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很冷门吗?

大妮儿曦儿


我是去年七月开始实名注册头条号和发表文章的。

以前只是偶尔看看《今日头条》,没怎么太在意,也没怎么当回事。

四年前退了休,一直接送孙女上下学和辅导功课,既不能远足旅游,也不能与亲朋好友常相聚会。为孙女所累,为隔辈情所困,只能深以为然,尽享天伦之乐吧。

闲暇之时,看看书吧,以前许多书都看过了,懒得再看回头书。

看看网络小说吧,鉴宝类的千篇一律都是透视眼,换汤不换药;我素来喜欢中医,可写医学的又大都文不对题,内容世俗,特缺医道,没意思。

于是,仗着在职时练点儿文笔,挑选了《今日头条》想自己写点儿东西来着。

如果在职时,凭着职业和职务直接注册头条号的黄V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退休了,一切得从头来,也算是潇洒走一回吧。

按照程序实名注册后,有兴趣认证。我看了又看各行各业各门各类的兴趣选项,有许多专业性太强,有不少是自己的弱项,还有一些是不擅长的短板。只有文化领域范围还算宽泛,于己还算贴边,这算是我选择文化领域的主要原因吧。

选择文化领域后要在三十天内完成四条优质悟空问答,才能通过兴趣认证。我开始不摸门,每天写一条,临到最后才通过两条,失败了。看来隔行如隔山不是说着玩儿的,敢情与以前工作写的东西南辕北辙啊。

吸取教训,休整一个月,以利再战。五天就完成了四条优质悟空问答,文化领域兴趣认证通过。

现在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正朝着优质创作者努力迈进。前路漫漫,我当自强不息,权当自娱自乐吧。

至于文化领域是不是冷门,我认为是稍微偏冷的。

以我在《今日头条》耕耘了半年,发表了二百来篇悟空问答、诗词、以及微头条的经历看,有些体会,虽然孤意寡识,但应可堪一建。

一是文化领域偏冷不热不温不火。

文化领域不像摄影啊,三农啊那么直接专一。文化一词本身就是一个大概念,外延很广,内涵很深。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因为一个人的知识面毕竟有限,你学问再高也有盲区,本事再大也有短板。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倾心专一,这可能是一些人不钟情于文化领域的原因之一吧。

我看文化领域又有点儿像白开水,能喝,但温吞,且寡淡无味。总体向冷。

二是文化领域耕耘难。

我经历了半年的文化领域创作,基本上是以文字为主的,最多也是加上一些与题材有关的图片。文章短了写不透,长了没人看,不如视频领域来得直接来的快。尤其是悟空问答的文化领域更不好创作,文章的随意性被提问限制得死死的,难于正常发挥,更别提超常发挥了。特别是对于青云计划连想都不敢想,我曾努力按要求写了两三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几十篇千字文章,自认为有点儿水平,结果连边都贴不上。由此可见文化领域的创作之难可见一斑。这也是偏冷的原因之一。

三是多数阅读量不高,圈粉难。

在我半年来发的二百多篇文章中,只有在微头条发的一篇古代笑话和一篇赞颂李兰娟院士的律诗达到了爆款,都是三十多万的阅读量。有几篇悟空问答达到了两三万的阅读量。其它的是几千的,几百的,甚至几十的阅读量。粉丝才三百多,实在是汗颜。这其中有自己水平不高的主观原因,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文化领域偏冷的客观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束语

我的总体感觉,文化领域确实有点儿冷,可比喻为门大窗户多,风嗖留不住客,望而不前,令人止步。

但我会继续坚持写作的,因为写作就是运动,运动就会温暖,温暖就不会冷。


赵伯文41762883


以我自身的经历还谈谈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文化领域?

自认是个文化人,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可以把学习感悟、工作心得与同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传播正能量,为弘扬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二、文化领域很冷门吗?

我感觉不应该冷,现在不是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吗?文化外延广泛,受众面大。但我通过两个月来的实践看,我是失败的。

开始通过问题考核就很难,一开始是我理解能力不够,不知道优质答题是什么,以为推荐首页就算,十多天后才明白要经过答题考核。好在补救措施及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吧,终于过关了。

但过关后写了几篇文章阅读量少得可怜。花了好多时间构思,一个字一个字撰写的小论文,比如我《山园小梅》(林逋)与《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比较,对“乍暖还寒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的探讨,“床前明月光”中,针对很多人说是“井栏”,提出就是“睡床”观点,对人教版对“雨雪霏霏”中我“雨”的读音、词性的质疑,等等。都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阅读量是个位数!后来发现,头条不给推荐,推荐量就几百,受众根本看不到,怎么可能有阅读量?

我还参加头条举办的培训课,写了三篇作业文章都通不过,理由是“不是原创、信息量不够。”我是教过学生写文章的,我知道什么是好作品。所以,挫败感很强。

我的头条问答,会连着三四篇不给推荐首页。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写下去,也曾私信过管理员,回复是机器选择,要原创。我写东西观点从来不是拿来主义,只是有的时候会引用原文,这是写论文允许的呀。

奇怪的现象,我非文化领域却很受欢迎,一个关于“花生油过期”的问答有20多万阅读量;封闭时期写的怎么做酵母的文章有一万五阅读量,微头条有十几万了吧。

有一个悟空问答也提过类似的问题,说明迷茫的不只是我。

现在还是在写,就把它当作历练吧,不忘初心,越挫越勇。同勉。





半支莲6


我本人年轻时流离逛荡,一事无成。却读了些闲书。

本来也无高学历,没想踏入文化行业,可有一天,不知怎么就觉得悟了点人生吧!

