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泛、產量高,在農業生產體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水稻栽培技術備受人們關注。為實現技術創新,結合具體栽培技術,充分分析瞭如何利用有效技術實現水稻優質高產,從而確保種植戶能夠獲得經濟效益,也進一步推動國家農業經濟的不斷髮展。

水稻抗病技術的研究過程要結合實際,積極進行實踐,從而有效分析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以保證水稻產量。為了保證其技術不斷髮展,相關技術人員要有效進行推廣,要讓水稻種植戶能夠掌握有效的水稻種植抗病技術,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總結如下: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1稻田的基本建設

1.1整地備耕:選擇適宜種植的最佳稻耕地,隨後開始種植準備工作,及時清理種植土壤中的殘留物、莖葉、土石、根系、腐物等雜物,保證土壤有充分的營養物,便於吸氧蓄水,為水稻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栽培環境。除此之外,還要對土地進行適時的修剪、平整、深翻,通過充足的基建準備為水稻種植打下堅實土壤基礎。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1.2施基肥

整地備耕後,要施加基肥,此時要根據地質土壤情況合理施肥,通常是隔年施加有機肥,翻地前每667㎡施放含量8%以上的農家肥1.5~2.0t。在施肥的過程中,以化肥為主要的施加原料,常見化學施肥成分為純硅肥、尿素硫、酸鉀、磷酸二銨等,根據不同的積溫帶進行合理配比,同時注意追施底肥磷肥硅肥、氮肥,注意在耙地前將其施入穗肥、氮肥。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2優質水稻栽培技術

2.1稻種的選擇與處理:當前,水稻移栽種植技術是水稻種植中最常用的技術。水稻在正式投入種植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稻種需要經過相應的處理才能使用,否則水稻的質量和產量都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在選擇水稻種子時,應選擇產量高、抗病蟲害的種子,並且在正式播種之前,重視進行實地分析,從而確定所選擇的種植稻種。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2.2 水稻的育苗

水稻育苗的最好是在地形比較平坦,起伏不大,並且海拔較高的種植位置。而土壤性質方面,應該選擇一個相對滲水性良好,鹽鹼含量低的位置。除此之外,針對床土方面的選擇,疏鬆情況適中,酸鹼程度合適,從而促使水稻育苗具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實現有效的生長。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2.3 適時播種及合理密植

水稻的播種期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具體的播種時間需要充分考慮到水稻的品種,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水稻的種植方式,而除了播種的時間還需要具體水稻播種量,從而促使適齡葉櫱和壯秧的良好培植達到目的。不同的種植方式,播種量不同。人工插秧雜交稻667㎡用種量為0.6kg,機插秧雜交稻667㎡用種量為1.2 kg。水稻的種植間隙以及標準都應該結合水稻品種以及水稻習性進行考慮。如果水稻之間所隔的間隙較大,會影響水稻出糙率,精米以及整精米的出現情況不良。反之,水稻種植間隔小,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上都難以實現良好的保證。因此,為了促使水稻的質量和產量都能確保,就需要對水稻的密度進行嚴格的掌控,插秧時也要儘可能的避免出現斜插和浮插等影響質量的情況。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2.4田間管理

2.4.1施肥:在水稻生長期間,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而施肥需要根據水稻的品種和具體情況,需要切實的保障水稻的基肥,而基肥具體指的是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結合。除此之外,適量的櫱肥也是很重要的,同時穗肥則是促花肥以及保花肥的結合。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2 4.2灌溉

水稻栽種之後,需要針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相應的澆水灌溉,主要分為幼苗期、分櫱期、拔節出穗期、水稻生長後期以及水稻灌漿結實期。在幼苗栽種之後,平均每週進行一次灌溉,從而促使幼苗能夠更好地紮根在土壤中,而在分櫱期間需要進行經常性的灌溉工作,從而促使分櫱實現良好的進行,而在拔節出穗期,應該確保2週一次澆水工作,對於水稻生長後期時,灌溉工作的次數可以減少,只要確保不會幹旱就可以,最後的水稻灌漿結實期的灌溉可以採取乾溼交替的手段展開,從而促使水稻生長期間能夠很好的保證水分。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3優質水稻病蟲害防治

