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李子洲

李子洲(1892~1929),原名登瀛,筆名逸民,陝西綏德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骨幹之一。1923年初,李子洲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底,李子洲組織創建了陝北第一個黨團組織。隨後,他又相繼指導幫助在榆林、延安等地建立黨團組織,選派劉志丹等人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在陝北軍閥部隊發展黨團組織,為後來發動著名的清澗起義打下了組織基礎。1927年他參與了清澗、渭華起義的領導決策工作。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陝西省委書記。1929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入獄。面對敵人酷刑折磨,他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37歲。


革命先烈:李子洲

李子洲雕像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無數革命先烈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後人,黨先後用先烈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地名,如左權、志丹、靖宇、子洲等。這些地名長期留在祖國的大地上,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教材。陝西省子洲縣就是其中一個,它是以革命烈士李子洲的名字命名。在建黨90週年之際,記者採訪了李子洲的曾孫李建中,一起重溫了李子洲的光輝革命歷程。

1892年12月23日,李子洲出生於陝西省綏德縣城一個銀匠的家裡。父親李元貞繼承祖業,以銀匠為業,輔以務農。父親性格豪爽,耿直善良,常愛打抱不平,被稱為綏德縣有名的十八條好漢之一,很受大家尊重。母親白氏,辛勤撫育四個兒女成人。子洲為長子,還有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分別取名為二弟李登雲,三弟李登霄,胞妹李登嶽。

人窮志高:

李子洲的童年時代,正處在辛亥革命的前夜。他的父親李元貞,飽嘗了手工工人生活的痛苦,於是他放棄了手藝人的舊習,不讓兒子學銀匠技術,一心要子洲讀書上學,將來出人頭地。

當時,綏德城裡只有一兩傢俬塾學堂,私塾裡學費很貴,窮人是交不起的。李子洲很想背上書包去上學,但他知道父母沒錢,只有偷偷跑到私塾的門口聽人家唸書。回到家裡,又默默地幫著父母挑水、撿炭、幹家務活。

李子洲超過了上學的年齡卻不能進學堂,他父母的心裡很是焦急。他見母親一提起他上學的事就抹眼淚;又見父親愛打抱不平,有時替別人打官司,明明佔著理,官司卻打輸了,受夠了“睜眼瞎”之苦。一樁樁的不平事,深深地烙在了李子洲那幼小的心靈裡。

在李子洲12歲的時候,父親的銀匠生意有了好轉,這才把他送到一傢俬塾去唸書。小學堂裡初入學的學生都是7、8歲,而李子洲卻比別的孩子大好幾歲,加上個兒又高,就更顯得鶴立雞群。一些富家子弟譏笑他是“窮小子”“大笨蛋”。自小老實的子洲,對富人家孩子的盛氣凌人非常氣憤,但他沉得住氣,一聲不吭。

他在老先生的眼裡,顯得比別人反應遲鈍。過了不久,老先生髮現他讀書非常用功,毅力很大,放學後還一個人在學堂裡背古文。回到家裡,子洲常是手不釋卷。

由於李子洲專心讀書,他很快成為私塾裡學業最好的學生。他所酷愛的國文課,幾乎每次考試都得滿分。老先生見子洲功課好,又尊重師長,為人篤誠,便稱讚他是“寒門貴子”。

1912年,李子洲為了深造,徒步單裝從綏德出發,日走七八十里,歷時20多天,來到西安,考上粉色公學。此後1916年,李子洲因學費困難,被迫休學,回到了綏德,在綏德縣勸學所當一名視聽員,後來,家庭經濟狀況略有好轉,並得到地方公費資助,他又返回粉色公學繼續求學。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人哲學系。

火燒趙家樓:

