面上,爸爸的話是對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贏,但其實也在傳遞著一個信息:我們不談失敗,我們的人生裡沒有失敗。但正是這種太過“信任”的愛,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以至於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現實,毅然訣別凡塵。爸爸懺悔說:“我跟孩子說,如果他考進大學,我們就一起喝酒慶祝,但是我從沒和他說過,如果他沒考進,我們該做些什麼。”

因為太愛孩子,所以從沒教過我們的孩子,該如何面對失敗,以至於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極度缺乏面對失敗的應對能力。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據印度內政部報道,近三四年,印度有多達26476名學生自殺身亡。單單是2016年,便有9474名學生自殺。而《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數據顯示,以六十萬(中國每年自殺總人數)為基數,5-24歲自殺人數每年高達15萬人…其中學習壓力佔自殺原因第一位。

事實上,影片中這位爸爸及兒子的現狀,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中國,絕不在少數。他們極度“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他們接受不了孩子的失敗,甚至是成長的挫折與陣痛。

香港TVB教育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研究表明:有超過80%的受訪中小學生家長,因子女成長問題感到焦慮,有60%的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時常為孩子成績不理想感到寢食不安,然後就是焦慮、牢騷、抱怨,這些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一種不被父母信任、不被肯定的壓力,他們從學習中感受不到快樂。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為了提升學習成績,很多父母不斷給孩子加壓,提高作業量,或者報名各類補習班。成績上不來,不是數落就是指責,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加劇對學習興趣的喪失。

但他們忽略了,成績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學會享受學習的過程,找到興趣點及個人發展方向,才能使其在成長中更加受益,未來找到立足社會的制勝法寶。

成功固然重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在高壓下生存,在困境中反轉逆襲,在逆境中絕處逢生,才是孩子人生能否實現逆襲的關鍵所在。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問題,不單純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映射出父母和整個家庭的教育問題。孩子成績不理想,孩子想從學渣到學霸,逆襲靠什麼?靠的是家長觀念的改變,父母心態的調整。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如果我們放棄了對學習成績和名次的執著,孩子學起來會變得相對輕鬆愉悅。以前會因為分數糾結,如今對成績的無視讓ta真正融入到學習中,在輕鬆的學習狀態中,逐漸體會到一種充實的快樂,進而產生足夠的自信。

當孩子把學習當成樂趣,成績才能有所好轉。沒有精神負擔,不用再糾結分數帶來的痛苦,只在乎學習這個過程帶來的快樂。慢慢地,學習就會變成一種主動行為。學渣到學霸的逆襲,總會成為必然。

前些日子,《中國教育報》上一篇文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說的是一位教師出身、在教育孩子上磕磕碰碰摸索著走過來的大二學生媽媽,與大家分享了女兒從學渣到學霸逆襲的心路歷程。

她說,女兒和許多普通家長的普通孩子沒什麼大區別:一路普通學校走過來,在班裡總是排名中游。她也曾經像很多家長一樣,為孩子成績的不理想深感憂慮,抱怨,糾結……直到她意識到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並及時做出了改變和調整,孩子最終逆襲成功。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這位家長最後和大家分享的三句話,值得大家熟記和深思:

第一是父母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

第二是抱怨孩子,其實是在詛咒;

第三是父母開始轉念,孩子就會轉變。

總而言之:父母不焦慮,孩子才會出成績,“學渣”即使到了高三,也可以變身學霸。

確實,父母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家長的正確引導,讓孩子有足夠空間自主獨立地學習。不是隻關注成績,而是學會激發和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給孩子信任和耐心,讓他們多接觸新鮮事物。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父母用愛、用耐心去換位思考,父母心態轉變,孩子就會轉變。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給孩子營造和諧的氛圍,讓飽滿的精神狀態影響孩子,讓保持精力旺盛,充滿熱情的狀態成為一種習慣。同時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時代變了,不能再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現在的孩子,當今時代,孩子們的思維超前,傳統教育以及父母的教育觀都需要改變。

事實上,不只是孩子需要學習和進步,我們做父母的,更需要學習和成長。更要明白,不能把眼光光盯著知識或分數。信息時代,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知識被淘汰。大學生畢業後,2年不充電,之前瞭解的信息和知識就會迅速在應用中貶值。未來的社會中堅,需要具備一定的創造力和思考力。同時,也要有無論成功與否,能讓自己及他人感知幸福的能力。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最後,我們需要告訴孩子: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能說輸贏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髮現新的自己、讓自己不斷進步和提升,學會享受這一過程。從中,我們不斷收穫知識、收穫友誼,獲得個人成長,“贏”在長遠。”

這些道理,我們不要非得等孩子走入極端才醒悟。正如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的一段話:“我們過於關注勝敗輸贏,而忽略了該怎麼樣過好人生。其實,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生活本身。”


……………………………………………………………………

涵怡,師範大學畢業,研修教育學心理學。十多年教師生涯,自由撰稿人,某教育專欄簽約作者。熱愛生活,樂於寫作,善於創新,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曾多次在報紙、期刊發表文章,如《北京晚報》《父母》等,並出版圖書《優秀的孩子是教出來的》《會學習使孩子出類拔萃》《家庭優勢教育全書》。

支招‖從學渣到學霸,這樣做咱的孩子也可以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