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泼墨写意率性作 ,宗师神笔大功力


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耷(公元1626—1705年),明末清初著名大画家。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乃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其是明末清初最为重要的中国画大画家,得后世尊为中国画一代宗师。

朱耷尤擅长于水墨写意,作为划时代的画家,其号“八大山人”名震画坛,而实名反倒为很多人不知。在中国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而八大山人则二者兼而善之。其中独具特色一点是其动物鸟禽之“翻白眼”画法,乃其独创,不仅极富艺术感染力,而且饱含深意。有关八大山人其人其画,林林总总介绍资料很多,且为详尽,易为检索,此仅简述铺垫,不再过多复述了。

八大山人因其宗师地位,作品在东方及至世界皆均受尊崇追捧。其数量虽非几幅,然市场价值无论大小均千万级别乃至过亿元。正因为如此,亦见不少赝品,故收藏之中,小心鉴赏,去伪存真,乃为所要。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八大山人的真迹只有公馆洋博或者某些名家才能有所藏,并不能说载入画册者才是真迹,其作品在民间世代善存流传者其实亦非仅几矣。

检点愚帐中书画所藏,八大山人作品亦有几幅,去年以来,逐开书画鉴赏之展,故时至今日再择其中一大幅作品,拍照亮相,发于此公展鉴赏,孰是孰非,实物实证,看了便知一二矣。

鉴赏此画。纸本水墨,画心规格约为122*50厘米,属于八大山人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至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还俗初期出现的大幅花鸟水墨画。续可见画幅中以荷叶荷花、石头与鸟禽构成。其构图简练,大写意之笔法娴熟而狂放,浓淡相间,运笔自然,荷叶展放,荷花傲立,石纹形态尽显。而其构图核心,一只鸟禽鸟站立于石之上,低头清理羽毛之状,翻白眼,单腿站立,笔法简练,泼墨点染,生动神态呼之欲出。此等无论构图还是运笔风格,均凸显了八大山人画鸟与植物之典型手法。鉴赏整个画面,写其大意,传其精神,一气呵成,率性磅礴之气势彰显,简练之中意蕴深厚,艺术感染力确为非凡,宗师风范,一览无遗矣。

续观其题款,画幅右上,可见简洁之“八大山人写”五字题款,笔法风格甚为典型,行笔自然流畅,更有力透纸背之感。手绘手写轻易可识。本幅作品题款之下,有八大山人上述还俗初期使用的“驴”字铭款印一方,以及“八大山人”常用印一方,再移目左下角,有印两方,一为八大山人长方形“何园”印,二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鉴赏家张廷济之“清仪阁藏”印一方(清仪阁为张廷济堂名,据记述,张廷济故居在嘉兴市郊区新篁镇朝南太平寺后,抗日战争前尚存。清仪阁则早毁于清咸丰年间,所藏古物大量散失,存留的古物由后裔陆续出售,直至20世纪20、30年代。1938年4月27日,日本侵略军焚掠新篁,张廷济故居大部被毁。)。

上述之印,虽然仅四方,然印色老旧,显示经年特征鲜明。其中,八大山人自用印印色更为陈旧,清仪阁藏印相对陈旧感逊之,显示其乃不同时期所钤,非同时所钤矣。复而再观其纸本,完幅整体,然纸张陈旧感明显,亦见自然破损和潮湿侵蚀瘢痕破损之处。本幅作品,乃为愚后修裱之。

至此,无需赘述,本八大山人之《荷塘栖禽图》(愚自命名),无论题材、风格、题款、印鉴,鉴藏、纸张等,经得起反复挑剔审鉴。故愚见以为,其应为朱耷之原作开门真迹是也。由于其乃八大山人之大幅作品,收藏价值更高,更难一见,从常规心理来说,这便难免会让人生疑,如此价值高贵之作,怎么会收藏于本人帐中,回答不讲故事,而只能是反问怎么又不会呢。事实上,收藏是运力(机遇)、心力、眼力、魄力、财力等诸力之合,合力聚时,物归其人,而绝不能说某样物件只能由谁所获矣。

总而言之,本八大山人大幅花鸟作品,孰是孰非,只能唯实而论,结合诸多特征,反复鉴赏,说理讲理,理直气壮。今公开展示出来,仁智皆可各见,无非要表明,无论物件如何珍贵难得,偌大民间,卧虎藏龙,不可凭想当然轻视蔑视,信口雌黄矣。


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清八大山人《荷塘栖禽图》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