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總是"輸不起",這樣可不行,聰明家長要從小培養大局觀

由於疫情,以前總是忙於工作的父母,突然之間有時間陪孩子玩了,不和孩子一起玩不知道,很多家長一玩才發現,孩子總是因為輸一次遊戲而哇哇大哭。之前在微博上我也看到很多類似的評論,很多寶媽都說:

  • "孩子喜歡玩跳棋,可是玩得不好,總是輸,每次輸了還要發脾氣,這可怎麼辦啊?"
  • "每次玩遊戲孩子贏了就會非常開心,可是每次一輸就會擺一張臭臉,以後長大了可咋辦啊?"

其實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各位父母如此重視這件事情,畢竟在孩子今後的生活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肯定會失敗,很多時候會輸給別人,父母認為輸不起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因為他們很容易被輸贏牽動情緒,最後因為一次輸,就離贏越來越遠。

不知道各位父母面對孩子輸不起的情況,是怎麼想的呢?認為孩子小氣?還是好勝心太強呢?相信大家肯定都想改變孩子輸不起的現狀,所以,在那之前,首先應該知道孩子為什麼對輸贏的反應會如此強烈。

孩子玩遊戲總是


一、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如此害怕輸贏?

經過很多家長的回答,我最後總結出來大概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孩子的年齡太小,沒有辦法直視輸贏,沒有辦法面對來自輸贏的壓力。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輸和贏的反應其實都是非常強烈的,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勝利之後,家長都會給予他們讚美和鼓勵,甚至有些時候會有一些小獎勵,孩子感受到了勝利的甜頭,所以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才會表現得更加強烈。

就好比孩子考試成績不好,首先父母會覺得生氣,從而向孩子表現出很多的負面情緒,其次原本答應孩子的獎勵也會付諸東流,這樣對孩子造成的打擊可以說是雙重的,因此,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失敗其實遠遠比勝利痛苦得多,重要得多,他們會覺得不僅遊戲比賽輸了,甚至錯過了父母認可和獎勵。

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玩競爭性遊戲的時候,他們總是認為大人會根據自己是否勝利來評判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所以如果輸掉比賽的話,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會覺得自己沒有用,從而無法面對輸帶來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都害怕輸的原因。於此同時,很多父母可能還會給孩子貼上一個"輸不起"的標籤,這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打擊呢?

孩子玩遊戲總是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孩子對公平的認識不夠,遊戲也沒有做到絕對的公平。閨蜜的女兒豆豆就是這樣的情況。在豆豆小的時候,閨蜜經常和豆豆玩遊戲,而她們玩的遊戲無非就是剪刀石頭布,抽烏龜,甩骰子等等。雖然在很多大人眼裡,這些遊戲很正常,但其實這些遊戲的輸贏當中是存在很多運氣成分的,而並非依靠人的能力。孩子面對這樣的輸贏,他們很難理解,所以會覺得不公平,於是開始哇哇大哭。

面對這樣的情況,其實問題大多數都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和孩子所玩的遊戲身上,所以說能否選擇一個合適孩子年齡的遊戲有時候也是一門學問哦。比起玩競技類,或者是靠運氣的遊戲,各位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合作類的遊戲,沒有輸贏的遊戲。

孩子玩遊戲總是

二、如何培養出一個輸得起的孩子?

很多家長看了之前的故事,認為既然孩子輸不起,那就讓他們贏好了,自己倒是輸得起,如果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我的目的不是希望各位家長把孩子當成溫室的花朵來撫養,不讓他承擔輸贏的壓力,而是希望父母應該正視這件事情,並且鍛鍊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輸得起的人。

一味強求孩子"輸得起"肯定是不行的,那樣只會帶來反效果,那麼有什麼好方法是可以幫助孩子改變的呢?如何培養出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呢?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輸了遊戲帶給他們最大的打擊,就是自尊心的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那是父母用任何言語都沒有辦法撫平的,只能通過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的積累,慢慢通過自己的勝利化解。所以想要孩子"輸得起",父母第一個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正確練習輸贏。

