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讓感動觸及靈魂

你是否曾經有過看了一部電影被感動得稀里嘩啦,靈魂都被震顫了?我看《肖申克的救贖》和《我不是藥神》電影就產生了這樣的情感;是否看過一本書後像個呆子般坐著,大腦卻在翻江倒海,對於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有太多話堵在胸口,忍不住要對人生訴說些什麼?我看完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整整一週都陷在情緒中,心裡堵的難受。是否有沒有在旅行中看到別人的生活,或快樂或不堪或高尚或市儈,他們讓你感動、讓你困惑、讓你有所思考?


信仰讓感動觸及靈魂

一個人訴說過這樣的困頓,她說:“去青海湖旅行的日子,沿路遇到一個去西藏朝拜的女孩(容顏的滄桑使她看起來像三十歲),一步一叩首,跋涉萬里,從天亮到天黑,持續幾天都是如此,只是為了心中的信仰,聖地之於她就是天堂。那一刻,我內心感受到的是信仰支撐起的精神力量大於肉體痛苦,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如此貧乏,而自己因為在那樣環境裡得到片刻寧靜。”

“回到城裡,又被焦慮和瑣碎及重複所困擾。日子雖舒適卻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在社會準則下生活日漸麻木和無情,生活更像一層斷裂的河流,瑣碎與空虛、孤獨和悲傷,卻找不到答案,活著的意義所在。重要的是,在現實與精神層面產生矛盾時,總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前面的道路。在利益面前有掙扎、攫取、貪婪,生活只能往前,有時候還生怕落後,被人擠到無退路。”


信仰讓感動觸及靈魂

她的問題應該也是很多現代都市人的問題,包括曾經的我和你。我們總是想著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質基礎上,總覺得沒有物質基礎就沒有精神生活。有人說這與當下民眾缺乏信仰有關:“根源在於,第一我們沒有信仰,第二卻具備強大的慾望。沒有信仰就沒有底線,底線之所以能夠被不斷地突破,就是因為人無所畏懼。而恰恰與此同時,我們這個社會又出現了慾望的巨大挑戰:錢、權、利等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

白巖松先生關於信仰的言論讓人印象深刻,他甚至認為:“應該把中國人被摧毀掉的信仰鏈條重新接上,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任何畏懼,他會讓整個社會感到不安。”

在網絡上看到一段關於尼泊爾的紀錄片,一些很多極具衝擊力的貧窮畫面,我們會認為那裡的人們一臉悲苦或麻木著一張臉,但每個人臉上似乎都是笑容滿面,看得出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反觀中國西藏的很多人,他們並不富足,但內心始終安定祥和。這種情況常常發生於宗教信仰濃厚的地方,人們信仰宗教,在教義宣傳下,往往並不是一定非要具備物質多麼氾濫,財富如何豐沛,更多去追求精神的自由。


信仰讓感動觸及靈魂


有人會覺得既然宗教這麼好,我就去信教,解決那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倘若我們的信仰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認識,有困頓需求時,就去尋找某種寄託作為敷衍。比如“我信你,你保佑平安;我拜你,你給予我前途指點;許願就好似得到內心平靜”“我虔誠地上供,你就給我提供名利”真如俗語所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了。也就是說一起感悟人生把信仰當成交換,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功利,跟宗教信仰玩起了社會上的那套。

所以,我們發現很多人過於急迫滿足自我,在盲從和相信某種宗教後,依舊無法治癒內心存在的障礙與問題,空虛、寂寞、悲傷……諸如此類問題出現時,茫然的我們害怕起來,不知道如何面對無序的內心世界,精神無以得到安撫和寄託。信仰一旦夾雜功利和要求就會成為心靈的枷鎖及負擔。無法得到警醒,盲從的信仰和不自知的架空只會讓人麻木,甚至絕望。


信仰讓感動觸及靈魂


如果可以,我們是不是把宗教以及神靈、真理以及信仰放置於一個毫無功利的平臺上?它們並非是某種可以讓我們利用的工具,成為炫耀,美麗,甚至更富有的資本。宗教信仰就如同他人不過是我們身邊的蠟燭,給予我們只是若隱若現的光亮。油燭耗盡,黑暗來臨,獨自面對的終究只能是一個人。但我們要清楚如何在所處環境中保持心中的愛和溫暖的情感,做自己的明燈。這一切真實,則來自你內心的修行,這種修行檢驗的是你是否具備突破強大的能力。無關乎宗教和信仰,更多的來源於精神的力量和一次次感動過後的覺醒與自查。

唯有在不求他力庇佑的前提之下,人才會承認自己對自己人生的責任感,才會找到自己內在能夠改善自己的力量。這個過程便是修行,從這一點理解而言,信仰對人只是輔助,它不足以支撐生活的全部,顯然也無法解決所有現實直面的問題。


信仰讓感動觸及靈魂


信仰如同自然景觀,它不會因為你的離開而消失。它靜默守候,只是等待與它心有感知的人及長久停留的共存。如果說信仰有支撐作用,它首先應該有省醒能力及純粹的定力。它鍛鍊人的思維與和自我管控能量。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不信教,依然能獲得心靈的平靜。(因大多數宗教給予人的都是正能量,全身心信仰某個宗教,以求精神世界的昇華,這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積極追求。)而我們中國人因教育大多 無神論,那我們需要對抗的慾望和麵對的痛苦就會很多。我們渴望平靜,希望自己的生命一直勃勃生機。試圖從那些獲得內心平靜的人身上得到一些經驗並效仿,生活對於那些人來說更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苦也好,甜也好,都能品到自己想要的味道。信仰之於他們就是生命本身,信仰就是自己走過的和即將到來的人生,他們在生活中自我約束,規範並檢醒。他們善思,思考擴寬了眼界和人生格局,在例如生死、價值取向、自我認識、內心秩序、觀自在及世俗煩惱解脫不同層面,都有過掙扎和痛苦的思辨,也許最終沒有搞清楚,但學會了和解,在人生經歷各種事情之後,內心所有的感悟中解放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