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勞君展夫婦的風雨歲月


一、燃燒的五四烈火


時間再次撥回到100年前的5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憤怒的3000餘名大中學生聚集與此。

或許是年長的緣故,29歲的許德珩推選為學生代表,並且慷慨激昂地念著早已準備好的集會宣言:

嗚呼國民!我最親、最愛、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於日本人之密約危條,以及朝夕祈禱之山東問題,青島歸還問題,今日已由五國共管,降而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議矣。

集會後,許德珩一行人列隊舉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標語來到東郊民巷,嘗試將關於巴黎和會的意見交給外國駐華使館,卻被中外軍警擋在了外面。交涉兩個多小時,卻仍然不能進去。

在神州大地之上,國人竟不能進入自己的土地,青年們再次憤怒了。

此時有位學生喊道,交通總長曹汝霖就住在這附近。於是,青年們嘶吼著要找曹汝霖算賬。來到曹宅後,看到其大門緊閉。

五四運動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勞君展夫婦的風雨歲月

五四運動

這時,一些矯健的學生翻牆跳了進去。面對曹家奢華的陳設,學生們更是氣憤不已,一把火就點燃了曹府的羅帳,火勢瞬間燃起。而這一幕,在日後被反覆提及,史稱“火燒趙家樓”。

聞訊而來的軍警包圍住了這些學生,許德珩招呼著讓大家一起走,而自己卻落在了後面。

軍警逮捕了包括許德珩在內的32名學生。在關押的時候,他甚至已經做好了被槍斃的心理準備,對身旁的同學說道“咱們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好在經過孫中山、蔡元培等人的多方奔走。5月7日,被關押的學生被釋放。回到北京大學,許德珩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五四運動點燃了整個中國學生運動的愛國之心。烈火也在瀟湘大地燃起,長沙周南女中是當時進步青年的先鋒陣地。而出身名門的勞君展,就在這所私立學校上學,那年她19歲。


二、截然不同的家世


勞君展的祖父是勞崇光,曾任兩廣總督,在今天相當於省委書記一職。父親是很有才學的名士,兄長也備受社會尊敬。顯赫家世的君展並沒有選擇做一個千金小姐,她自幼好學,熟讀古書,她蔑視財富和權勢,毅然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1918年她考入湖南周南女中,這所私立學校由社會名流朱劍凡先生創立。朱先生是朱元璋的後裔,為愛國志士。他曾留學日本,深感中國婦女受封建壓迫毫無社會地位,他宣揚新思想,鼓勵獨立思考,支持婦女解放運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因此,勞君展得以在學校和同學經常談論國家前途。五四運動的到來,勞君展也站在了時代陣地。

五四運動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勞君展夫婦的風雨歲月

兩人在法國

與勞君展的顯赫家世不同的是,許德珩出生在江西德化縣(今九江市)的一個普通家庭。憑藉自己刻苦的學習,1915年許德珩考入了北京大學,然而剛入學的第一學期,他的父親就病故了,一下子失去生活來源的許德珩,甚至到了難以繼續學業的地步。

好在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給他介紹了一個翻譯的工作,讓他每月10塊大洋的收入。然而就是這10塊大洋,許德珩每月也要省出其中的5塊寄給他的母親,自己在平時則已素面充飢。在學校的家當也只有一條床單。1919年5月3日,當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傳至北京,他撕掉自己的床單,寫下了宣傳標語。

按理說,人生經歷迥然不同的許德珩和勞君展難以相逢。好在有蔡元培先生,二人相識在了浪漫的法國。1920年,許德珩赴法國勤工儉學。第二年年初,蔡元培率團前往歐洲學習考察,同行的就有勞君展。蔡元培則將勞君展介紹給了許德珩,希望這位當年的北大弟子為君展補習法文。

一年後,勞君展到里昂大學攻讀,期間經常給許德珩寫信。看得出來,君展被這位五四健將深深吸引。然而雙方的感情發展並沒那麼快,原因是許德珩早在1912年就已成婚,雖是父母之命,且原配夫人在1916年已因病去世。許德珩從此無意感情,立志於求學與學生運動。

許是九江人,古屬楚地,因此,在與勞的通信中,自號“楚僧”。一次,勞把“僧”字圈掉,改為“楚生”,許德珩見信為之心動,兩人感情也迅速升溫。

1924年暑假,君展獲得里昂大學碩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跟隨居里夫人學習鐳學,也成為了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國籍女學生。來到浪漫之都的君展,與許德珩有了更多的機會在一起,愛情的果實一天天的長大。


