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政府隱性債務化解與城投公司轉型

日前江蘇鹽城市一份文件在市場流傳。文件要求當地各市屬企業迅速開展融資情況自查自糾工作,並制定成本8%以上融資清退工作方案,清退工作原則上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有接近鹽城市國資委的人士確認了該文件的真實性。目前,對於地方而言,政府專項債的增加,投資者對風險擔心的增加,使得城投再次被銀行和投資者所青睞,融資環境有了巨大的改善。這或許是鹽城轉進推動債務置換的底氣所在。實際上,安邦諮詢(ANBOUND)在2月份已經就城投面臨的“危”與“機”進行了分析,提示城投企業應該抓住難得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推動自身的轉型,儘早“上岸”。在目前地方融資窗口和政策窗口已經打開的情況下,城投轉型就更加迫切了。

從鹽城的情況來看,其政府性債務廣為市場關注。當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177億,但該數據並未包含隱性債務。預算報告稱,2019年全市全年化解隱性債務完成年度目標的127%。在全省率先建成債務監管平臺,接入債務單位500多家、銀行機構44家,實現了債務全口徑管理、全過程跟蹤、全方位監督,得到省市紀委監委充分肯定。鹽城的情況反映出,隱性債務的化解目前來看主要還是債務的置換,化隱性債務為公開債務,在於非標轉標、短期換長期、“開前門,堵後門”。鹽城文件總提到的成本8%以上融資往往是信託、租賃等非標融資。當前由於貨幣寬鬆預期,市場利率已明顯走低,隔夜利率低於1%,城投債發行利率也走低。目前大量資金追逐城投債,很多AA級地市級融資平臺的債券發行利率低到4%的水平。在這種形勢下,城投違約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地方融資平臺應當抓住機會整合債務,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融資壓力。

從披露的情況來看,很多地方都在加快隱性債務化解的力度。很多省區的隱性債務管控呈現出零新增、(超額)完成化解任務的態勢。如新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2019年各級政府零違規舉債,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全面完成。山西、寧夏、內蒙古、湖南、吉林等省份表示,2019年化債任務超額完成。一些省份披露了絕對化解規模或相對化解量。比如,西藏稱,政府隱性債務增量為零,存量化解120.8億元。又如,寧夏表示,督促指導各地各部門制定積極穩妥的化債措施,全區總體超額實現年度隱性債務化解目標,隱性債務餘額下降22%。這種情況表明,很多地區都開始行動,化解隱性債務,幫助城投公司紓緩壓力。如此一來,城投企業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越早轉型,包袱越輕,對未來發展就會越有利。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地方財政而言,隨著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地方財政缺口越來越大,更需要通過債務融資來解決投資和一般性支出的壓力。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232億元,同比下降9.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7990億元,同比下降8.6%。而疫情期間地方政府防控疫情支出增多,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增大,隱性債務償還壓力還在上升。那麼,未來地方財政在資金上對城投的支持會越來越小,甚至需要處置資產來彌補財政缺口。這種情況下,城投企業實現轉型,獨立經營和資本重組等方面,都會有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越來越大的壓力。

因此,城投企業在融資壓力緩解的情況下,更重要的是主動轉型,實現投資和融資的良性循環。過去的債務壓力主要是城鎮化過程中的基建和房地產放緩後形成的。目前,很多傳統城投企業最大的問題還是現金流,其主要依賴土地出讓金返還和財政補貼,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隨著土地市場走弱和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城投現金流指標或將受到較嚴重影響。特別是此次疫情,加重了房地產行業的壓力,這會對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讓收入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造成衝擊,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的現金流往來,以及地方政府對城投公司的支持力度也可能受到一些影響,這是城投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挑戰。

就地方發展而言,地產+基建的模式確實短平快,見效快,但是,它們已經制造了太多的困擾了——槓桿率提升,貧富差距拉大,企業成本提高,城市發展的泡沫等等。現在來看,這些麻煩並不會因為未來經濟轉好而自然消失,因為,目前城市化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存量發展時代,地產+基建的模式帶來的高負債和城市病問題會隨著刺激越積越多,最終形成一個大麻煩。

中央和財政部門對於“新基建”支持力度的增加,實際上是城投企業未來發展的機遇。近來,中央多次直接或間接提及“新基建”,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24個省市區公佈了未來的重點項目投資規劃,總投資額達48.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近8萬億元。這些都為城投企業今後長期發展帶來了市場空間。但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不同,主要包括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這些領域並非傳統城投企業所擅長的,更需要加速轉型升級,不僅要在產業專業化程度上提升,更需要在投資模式上進行市場化轉型。因為新基建並非傳統的基建,有些領域對社會資金而言有很強的吸引力。城投企業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更需要注重市場化的投資方式,以股權投資或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疫情逐漸受控,經濟恢復越來成為今後的主題。政策和市場都給城投企業帶來了融資和轉型的時間窗口。城投公司不僅需要利用現在的有利形勢化解隱性債務卸掉包袱,更需要主動轉型,實現長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