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神刊”另一面:不設編委會、不以撤稿為恥……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學者公開質疑的事件在持續發酵中。


近日,論文通訊作者在給《財新》的回覆中說,“我同意這些專家的看法(蜥蜴不是鳥)”。同時,她表示,“已經聯繫了《自然》雜誌的編輯並將勘誤”,然而,“期刊編輯認為無需撤稿,因為畢竟科學界經常犯錯”。


爭議性論文的發表雖不罕見,但作為一本頂級“神刊”,“知錯不改”的做法似乎不太符合我們心目中對學術公器形象的想象。


七年來,我一直對《自然》雜誌進行實證驗證。這裡,就《自然》的審稿機制等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感謝《中國科學報》記者胡珉琦的採訪整理。


引以為傲的“獨立性”


國內學者雖然都以在《自然》這樣的頂級“神刊”上發表文章為榮,但他們大多對這本雜誌缺乏足夠了解。它的審稿機制就常常被忽視。


我們理解的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刊物,通常應該設有科學家組成的編委會;發表的任何一篇論文都必須經過同行評審,且他們的審稿意見舉足輕重;而在遇到爭議稿件時,編委會才能做出決定。這樣的刊物是符合我們心目中學術公器的形象的。


但是,我們恰恰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術公器應有的辦刊原則,投射到了《自然》身上。可結果,《自然》遵循的根本不是這套規則。


《自然》的審稿規定寫得非常清楚:


雜誌沒有由高級科學家組成的編委會,也不附屬於任何學會和學術機構,它的決定是獨立做出的,不受制於任何單獨個體持有的科學或國家評定。什麼樣的論文能吸引讀者廣泛關注,由Nature的編輯,而不是審稿人做出判斷。

揭開“神刊”另一面:不設編委會、不以撤稿為恥……


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自然》都以這種獨立性為榮。甚至《自然》雜誌卸任不久的主編坎貝爾在接受果殼網專訪時,還特地向中國學者強調過:


我們所做的就是發表我們認為有意義的論文。我們從不設編輯委員會,我們有同行評議人幫助我們,我們的編輯一直是選定文章和做最終決定的人。自然集團的所有期刊都這樣。因此我們比較特別。


原本,不同期刊編輯部對稿件發表與否的最終判定原則會有所不同,但像《自然》這樣,編輯部、主編擁有如此大權利的,的確可以稱之為特色。


可以看到,2019年SCI影響因子總排名前20的期刊中,《自然》及其子刊一共佔了10種,也就是說,這些頂級刊物裡至少有一半都不符合我們想象的學術公器形象。


揭開“神刊”另一面:不設編委會、不以撤稿為恥……


著名“公案”:蓄意引發爭論,坦率進行報道


在《自然》雜誌150年的發展史上,編輯部對稿件“生殺大權”掌控的巔峰代表,跟一件著名的學術醜聞有關。


1988年,法國衛生與醫學研究所的著名遺傳學家 J. Benveniste 博士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震撼性的論文。研究者指出,水具有記憶功能,因此把試劑稀釋1012倍依然能發揮作用。論文發表後,不但在科學界引起轟動,大眾媒體也蜂擁而至。


據我們的考證,當時,《自然》將這篇投稿交給了三位評審人,收到的意見是一致反對。更誇張的是,《自然》的編輯們也反對將此文發在各自負責的欄目中。可時任主編馬多克斯竟然力排眾議,執意發表了該論文,甚至還不惜為它臨時開闢了一個新的欄目。


作為發表這篇論文的條件,馬多克斯要求帶隊參觀該實驗。實際上,他組建了一個科學“揭弊小組”,成員還包括了一名經常獲邀揭穿科學研究騙局的魔術師詹姆斯·蘭迪。


在該小組的監督之下,Benveniste的實驗沒有成功。這一調查結果緊接著又發表在了《自然》上。馬多克斯甚至還將Benveniste的抗議信也原原本本發了出來。可以說是他一手炮製了這一熱門事件。


直到今天,這篇文章還收錄在了《自然百年科學經典》中。坎貝爾在序言中承認,這套選集中有少數文章不僅僅是“錯誤的”,而且簡直算得上是臭名昭著。除了“水的記憶”,還有“冷核聚變”和“皮爾當人”。可他認為,將這些論文納入,有助於再現當年的科學爭論,對於揭示錯誤實驗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些稿件始終沒有被撤銷。爭議事件經過渲染,都能引起更高的關注,產生更多的討論和引用,對影響因子有非常積極的貢獻。


而且,實際上《自然》的傳統也從不以撤稿為恥。《自然》不認為其發表論文是在為研究者的結論背書,因此,就算遇到撤稿事件,雜誌也是坦然接受的。


兩棲雜誌,“神刊”捷徑


如果你對上述理念和做法不解,透過自然的辦刊宗旨,可以更好地認識。


1869年11月11日,《自然》在創刊後第2期雜誌上公開表明,除了要給學術共同體提供各種科學問題的交流平臺,還要將科學研究和科學發現的重大成果呈現給大眾。


這也是《自然》在公開場合經常強調的,它發標文章的標準,並不完全取決於這個文章本身正不正確,更重要的是看文章能否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因此,編輯部完全可以把發文章的取向,傾向於那些高引的作者和那些高引的話題。