1919年3月,正在北京大學上學的李子洲和旅京的陝西學生組織學生團向北京政府請願,並通電巴黎和會呼籲停戰和驅逐陝西軍閥陳樹藩。5月初,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震動了北大校園。子洲義憤填膺,5月3日下午7時,李子洲等北京大學千餘名學生及北京其他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代表聚集在北京大學法學禮堂集會至深夜,決定於5月4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李子洲和段錫朋、方豪、羅章龍、張國燾、許德珩等10餘人被大會推舉為五四遊行大會主席團成員。會後,他們各自投入所分工負責的各項準備工作,4日早飯後,李子洲剛到馬神廟第一院,就和同學們整隊出發。他們匯聚在天安門前,集聚了3000餘人的遊行隊伍,向東交民巷進發。

在這個過程中,臨時形成了以湖南新民學會、輔仁社和旅京陝西學生聯合會在京成員為主的行動小組。李子洲與劉天章、羅章龍、易克嶷、匡互生等人帶領遊行隊伍衝在最前面,密切注意著情勢的變化。

下午4時許,遊行隊伍趕到位於趙家樓衚衕的曾經手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的原外交次長曹汝霖住宅,只見朱門緊閉,連臨街的窗戶都用鐵絲網封著。李子洲他們要求曹汝霖出來對話,曹則龜縮在家,死活不肯出來,僵持不下中,他們商議用踩“人梯”的辦法入內。於是,李子洲跟著匡日休第二個跳進曹宅,他們和羅章龍、呼延震東等人進入後打開大門,遊行隊伍一擁而入,結果曹汝霖躲了起來,學生們誤將章宗祥當曹汝霖而圍毆了一頓。當發現誤打後,為洩憤用火柴將曹汝霖臥室的絲羅蚊帳點燃……這便是史上著名的“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事件。

革命的先行者:

五四運動後,中國一大批首先覺醒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觸、學習和傳播先進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十月革命。也就在此時,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李子洲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李大釗是李子洲所在的哲學系的一門《唯物史觀》課程的講授者。從此,李子洲與李大釗就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在新文化運動的見解方面,受到了啟蒙、引導和很大的感染,以至於李大釗的品格、作風、生活習慣等等方面,都使李子洲當作自己的楷模。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秘密發起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李子洲是研究會公開後最早報名參加的骨幹會員之一。當時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以北京大學二院西齋的兩間房子為活動場所,被他們稱之為“亢慕義齋”(德文譯音,即“共產主義小屋”)。這裡距陝西與湖南的兩個進步社團的住所吉安所左巷可謂“近在咫尺”。這也成為李子洲等共進社成員踴躍參與研究會各項工作的一個十分有利的地理因素。據羅章龍同志回憶,凡研究會組織的活動,“李子洲等人是莫不積極帶頭參加的”。

1921年5月,李子洲等旅京學生對創辦刊物和社團組織及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們將已經停辦的《秦鍾》月刊改為《共進》半月刊,於1921年10月正式出版發行,李子洲繼續負責發行工作。一年後,即1922年的10月,他們正式組建成立了政治性的社團組織——共進社。《共進》成為共進社的機關刊物,將原來“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陝西社會”的宗旨改為“提倡文化,改造社會”,使《共進》不囿於地方觀念,進而擴展了視野,為動員廣大青年學生乃至民眾投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共進社雖然在五四時期是出現較晚的,但卻是在全國影響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政治性社團組織之一。李子洲作為共進社的主要負責人,社務工作本來就十分繁重。但他還能夠儘量抽出時間,先後以“李登瀛”和“逸民”署名,為《共進》撰寫了《陝西師範學校應改革的幾點》等稿件,針砭時弊,抨擊黑暗,引領青年和民眾。在共進社的初期,共進社有“四大金剛”之說——李子洲被稱為“大腦”,劉天章為“小腦”,趙國賓為“趙龍”,楊曉初為“楊虎”。李子洲之所以被稱為“大腦”,是大家公認他目光遠大,勤于思考,善出主意、想辦法,旗幟鮮明,敢說敢為,是共進社的頂樑柱和主心骨。正是由於他的傑出表現,1923年初,經李大釗和劉天章介紹,李子洲同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