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二師兄”的肉可能比師傅的還貴。
豬肉價格12周連漲的背景下,南寧人是好樣的,率先走起了豬肉限價同時限購模式,限定價格低於“前10日市場平均價10%以上”價格進行銷售的同時,限購每人每天最大購買量,小於等於1公斤。
從商務b的數據來看,進入8月的第二週,部分地區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6.8%,達到32.61元/一斤高位價;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32%,創下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是豬肉的消費大國,存量減少,市場供不應求,豬肉價格暴漲。其原因?一部分朋友認為與中m貿y摩擦有關。當然這是無稽之談。
為什麼這麼說?以2017年為例,我國全年豬肉消費量5493.5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50.6萬噸,只佔內銷總量的1%還不到。所以即便因為貿易摩擦關係,中國完全取消了從美國進口過來的豬肉,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
1600萬噸的肉量缺口
澳大利亞農業銀行《年終展望報告》分析認為,2019年,受豬瘟事件影響,中國豬肉產量下降不低於30%。按去年我國豬肉產量5400萬噸計算,30%即1600萬噸。
1600萬噸的缺口從哪裡出?又將向哪裡去?
今年的入春開始,中國已經在全世界豬肉市場開啟了“爆買”模式,海關數據顯示,我國7月豬肉進口量為18.22萬噸,同比增加106.7%,進口額同比上升182.3%;1-7月累計進口量超過100萬噸,同比增加36%,累計進口額同比上升46.4%。
放眼全球,能把全世界豬肉買到集體漲價的,恐怕只有我們中國人了。
遺憾的是,就算我們買空了全球市場上用來做貿易的豬肉,也彌補不了1600萬噸的豬肉缺口。最近五年,全球豬肉貿易總量每年大概有800萬噸,全買了都不夠。況且日本、韓國、墨西哥人民,也都是傳統的豬肉愛好者,從他們嘴裡搶豬肉吃,顯然也不大靠譜。
2015,南豬北調
迴歸問題本身:2018年8月3日,中國遼寧出現首例印度豬瘟,隨後快速擴散到全國多個省份。在對抗疫情期間,中國累計撲殺生豬116萬頭,按歷年中國生存存欄7億頭計算,116萬頭顯然微不足道。可是,它卻直接或間接導致了,2019年,中國豬肉產量下降30%、市場1600萬噸豬肉缺口的嚴重後果。
問題出哪了?答案就一句話:
自給有餘,避亂不足。2015年底,環保背景下,農業部發布了《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著名的“南豬北養”開始了。
2016年4月,農業部發布未來5年生豬產業規劃,明確把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這八個水網密集的省份規劃為限養區;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全國所有禁養區的豬場都要完成關閉或搬遷;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穩定生豬生產,優化生豬產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
為了環保大局,把南方水網區域內的豬趕到北方養殖,而南方本身又是全國生豬養殖的主要陣地。首先,“南豬北養”政策是一件利國利民利後代的大好事,可問題是,任何調整都需要過程,而調整之下,延緩、減產等問題,是必然發生的。
芝華數據統計顯示,自“南豬北養”施行開始,生豬主產區廣東、福建、安徽、湖北、河南等主產省份退出比例最高達30%。中小散戶退出,或養殖區域轉移,規模養殖企業繼續增加產能,截止2015年末全國生豬養殖戶數量降至4000萬個。
如果沒有非洲豬瘟,中國大可以自給自足,但非洲豬瘟的出現,嚴重打擊了中國的生豬產業、尤其是打擊了南北養殖戶的養豬熱情。新牧網調研:受豬瘟事件影響,自18年3月份以來,中國各地區的養豬產能去化嚴重,去化中位數為50%,個別地區如江蘇甚至減少80%。
“南豬北養”計劃,正在被打擊。
困難是暫時的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我國的生豬養殖符合“蛛網模型”。
“豬週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養殖戶熱情增長-生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養殖戶熱情下降-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上漲。這個循環週期一般是2-3年左右一次。
今年的這一輪週期波動,照以往稍有點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導致這次週期波動的誘因是非洲豬瘟,而它又恰好撞上了“南豬北調”。
面對豬肉價格的12周連漲,很多人這時候就開始擔心,豬肉是不是從此要吃不起了?除了豬肉牛羊肉是不是也快要吃不起了???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中國人不會一直沒豬肉吃,豬肉價格也不會一直飛在天上。非洲豬瘟,說到底只是週期波動的一個誘因而已,即便它一頭撞上了“南豬北調”它也只是一個週期波動的誘因。
上週,關於豬肉價格飛漲,國常會給了新的政策,要求各地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支持農戶養豬,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等措施。
其實更早於這個信號,很多地區在豬肉漲價的這個問題上,年前就已經開始行動了。拿江蘇舉個例子,現在以前關停的4000多家養殖場,春節期間緊急發佈了《加快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在2022年,江蘇省的豬肉自給率穩定在70%以上。
一切困難,是暫時的!
閱讀更多 股壇老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