我曾經在《頂級期刊“封神”背後:影響因子超級玩家》一文中分析過,《自然》從不以“學術公器”自居,它的目標是要辦成時尚的、擁有廣大讀者的、享有學術聲譽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商業利潤的雜誌。


為此,《自然》的一大策略是兩棲辦刊,除了3個欄目刊登少量學術論文或來信,還有至少15個欄目都是非學術文本,包括消息和評論、讀者來信、觀點、書籍&藝術、書評、洞見、科幻小說等等。這些可以大大提升雜誌的傳播效果和商業價值,也使得雜誌的學術文章可以獲得更高的顯示度,從而提升引用量。


《自然》從創刊之日起就擁有這樣的“基因”。《自然百年科學經典》中介紹,《自然》的創刊者、天文學家洛克耶,願意甚至熱衷於報道科學界的新聞和雜談,也樂於引發爭論並坦率地進行報道。刊登富有爭議性文章,是《自然》的傳統。


商業有商業的遊戲規則,無關對錯,我們也無需拿純學術期刊的要求去指責它。


但是我們不能混淆商業雜誌和嚴肅學術期刊的規則,一廂情願地認為頂級期刊的規則都是在學術上無懈可擊的。這是兩回事。


“獨斷”也能有好結果


通常我們認為,嚴肅的學術期刊辦刊政策特別是審稿機制是相對公平正義的,對稿件質量把控也是嚴謹的。可事實上,隨著我們對《自然》這類雜誌研究的深入,我認為,《自然》這種“特別”的辦刊政策與學術公器的辦刊政策相比,其實各有千秋。


學術期刊嚴格執行程序正義這樣一套規則,也會產生一些消極結果。


最明顯的是:這個刊物將會喪失它自己的特色,因為當它努力扮演學術公器時,它就代表了這個圈子裡大多數人的均值,很難偏離;其次,它會扼殺一些創新性的學術發現,因為通常審稿專家和編委會都是資深人士,這一群體的特點是想法保守,學術理念不易被動搖。


相反,《自然》編輯部的獨斷做法恰恰可以彌補這些缺點。


首先,《自然》始終帶有主編強烈的個人風格,這一點在它的歷史上有著極強的傳統。


比如,坎貝爾就毫不諱言:我最喜歡的論文,都是有關最新的發現,意想不到的發現。比如第一次發現環繞其他天體的行星,還有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一種史前小型人屬佛羅勒斯人,論文都發表在《自然》上。這些都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發現,有關論文也是我最喜歡的。


《自然》首任主編在位50年,他的接班人也幹了30多年。《自然》對主編的信任,可以讓他們的風格貫穿始終,雜誌特色無可取代。


其次,它以讀者感不感興趣為標準選擇文章,更不容易扼殺創新,甚至是那些看上去離經叛道的東西。


在我們的實證研究中,有一個重要案例,也是《自然》最引以為傲的論文之一——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對DNA雙螺旋結構描述的文章。


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當年的主編也是不顧編輯部反對,為避免被審稿人斃稿,決定不經同行評審就將他心目中的遺傳學重大突破發了出來。不得不承認,主編非凡的眼光和勇氣在這一歷史事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然,《自然》這麼做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有時不可避免地會刊登一些平均線之下的,甚至是荒謬的文章,為的是讀者感興趣。


從這個角度看,兩種辦刊策略無法簡單比較優劣。但從SCI影響因子排名結果看,兩棲化的商業刊物比如《自然》《科學》《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遙遙領先,這個事實至少強烈地提示了我們,用這種方式辦刊也能成為頂級“神刊”。


正因為這些期刊有特色,能吸引人,一旦將自己帶入一個良性循環,就不愁沒有好稿件。


現實是,《自然》每週投稿約200篇,而刊用率卻只有8%,選稿標準嚴格,稿件質量當然有保障,絕大多數情況下,編輯部也不會刻意挑戰學術倫理,這也是它能取得學術共同體信任的原因。


通過這種辦刊方式實現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呢。


分析至此,我想提醒大家幾點:


▲ 我們太習慣於將我們自己對理想學術刊物的完美想象投射到西方“神刊”上去了,我們想當然地以為“神刊”一定是審稿嚴格、公正,卻不知道人家甚至可以不審稿;我們想當然地以為“神刊”一定會以自身的聲譽為它發表的文章背書,卻不知道人家將撤稿視為家常便飯。


▲ 學者以在《自然》這樣的“神刊”發表文章為榮,有其合理性。可也因為商業雜誌的目的和審稿機制,使得發表的每一篇論文未必都是最終定論。如果僅以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文章來衡量單項研究,這就危險了。


▲ 期刊的判斷標準,不應成為對學術成果以及研究人員學術成就的判斷標準。


▲ 我們該做的,就是回到同行評審的初心,在學術評價過程中,把這項嚴肅的任務交還給值得信任的學術委員會,而不是迷信那些國際“神刊”。否則,就有可能成為“水的記憶”“冷核聚變”“皮爾當人”這樣的反面教材。


參考文獻:


1.《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2.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8720/

3.https://zhuanlan.zhihu.com/p/700975304. https://mp.weixin.qq.com/s/r7Zc5OFZPN_i4sJpK_Neh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