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了文化領域?文化領域很冷門嗎?

大妮兒曦兒


我是去年七月開始實名註冊頭條號和發表文章的。

以前只是偶爾看看《今日頭條》,沒怎麼太在意,也沒怎麼當回事。

四年前退了休,一直接送孫女上下學和輔導功課,既不能遠足旅遊,也不能與親朋好友常相聚會。為孫女所累,為隔輩情所困,只能深以為然,盡享天倫之樂吧。

閒暇之時,看看書吧,以前許多書都看過了,懶得再看回頭書。

看看網絡小說吧,鑑寶類的千篇一律都是透視眼,換湯不換藥;我素來喜歡中醫,可寫醫學的又大都文不對題,內容世俗,特缺醫道,沒意思。

於是,仗著在職時練點兒文筆,挑選了《今日頭條》想自己寫點兒東西來著。

如果在職時,憑著職業和職務直接註冊頭條號的黃V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可退休了,一切得從頭來,也算是瀟灑走一回吧。

按照程序實名註冊後,有興趣認證。我看了又看各行各業各門各類的興趣選項,有許多專業性太強,有不少是自己的弱項,還有一些是不擅長的短板。只有文化領域範圍還算寬泛,於己還算貼邊,這算是我選擇文化領域的主要原因吧。

選擇文化領域後要在三十天內完成四條優質悟空問答,才能通過興趣認證。我開始不摸門,每天寫一條,臨到最後才通過兩條,失敗了。看來隔行如隔山不是說著玩兒的,敢情與以前工作寫的東西南轅北轍啊。

吸取教訓,休整一個月,以利再戰。五天就完成了四條優質悟空問答,文化領域興趣認證通過。

現在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正朝著優質創作者努力邁進。前路漫漫,我當自強不息,權當自娛自樂吧。

至於文化領域是不是冷門,我認為是稍微偏冷的。

以我在《今日頭條》耕耘了半年,發表了二百來篇悟空問答、詩詞、以及微頭條的經歷看,有些體會,雖然孤意寡識,但應可堪一建。

一是文化領域偏冷不熱不溫不火。

文化領域不像攝影啊,三農啊那麼直接專一。文化一詞本身就是一個大概念,外延很廣,內涵很深。看似容易,實則很難。因為一個人的知識面畢竟有限,你學問再高也有盲區,本事再大也有短板。與其面面俱到,不如傾心專一,這可能是一些人不鍾情於文化領域的原因之一吧。

我看文化領域又有點兒像白開水,能喝,但溫吞,且寡淡無味。總體向冷。

二是文化領域耕耘難。

我經歷了半年的文化領域創作,基本上是以文字為主的,最多也是加上一些與題材有關的圖片。文章短了寫不透,長了沒人看,不如視頻領域來得直接來的快。尤其是悟空問答的文化領域更不好創作,文章的隨意性被提問限制得死死的,難於正常發揮,更別提超常發揮了。特別是對於青雲計劃連想都不敢想,我曾努力按要求寫了兩三篇兩千多字的文章,幾十篇千字文章,自認為有點兒水平,結果連邊都貼不上。由此可見文化領域的創作之難可見一斑。這也是偏冷的原因之一。

三是多數閱讀量不高,圈粉難。

在我半年來發的二百多篇文章中,只有在微頭條發的一篇古代笑話和一篇讚頌李蘭娟院士的律詩達到了爆款,都是三十多萬的閱讀量。有幾篇悟空問答達到了兩三萬的閱讀量。其它的是幾千的,幾百的,甚至幾十的閱讀量。粉絲才三百多,實在是汗顏。這其中有自己水平不高的主觀原因,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文化領域偏冷的客觀存在也是不容忽視的。

結束語

我的總體感覺,文化領域確實有點兒冷,可比喻為門大窗戶多,風嗖留不住客,望而不前,令人止步。

但我會繼續堅持寫作的,因為寫作就是運動,運動就會溫暖,溫暖就不會冷。


趙伯文41762883


以我自身的經歷還談談這個問題:

一、為什麼選擇文化領域?

自認是個文化人,做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可以把學習感悟、工作心得與同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傳播正能量,為弘揚中華文化盡綿薄之力。

二、文化領域很冷門嗎?

我感覺不應該冷,現在不是提倡弘揚中華文化嗎?文化外延廣泛,受眾面大。但我通過兩個月來的實踐看,我是失敗的。

開始通過問題考核就很難,一開始是我理解能力不夠,不知道優質答題是什麼,以為推薦首頁就算,十多天後才明白要經過答題考核。好在補救措施及時,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吧,終於過關了。

但過關後寫了幾篇文章閱讀量少得可憐。花了好多時間構思,一個字一個字撰寫的小論文,比如我《山園小梅》(林逋)與《卜算子·詠梅》(毛澤東)的比較,對“乍暖還寒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的探討,“床前明月光”中,針對很多人說是“井欄”,提出就是“睡床”觀點,對人教版對“雨雪霏霏”中我“雨”的讀音、詞性的質疑,等等。都是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但閱讀量是個位數!後來發現,頭條不給推薦,推薦量就幾百,受眾根本看不到,怎麼可能有閱讀量?