五四運動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勞君展夫婦的風雨歲月

青年時期的許、勞二人

經過五年多的瞭解,加之蔡元培先生的極力撮合下,許、勞兩人最終完婚,那天是1925年4月16日,婚禮地點定在巴黎中國飯館,同在法國得徐悲鴻、劉半農等34人到會祝賀,蔡元培題贈賀詞:“愛心同結,互助互利。學術事業,勤奮不已。“

婚後,君展成為了居里夫人的親密助手,事業蒸蒸日上,而德珩則考慮著回到祖國。


三、革命年代的洗禮


面對居里夫人的一再挽留,君展還是告別了恩師。隨自己的夫君,毅然回到祖國,來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投入了大革命的洪流。後德珩應惲代英邀請到武漢,擔任武漢中央政治學校政治教官、武漢第四中山大學教授、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代主任。大革命失敗後,德珩和君展顛沛流離於上海、廣州、北平等地,君展始終都無怨無悔。

1932年底,國民黨特務在北京大學逮捕進步師生,君展一方面動員記者薩空了寫文章揭露國民黨反動罪行,另一方面請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知名人士多方奔走營救,使許德珩、侯外廬等進步師生獲釋出獄。在革命的道路上,君展堅定地和德珩站在一起。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節節敗退,1938年10月武漢失守,許德珩一家只得前往重慶。勞夫人帶著孩子租了國府路的一處房子。沒想到,隔壁住的是中統大特務徐恩增,他的老婆是中共變節分子,經常以串門為藉口,打探情報。

10月23日,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召開,許是參議員,開幕那天,遠在新加坡的參政員陳嘉庚拍來“電報提案”,這個提案僅十一個字:“官吏談和者以漢奸論罪”。大會主席汪精衛是個主和的投降派,很怕有人簽字支持陳嘉庚,因為,按規定,要有十二人簽字的提案才有效,許德珩率先簽字,不幾分鐘,簽字的參政員達二十多人,一年後,汪精衛公開叛變,許先生在第四次參政大會上又提了追拿汪逆法辦的提案。1940年9 月,國府路的房子被日機炸燬,他們全家只好搬到棗子嵐埡,住在半山腰,生活更不方便,但他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卻更為深切。

1944年底,日寇進攻大西南,為了探討民主與抗戰問題,許德珩夫婦發起聯絡,以聚餐的形式,組織了“民主與科學座談會”,這也是九三學社的前身。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毛澤東主席飛抵重慶,與國民黨當局談判。9月中旬,一天上午,毛澤東在紅巖嘴八路軍辦事處,約許、勞夫婦吃飯。八點出發,九點到達。一見面,毛澤東就拉著他們夫妻的手,談北大,談新民學會。原來,勞君展是新民學會骨幹之一,毛澤東與她早就相識,加上兩人又是湖南老鄉,更加親切了。在北大時毛澤東與許德珩常見面,也是老熟人了。

談話間,勞夫人說在1936年曾買了一些吃用物品送往延安,不知是否收到了,毛澤東一聽,高興地說,吃的吃了,用的用了,幫助紅軍度過了饑荒。而許德珩向毛澤東彙報民主與科學座談會的情況後,毛澤東認為極有價值,鼓勵他搞成一個永久性的政治組織。

1945年日本向盟國簽定降書,為紀念世界民主力量擊敗法西斯,許德珩夫婦與朋友們在重慶青年大廈舉行慶祝大會,並決定將民主與科學座談會改為九三座談會,後又改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在青年大廈召開,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九三學社緣起、宣言及主張。

九三學社成立後,許德珩於5月14日飛抵北平。

五四運動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勞君展夫婦的風雨歲月

許德珩一家合照

這年暑假,兒子許中明考上了清華,女兒許鹿希考上了北大,許德珩被北大聘用,他們就在北大安了家。勞夫人因任重慶女子師範學院院長,公務繁雜,只得分居。1947年5、6月間,“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在全國展開,勞君展與學生一積極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終被解聘。

在這生命危險時刻,許德珩電請國民黨參政會秘書長邵力子代買機票,君展於7月15日平安到達,一家終又團聚。

此後,許、勞兩人相依相伴走過了三十年的春秋,直到1976年勞君展去世。


後記:

許德珩夫婦的女兒許鹿希是我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夫人,至今許鹿希先生仍然在世。


五四運動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勞君展夫婦的風雨歲月

許鹿希與鄧稼先



參考文獻:

1.許進、流暢:不做人上人,應做人中人——憶祖父許德珩

2.肝膽相照見赤忱——許德珩、勞君展夫婦與中共創始人交往的故事

3.《文史精華》:五四運動爆發當日只有一個《五四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