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悲惨结局,论性格的重要性

吕布,吕奉先。不论是单兵作战还是大兵团作战,战斗力都确实一流。

吕布之强,强在出身,他来自汉末三大优质兵源地之一的并州(今山西)。

并州男儿在当时,战斗力极强,一点也不逊色于凉州兵和幽州兵,个顶个的能打。而这群猛男能公认吕布做他们的老大,说明吕布是真的能打,这一点不可否认。

吕布的悲惨结局,论性格的重要性


而吕布作为并州集团公认的扛把子,不但是猛将一枚,更是混成了诸侯之一。这种出身一般,从兵士做起,最后能混成一方封疆大吏的,全三国也就四个人:刘备、孙坚、吕布,再勉强加一个公孙瓒。

吕布的一生,也算是值了。

吕布的老板,从丁原换到董卓,从董卓换到王允,又从王允换到袁绍,从袁绍到在兖州称雄,最后投靠刘备,最后还能称霸徐州,坐镇一方,和曹操拉锯了两三年才被消灭。这十年间,虽说是反反复复,但也的确越挫越勇,不单单是运气问题。

吕布的悲惨结局,论性格的重要性


核心在于他手下有一群跟着他从并州出来的死忠之士,这是他屹立十年而不倒的原因。

这群死忠之士中,以张辽、高顺、成廉、魏越、郝萌、曹性、侯成、宋宪、魏续、许汜、王楷、薛兰、李封、吴资、侯谐、秦宜禄、高雅、赵庶、李邹为核心骨干(绝大多数是并州班底)。

正是靠了这战斗力极强的班底,吕布才能自并州入洛阳、自洛阳入长安,又自长安杀回关东,来去自如,还能在关东战汝颍、灭张燕,在兖州打的曹操差点放弃人生投靠袁绍,最后还能在弹尽粮绝之际,在徐州死扛那么久。

这样的核心团队,在三国也是超一流的了。

吕布的悲惨结局,论性格的重要性


但吕布值得称道的也仅此两点而已,他优点太明显,缺点也太明显,最终限制了他在更高的水平上和曹操、刘备这样一流的英雄竞争。

最致命的,吕布有武略而无文韬,团队内部又没有培养出高水平的文职干部,缺乏超一流的谋士,所以一直没有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混了个身死国灭的凄惨下场。

吕布能打,这是肯定的,不然旗下猛将如云,为什么对他那么服气?但吕布不会用人,只能做个孤胆英雄,白白浪费了手下那么多的猛男,耽误了他们的大好人生。

吕布的悲惨结局,论性格的重要性


比如张辽,跟着吕布小十年,一直混不出来,但自从投降了曹操,却南征北战,成为了“五子良将”之首,位列曹魏东南战区总司令,前将军(中央军委委员),食邑三千六百户。成为百世传颂的三国第一流名将。

看看人家曹操多会用人,再看看吕布,高下立判。

在我心中,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真正的三国第一牛人,还得是人家曹老板啊。

所以,出来混社会,只做孤胆英雄,又有多大出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