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5月16日鄭棉啟動快速上漲,最高漲幅達16%,6月2日之後政策調控力度逐漸加大,鄭棉高位回落約6%後低位震盪。鄭棉1901合約在17500元/噸附近呈現較強支撐, 6月13日再次啟動上漲,1901合約回到18000元/噸上方。17500-18000元/噸屬於近期鄭棉多空博弈的核心區域,目前已突破。
1.事件回顧
2.事件點評
2.1 “貿易戰”邏輯演變
從3月23日至今,中美貿易戰事件對於豆類價格的驅動邏輯實際上經過多次變化,國內外豆類價格表現、市場預期均出現不同的變化,國內豆類價格我們以連豆粕作為觀測指標,國外豆類價格我們以美豆作為觀測指標,我們梳理如下:
2.2“貿易戰”邏輯小結
從上文對於國內外豆類價格表現以及相關驅動邏輯的梳理,我們可以總結出,從3月23日“貿易戰”首次爆發以來,經過中間的協商、反覆等過程,國內外豆類市場驅動邏輯主要有兩種:第一,“貿易戰邏輯”,價格表現為:國內上漲,美豆下跌。第二,“進口成本邏輯”,價格表現為:國內豆粕跟隨美豆的節奏而運行,美豆漲國內也漲,美豆跌國內也跌。此外,在上述兩個主要的驅動邏輯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壓榨利潤邏輯”,即當國內外價差過大的時候,會出現套利套保交易者,通過壓榨利潤邏輯去軋平國內外過大的價差,即通過“賣出國內豆粕豆油,買入美豆”的操作去軋平過大的價差,這樣就會限制國內豆粕價格的上漲空間。
從市場預期來看,國內外對於貿易戰的預期有一致的時候也有不一致的時候:如3月中旬至5月上旬,國內外對於貿易戰均有預期;而5月中旬至6月12日,國內外對於貿易戰的預期則出現不一致的情況:美國對於貿易戰有預期,而國內則沒有預期。
由於市場預期的不同,導致驅動價格的邏輯也有所不同。目前為止,市場預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國內外預期一致的情況;另一種就是國內外預期不一致的情況。在雙方預期一致的情況下,又分為兩種情況,即雙方均有預期和均無預期。而雙方預期不一致的情況目前只出現了一種情況,即美國有預期,而國內沒有預期,目前還沒有出現國內有預期而美國無預期的情況。對於本次貿易戰中的“市場預期-驅動邏輯-價格表現”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們梳理如下表所示:
2.3“貿易戰”變化小結
從3月23日“貿易戰”開始至今,豆類市場以及相關情況均出現了一些變化,我們總結如下:
一、由於“貿易戰”階段的不同,市場預期發生了不同變化,由此導致豆類價格驅動邏輯也在不停轉換。驅動邏輯本身的理解較為簡單,但是驅動邏輯不停地轉換則相對難以把握。
三、對於第一次貿易戰(3月23日),美豆市場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反應,而對於第二次貿易戰(5月29日),美豆反應強烈:5.29-6.13期間,美豆價格在12個交易日中有10個交易日連續下跌,跌幅約10%。國內市場則相反,對於第一次貿易戰反應強烈:3.23-4.9期間,連豆粕漲幅約13%。對於第二次貿易戰,國內市場基本沒有太多反應。
四、對於第一次貿易戰,國內以拋儲玉米以及明確今年大豆補貼金額為主,當時國內豆類價格快速上漲,但是國內卻沒有出臺拋儲大豆等相關政策。對於第二次貿易戰,在國內豆類價格都已經相對偏低的情況下,國內依然出臺拋儲大豆和拋儲豆油的相關政策:6月7日,國內啟動大豆拋儲30萬噸,拋儲時間定在6月14日;6月12日,國內再次啟動豆油拋儲5萬噸,拋儲時間為6月22日。由此,國內豆一、豆粕、豆油價格再次出現急跌的情況,也就是說國內價格又出現了提前下跌的情況。根據6月14日最新公告,國內將繼續拋儲大豆30萬噸,拋儲時間為6月20日。
五、國內政策出現反覆:在第一次貿易戰期間,國內對於進口美國高粱徵收“反補貼、反傾銷”稅收,而後期則取消該項政策。
2.4“貿易戰”策略小結
由於“貿易戰”複雜多變,所以我們對於第二次貿易戰中美國是否會在6月15日(美國當地時間)加徵關稅等以及對於價格的影響以及採取的策略只能分情景進行分析,我們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如下表所示。
閱讀更多 農產品期貨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