孩子玩遊戲總是

有人說:"你若不給自己輸的可能,你也不會有贏的機會"。培養孩子亦是如此,很多家長怕孩子輸了不開心,所以每次玩遊戲都會故意輸給孩子,孩子永遠嘗不到輸的滋味,等到以後真正面對輸的時候,會比他們玩遊戲時候的輸贏打擊更大。面對孩子,如果只是一味退讓的話,孩子到最後可能只能接受自己的贏。

那麼是不是各位父母就一點情面都不留,完全不管孩子的自尊心呢?其實也不是這樣的,為了調動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和達到慢慢積累孩子輸的經驗,家長可以適當隱藏一些實力,可以讓孩子多贏幾次,但是偶爾也要讓他們嘗一嘗輸的滋味,這樣長此以往,孩子面對少數的輸,會表現得更為接受一些。在這期間家長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孩子贏得遊戲的時候,家長千萬不可以表現得太過於激動,也不要太過於誇張地去表揚孩子,這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輸是丟臉的事情,而贏是值得表揚的一件事,這對孩子接受輸沒有好處。

還有就是,有的孩子面對一次兩次的輸會哭鼻子,這個時候家長切忌去哄孩子,無需過多關心,只需要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就好,讓他們明白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孩子玩遊戲總是

只是正確幫助孩子練習輸贏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引導,讓他們注重過程,學會總結勝負經驗,為下次的"戰鬥"做準備。很多家長總是過分關心孩子輸了過後的心理疏導,而往往忽略了教育孩子注重過程,我們總是說:"輸贏不重要,過程最重要",所以家長應該學會試著引導孩子注重關注自己的遊戲過程,而並非在意眼下的結果。

之前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他給了很多孩子一個有難度的問題,而最後的結果,大致可以把這些孩子分為兩大類:

  • 一類是面對困難就放棄,最終沒能解決問題的孩子,稱之為固定性思維的孩子,這類孩子因為害怕答錯,甚至選擇不作答,所以大腦幾乎沒有什麼活動。
  • 而另一類孩子的大腦得到了高速運轉,雖然結果可能並不正確,但是他們思考了,他們就能從錯誤中得到經驗,學到東西,最後解決這個問題,這一類的思維稱之為成長型思維。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鍛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如何鍛鍊孩子的這種思維呢?其實很簡單,父母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可以適當觀察一下局勢,遊戲結束之後,可以先別急著進行下一個遊戲,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為什麼會輸,父母為什麼會贏。總結經驗就是離成功更近一步,孩子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會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甚至會完全忘了自己的輸贏,因為他們已經從經驗總結中得出結論了,這一次的輸其實是為了下一次的贏。

孩子玩遊戲總是

想要孩子"輸得起",父母還要懂得如何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

孩子輸了遊戲過後,肯定內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如果家長不及時正確疏導,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想法,以至於最終錯誤認識正確的輸贏。

在孩子輸了遊戲過後,家長可以試著詢問一下孩子此時到底是什麼心情,什麼心態,試著將孩子消極的心態轉變為積極的。比如孩子想的是"我為什麼又輸了?"轉變為"這次雖然輸了,但是下一次就不一定了!"轉變孩子的思維方式,會讓結果變得更好,甚至會給孩子更多的自信。

孩子玩遊戲總是

教會孩子做一個優雅的贏家也很重要。

孩子為什麼會討厭失敗和輸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因為輸和贏,失敗和成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成功和贏得勝利可能會得到父母的鼓勵,父母的獎勵,自己的心裡也會非常興奮,甚至是會驕傲。但是如果失敗了,失敗者在勝利者面前就會顯得"灰頭土臉",所以孩子很難面對輸,由此可見,讓孩子成為一個優雅的贏家是很有必要的。


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臨床心理學家約翰·韋克特說:孩子喜歡勝利是因為勝利帶來了成就感和認可。

如果父母教會孩子面對對方的失敗,更多地給予對方鼓勵,而不是隻顧著自己慶祝,這樣,等到孩子下一次輸的時候,就不會有特別大的落差感。能夠贏得勝利卻是是值得高興的,但是心態放平是更重要的。

孩子玩遊戲總是

小結:

孩子需要正確看待輸贏,而父母也需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輸贏,有時候孩子怕輸不是小氣,也不是脆弱,而是他們的認知有限,父母要教會孩子眼下的輸贏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從中學到知識,為自己下一次的贏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