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母豬產後低血鈣症的預防與應對措施

生產癱瘓又叫乳熱症或低血鈣症,中獸醫稱為產後風,是母畜分娩前後突然發生的一種嚴重代謝性疾病。母豬雖然較少發生,但發病後會引起母豬泌乳量減少,乳汁質量下降,嚴重影響仔豬生長髮育,導致仔豬生長遲緩,引發仔豬黃痢疾及其他疾病,降低養豬經濟效益。


「技術」母豬產後低血鈣症的預防與應對措施


1 、發病原因及病理分析

引起母豬生產癱瘓的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後血鈣濃度劇烈下降。

1.1 大量的鈣質進入初乳

大量的鈣質進入初乳是血鈣濃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進入初乳的鈣量,超過了它從腸道吸收和從骨胳動用鈣量的總和,血鈣濃度就會降低,母豬就會發病。


1.2 鈣儲備能力下降和骨鈣減少

母豬分娩後腹內壓突然下降,腹腔內器官被動性充血,以及大量血液進入乳房,引起大腦貧血,可使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影響甲狀旁腺的分泌,導致體內鈣失衡,也影響甲狀腺的調節機能,使降鈣素的分泌量增多;懷孕後半期,由於胎兒發育的消耗和骨胳吸收能力的減弱,骨胳中貯存的鈣量已大為減少。


1.3 分娩前後從腸道吸收的鈣量不足

母豬懷孕後半期胎兒增大腹水增多,擠壓胃腸器官,影響其正常活動,降低消化機能,致使從腸道吸收的鈣量顯著減少。


2、 臨床症狀

母豬生產癱瘓一般發生在生產前數天及產後30d 左右,個別母豬在產後幾天內就會出現腰部麻痺、瘸腿及癱瘓現象。

癱瘓之前,母豬食慾減退或不食,行動遲緩,糞便乾硬成算盤珠狀,喜飲清水,有拱地、啃磚、食糞等異食現象,但體溫正常。

癱瘓發生後,起立困難,扶起後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時後軀搖擺、無力。驅趕時後肢拖地行走,並有尖叫聲,最後癱臥不動,常伴有體溫降低症狀。


3 、防治措施


3.1 合理搭配日糧

主要是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母豬懷孕後,要供給營養合理全面的日糧。在充分保證能量和蛋白質需求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日糧中鈣、磷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滿足母豬體內胎兒的發育需要;特別是在妊娠中後期胎兒發育加快,更要注意合理搭配飼料,添加保健產品“豬優優”,確保營養全面,可有效提高母豬生產力和預防母豬癱瘓。


3.2 及時補充鈣磷

對處於懷孕期和哺乳期的母豬,每頭每日可喂優質骨粉(或磷酸氫鈣)、食鹽各20g,適當加大日糧中麥麩、米糠等含磷較多的飼料比例,對防治母豬癱瘓也有良好的效果。


3.3 儘早對病豬採取措施

用磷酸氫鈣拌入飼料中餵豬,每頭每日可喂30g;對重症病豬,可用5%~10%氯化鈣注射液40~80mL,一次靜脈注射(嚴禁肌肉注射或將藥液滲漏於血管之外),並用高度白酒或10%的樟腦酒精塗抹皮膚並進行人工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機能。

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溫。


3.4 病後精心護理

飼餵易消化飼料,注意保持豬舍乾淨衛生,增加墊草厚度,經常幫助母豬翻身等措施,以促進患病豬的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