我還參加頭條舉辦的培訓課,寫了三篇作業文章都通不過,理由是“不是原創、信息量不夠。”我是教過學生寫文章的,我知道什麼是好作品。所以,挫敗感很強。

我的頭條問答,會連著三四篇不給推薦首頁。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寫下去,也曾私信過管理員,回覆是機器選擇,要原創。我寫東西觀點從來不是拿來主義,只是有的時候會引用原文,這是寫論文允許的呀。

奇怪的現象,我非文化領域卻很受歡迎,一個關於“花生油過期”的問答有20多萬閱讀量;封閉時期寫的怎麼做酵母的文章有一萬五閱讀量,微頭條有十幾萬了吧。

有一個悟空問答也提過類似的問題,說明迷茫的不只是我。

現在還是在寫,就把它當作歷練吧,不忘初心,越挫越勇。同勉。





半支蓮6


我本人年輕時流離逛蕩,一事無成。卻讀了些閒書。

本來也無高學歷,沒想踏入文化行業,可有一天,不知怎麼就覺得悟了點人生吧!

自我審視一番,覺得自己可能就該吃這碗飯。因為什麼都不會,卻忽然可以寫出點自認可以的東西,用過去的話說,這是行業選人,不是人選行業,於是便想走這條路。

許多年來,業餘堅持寫作,一直想堅持到改行加入文化隊伍,我也就可以辭去原來工作,專心寫作了。

愛好,懶惰,加名利心,

其中也有些許宏揚中華文華的熱血與目的,少年的夢想與抱負。

這許多綜合因素讓我選擇文化事業。

哎!

少年逐夢尚天真,

千般嗞味說不盡。

磕磕絆絆一無成,

始覺世間學問深。

奈何不願曲傲骨,

便就筆墨寫來因。

忽悟映天不需水,

一行心意一風雲。

又將滿腹坵壑氣,

化成一篇世情真。

茅廬雖常苦沉吟,

天高地闊卻自信。

炎涼淡然心靜定,

荒唐無由言悲辛。

往來數遇推敲者,

長笑此行多痴人。

這行業,冷門多痴人。


默玄吟雷


文化領域相對來說沒有其他領域這麼火熱

因為文化領域創作真真切切的需要創作者的真知灼見才能有所回報

在這個快餐時代

生活節奏快 工作壓力大

又很難有人能靜下心來學習文化 思考文化

現實是 一些娛樂性質領域的雖不能帶給人們一些思考

但能讓人們暫時忘記生活的壓力

反而更容易贏得多數人的喜愛

這就是為何抖音 短視頻類的應用異常火熱

這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棄文了

轉而進攻娛樂領域

隨著時間流逝

文化領域留下來的才是真真喜愛文化的人

期間有也定會有來來去去的人入駐文化領域

大多數人只是過客而已

我選擇文化領域

因為我是在自己熱愛學習的前提下才選擇文化領域的

一邊學習一邊分享自己的收穫或者感受

保持每天閱讀1~2小時

幾天閱讀一本書

最近正在讀村上春樹的《國境以南太陽以西》

我覺得我能這把書看下去是因為這本書裡面有吸引我的地方

我看得懂也是其中一個方面

其中有一句話

在特定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存在就是要傷害另一個人。

多麼痛的領悟



愛學習的靚仔


我是一個剛剛在今日頭條注刪的新人,因不太瞭解規則,在改為今日頭條號操作時,不小心把興趣認證刪了。本想是去掉多添加的興趣認證的,說是要垂直才更好。

我是做了幾十年中俄科技文化交流工作,對文化領域熟悉點,也非常喜歡通過平臺,與大家一起交流,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雖然現在無法進行興趣認證了,用俺們龍江人地方方言形容是:鬧心吧拉地,但參與熱情不減。就好像自己吃了這麼多年的東北玉米麵大窩頭,大列巴(俄式典型麵包),仍然喜歡常吃一樣。把文化領域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如果能通過平臺寫點完整作品,那就餘熱發揮到這裡啦!

重在參與,得失亦欣然。


沙沙小觀園


答:文化領域是我強項和愛好,所以我選擇它。在這十多年以來我一直鑽研佛學文化,並且實地修持。雖然還沒有大徹大悟,但在學習和修持過程中獲得的一點點感悟分享給大眾,希望看到的人能夠獲得利益,這就是我選擇文化領域的原因。

至於第二個問題,文化領域是否很冷門?

文化領域是否冷門那要看和那個領域比,如果和娛樂、情感、美食、搞笑、生活等領域相比,文化領域是有些冷門。但是,冷門就不做了嗎?也不是。如果我所分享的佛學文化對眾生有利的話,就算閱讀量少,我也一直堅持做下去,那怕只有少數人受益,我的存在也是有價值的。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評論、關注哦,謝謝。





如意樹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用戶52245638526


我選擇文化領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有意義“。

個人長期從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就想找到同樣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一起交流,所以把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經驗、想法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權作拋磚引玉之用。經同事推薦,在頭條安家快兩週了,可能還是寫作經驗不足,“”企業文化100句“發到第10篇,閱讀量很小,尚需努力。

文化領域其實一直都不是冷門的。有句話叫”百姓日用而不知“,文化就像空氣和水一樣,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無處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腦。每個人對文化都有各自的感受,但要說清楚文化是什麼,其實不容易。現實中存在文化被泛化的現象,或其他不利於文化建設的概念和說法,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有所改善。這也是我選擇文化領域的一個原因。

文化領域的同仁,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讓我們一起耕耘,讓文化常青,更加燦爛!


歡喜慈悲


擁有文化傳承,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核心要素。

動物的日常行為是出於本能的反應;而人是會思考的,是在思考之後作出選擇,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當這樣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並效仿,逐步就形成了文化。

可以說,文化是一個族群,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標識。一種文化的形成雖然比較漫長,而且好像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

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雖然看似不溫不火,沒有熱度和爆發力,但實則充滿內生力,如同水流,滴水能穿石。

能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盡綿薄之力,是我選擇文化類的初衷。


學佛導航


文化領域的範疇很廣,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又為人所特有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屬於精神世界。又是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所有它並不是很冷門。而是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啟迪人們,開拓視野的一項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