3.1水稻常見病害的防治

3.1.1紋枯病的發生及防治:水稻生長的過程中會出現以紋枯病為主的病害,其高發期在水稻秧苗直至水稻抽穗這個時期。如果水稻出現紋枯病,首先就會體現在水稻葉片以及葉鞘。隨著水稻的生長,其病症就會逐漸蔓延到稻稈。在紋枯病出現初期,水稻葉片會出現橢圓形的病斑,而隨著其感染的程度逐漸加深,其病斑的擴展範圍會逐漸變大。

如果水稻出現紋枯病,那麼想要進行良好的控制是具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應該從根本上杜絕紋枯病的出現。用15%井岡•戊唑醇750mL•hm⁻²,通過噴灑的方式連續7d,這個過程需要切實的保障每一部分的噴灑都是均勻的。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3.1.2稻瘟病的發生及防治

水稻生長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稻瘟病,稻瘟病的病症主要包括葉瘟、穗頸瘟、穀粒瘟等。一般情況下,稻瘟病的病症主要體現在葉片。如果水稻被感染上稻瘟病,對於水稻的產量將會造成十分不良的影響,具體降低產量到10%~30%,甚至於有可能顆粒無收,因此,需要加強對水稻稻瘟病的預防以及治理,從而避免其出現減產的情況。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預防工作主要體現在水稻種植田間的管理,根據水稻的實際成長問題,明確施肥量和追肥時間。在水稻種植開始之前,需要進行烤田的準備工作,從而促使田地實現良好的排水工作。而在針對稻瘟病藥物治理上,7月中旬一般是稻瘟病的高發期,這個時間通過75%肟菌•戊唑醇150g・hm⁻²的藥物進行噴灑,而第二次的噴灑工作是在第一次完成的7d後。而稻瘟病的感染情況比較嚴重,藥物對水稻開展間隔期為3d的噴灑,進行3次左右即可。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3.1.3惡苗病的發生及防治

惡苗病又被稱為白稈病,其高發期一般在水稻秧苗至抽穗期。水稻感染惡苗病之後,植株與其他正常水稻相比要超出10cm,症狀比較明顯。除此之外,如果水稻具有惡苗病,其根部會出現粉紅色黴層。

水稻惡苗病的高發期是周圍溫度在20~25℃,因為稻種可能會攜帶細菌,因此在種植之前要對其進行明確。除此之外,可以每100kg稻種採取30g強氯精浸種2~3d,在浸泡的過程中,儘可能地選擇陰涼的地方。而對於已經感染的水稻,可以通過5%井岡黴素每667㎡用100mL或使用井岡黴素粉劑兌水80kg對水稻噴灑。惡苗病一旦發生,藥劑防治效果並不是很好。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3.2水稻常見蟲害的防治

3.2.1稻飛蝨及防治:稻飛蝨高發期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防治的手段可以採取60%吡蚜酮的噴灑,用60%吡蚜酮150g・hm⁻²進行均勻噴霧。

3.2.2黏蟲及防治:黏蟲主要為害水稻葉片,防治可以通過35%氯蟲苯甲酰胺來實現。

3.2.3水稻螟蟲及防治:水稻螟蟲也被稱為鑽心蟲,其高發期在抽穗期和分櫱期。防治手段主要是35%氯蟲苯甲酰胺90g・hm⁻²兌水均勻噴霧。

淺談優質水稻的栽培技術,種植戶需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法

4結語

水稻種植不僅關係到國家農業經濟發展,也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為進一步提高水稻種植水平,需要加強水稻抗病技術的研究,提倡水稻農業防治減少水稻生長期的農藥防治,從而進一步確保水稻種植過程中能夠實現其高產,以增加農業戶種植收入,也進一步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