自我审视一番,觉得自己可能就该吃这碗饭。因为什么都不会,却忽然可以写出点自认可以的东西,用过去的话说,这是行业选人,不是人选行业,于是便想走这条路。

许多年来,业余坚持写作,一直想坚持到改行加入文化队伍,我也就可以辞去原来工作,专心写作了。

爱好,懒惰,加名利心,

其中也有些许宏扬中华文华的热血与目的,少年的梦想与抱负。

这许多综合因素让我选择文化事业。

哎!

少年逐梦尚天真,

千般嗞味说不尽。

磕磕绊绊一无成,

始觉世间学问深。

奈何不愿曲傲骨,

便就笔墨写来因。

忽悟映天不需水,

一行心意一风云。

又将满腹坵壑气,

化成一篇世情真。

茅庐虽常苦沉吟,

天高地阔却自信。

炎凉淡然心静定,

荒唐无由言悲辛。

往来数遇推敲者,

长笑此行多痴人。

这行业,冷门多痴人。


默玄吟雷


文化领域相对来说没有其他领域这么火热

因为文化领域创作真真切切的需要创作者的真知灼见才能有所回报

在这个快餐时代

生活节奏快 工作压力大

又很难有人能静下心来学习文化 思考文化

现实是 一些娱乐性质领域的虽不能带给人们一些思考

但能让人们暂时忘记生活的压力

反而更容易赢得多数人的喜爱

这就是为何抖音 短视频类的应用异常火热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弃文了

转而进攻娱乐领域

随着时间流逝

文化领域留下来的才是真真喜爱文化的人

期间有也定会有来来去去的人入驻文化领域

大多数人只是过客而已

我选择文化领域

因为我是在自己热爱学习的前提下才选择文化领域的

一边学习一边分享自己的收获或者感受

保持每天阅读1~2小时

几天阅读一本书

最近正在读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我觉得我能这把书看下去是因为这本书里面有吸引我的地方

我看得懂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其中有一句话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就是要伤害另一个人。

多么痛的领悟



爱学习的靓仔


我是一个刚刚在今日头条注删的新人,因不太了解规则,在改为今日头条号操作时,不小心把兴趣认证删了。本想是去掉多添加的兴趣认证的,说是要垂直才更好。

我是做了几十年中俄科技文化交流工作,对文化领域熟悉点,也非常喜欢通过平台,与大家一起交流,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虽然现在无法进行兴趣认证了,用俺们龙江人地方方言形容是:闹心吧拉地,但参与热情不减。就好像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东北玉米面大窝头,大列巴(俄式典型面包),仍然喜欢常吃一样。把文化领域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如果能通过平台写点完整作品,那就余热发挥到这里啦!

重在参与,得失亦欣然。


沙沙小观园


答:文化领域是我强项和爱好,所以我选择它。在这十多年以来我一直钻研佛学文化,并且实地修持。虽然还没有大彻大悟,但在学习和修持过程中获得的一点点感悟分享给大众,希望看到的人能够获得利益,这就是我选择文化领域的原因。

至于第二个问题,文化领域是否很冷门?

文化领域是否冷门那要看和那个领域比,如果和娱乐、情感、美食、搞笑、生活等领域相比,文化领域是有些冷门。但是,冷门就不做了吗?也不是。如果我所分享的佛学文化对众生有利的话,就算阅读量少,我也一直坚持做下去,那怕只有少数人受益,我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评论、关注哦,谢谢。





如意树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父亲是社会的灵魂。

家庭的不稳,由于女德的缺失。

社会的不稳,由于家庭的不稳。

廉耻是立国之本。男人不懂廉耻为盗。女人不讲廉耻是娼!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是相处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复礼。若不克己,子弑其父者,有之,母杀其子者,有之;夫妇互杀者,有之……

义是行为底线。忽见孺子坠井,见之者必发乎怵惕恻隐之心。发乎心,践乎行,义也。若不信乎义,社会冷漠,世态炎凉,重庆公交之事,可怖也!国家未尝不似一辆行驶中的列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是义之义!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养廉!若不知廉,妇叛其夫,夫叛其妇,官叛其位,国叛其家,家庭之道绝矣!

耻是羞耻之心!书曰“一夫不获,是余之辜;百姓有过,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羞耻是人性最后一道防线。不自知,不知耻,何为人!

育民不以廉耻,是为育畜!畜类只有被食用的价值!死不足惜!

帮忙复制粘贴,转发。中华复兴有你一份力量


用户52245638526


我选择文化领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意义“。

个人长期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想找到同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一起交流,所以把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想法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权作抛砖引玉之用。经同事推荐,在头条安家快两周了,可能还是写作经验不足,“”企业文化100句“发到第10篇,阅读量很小,尚需努力。

文化领域其实一直都不是冷门的。有句话叫”百姓日用而不知“,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每个人对文化都有各自的感受,但要说清楚文化是什么,其实不容易。现实中存在文化被泛化的现象,或其他不利于文化建设的概念和说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所改善。这也是我选择文化领域的一个原因。

文化领域的同仁,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让我们一起耕耘,让文化常青,更加灿烂!


欢喜慈悲


拥有文化传承,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核心要素。

动物的日常行为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而人是会思考的,是在思考之后作出选择,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当这样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效仿,逐步就形成了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标识。一种文化的形成虽然比较漫长,而且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

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虽然看似不温不火,没有热度和爆发力,但实则充满内生力,如同水流,滴水能穿石。

能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绵薄之力,是我选择文化类的初衷。


学佛导航


文化领域的范畴很广,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又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属于精神世界。又是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所有它并不是很冷门。而是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启迪人们,开拓视野的一项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