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水果,蔬菜,生鲜滞销烂地头,一边是价格高的吃不起,到底是什么原因?

紫藤海外事务服务


一是没有属地保护。如果每样水果包括其他农产品都有固定的地域市场和价格,果农的收入稳定了,零售价格也低了。现在是一团糟,乱搞,都想一口吃成胖子。果农想发财,规模无限放大,中间商想发财,尽可能的压低收购价,零售商想赚钱,不得不提高销售价,到客户手上的价格不高才怪!正常情况下都如此,气象异常更甚。

二是形势所逼。货币超发,人心都变得浮躁!18年人均年工资都82461元了,比较之下,路上查车的人一看自己比平均数还差了一截,加紧查!国企总负债68万亿,油价还得往上涨!运输成本就高了!商铺房东,房价这么高,租金回报率2%不到,房租得涨!零售商没办法,羊毛出在羊身上,加价!城市管理者,农产品卖不掉与我无关,农民摆摊会影响市容,有时还会造成交通堵塞,搞不好会镸饭碗和乌纱,不准!由此,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水果就得这个价,反正大家都有钱,没钱的吃什么水果,有饭吃就不错了!中间商,零售价都翻倍了,再上涨生意可就要断了,虽然运输成本高,但我做这行比别人不知辛苦多少倍,按平均工资2倍算不为过吧?如此反推下来,只能压压果农的价了,谁叫你背后没人说话,就算多给点你们也是最低一等了,何不如少给点,回头自己好买包烟抽!就象有人说农村老人不该提高养老金标准一样:农村人不要用什么钱,拿了钱也没地方去用,100元/月够了!

如此…如此……,要不然,把果树砍了?


用户54187902917


水果蔬菜生鲜滞销烂在地里,外面的价格却居高不下让普通百姓消费不起,是什么原因?

一边是丰收的喜悦一边是因滞销烂掉的心疼,真的是冰火两重天,刚来到天堂马上就又掉到地狱。

农产品形成大规模滞销的时候其实应该追究相当官员的责任,因为他们的不作为,如果由他们牵头成立合作社或者寻找大的有资质电商入驻就会是双赢的局面。

所以农产品种植养殖到了一定规模就要成立合作社,可以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寻找销售渠道,人多力量大。

为什么你们直接烂在地里而我们却吃不起,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采摘挑选包装运输再到销售到最后到老百姓桌上经过一层层的手,价格一路上调,到最后的局面就是想买的买不起,想卖的卖不掉。

普通百姓线下卖不出,线上又没有经验没有能力卖,偶尔卖出一单又邮费很贵。

这时候如果由合作社或者专业电商或者大网红来负责销售一切将迎刃而解,因为他们的销量大能够谈下非常低的快递价格,而且中间少了很多环节能大大节约成本,这样农户的产品可以卖到全国各地根本不愁卖,吃的人也不用担心买不起,当地官员又因为帮农户找到了销售渠道带领当地人民致富做出功绩,一举多得。


义乌小龚


这是经济规律,“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是知道的,一碰到具体事就迷茫了。

烂在地里要比烂在市场里更好一些。举例说,我专卖优质的,一百斤挣一百元,你卖次点的二三百斤挣一百元,哪个更合算?(当然,消费者有层次,市场可选择,卖啥都自便)

市场是逐利的,不是扶贫机构。

政府有责任提供服务。比如提供信息,疏通渠道等等,却不可干预市场,以前有教训。

一个纯朴厚道的农民要变成一个精明的商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学会的。

努力向市场学习,抱怨没用。


农哥深耕人生


一边是果农水果烂地里,一边是市民高呼吃不起水果。中间谁捣鬼了?有人说贩子,难道果农宁愿烂地里也不五角钱不原意卖给贩子吗?贩子就算是用最低的价格买下果农的苹果往那销售了,超市就算是都想全要。超市能把这些贩子的苹果全能储存了吗?不可能。:那么这些贩子除了一部分批发给超市,那剩下大量的苹果批发给谁了?


用户100460892779


大家都说是中间商的问题,我来说一下,地头的货源是便宜,可中间环节呢?这里面包括运输,人工,等各种环节,再有就是现在各个城市都不让农民自己去城里销售了,市民吃不到第一手新鲜的果菜,零售的菜贩子租柜台一年要好几万,这些都是要从老百姓身上出,这是一个综合问题,并不是单一一个环节的事!


蓝心累了


中国农产品流通存在严重问题:

1、农民单打独斗靠天吃饭,不了解市场需求,不了解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解决措施:

(1)乡村政府有所作为,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政府帮助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了解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

2、农产品流通单打独斗,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流通时间长损耗大,费用太高。解决措施:

(1)国家鼓励建立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给予补贴。

(2)国家规定所有农产品流通建立绿色通道,费用全免,包括高速免费,降低农产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


用户3470888007550


记得前几年大蒜就是这样的都说库存很多可是价格却迟迟下不来,就是中间环节垄断的问题!有人赚了,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现在就是需要产销一条龙,才能让产品质量和销量,价格,都上去!可是问题又来了,要想一条龙也不容易,就说吃的水果吧,果农都是以户为单位的,一户种植面积小,产量就少都觉得自己去卖不划算,去了运输费什么不够费事的,大家都这么想就自己把自己坑了,如果联合起来,搞个联盟,自己生产自己卖,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个人想法不喜勿喷!大家可以讨论!


手机用户5790733895黑


我做过几年水果生意,市场和平台不是一回事,果农的水果拉到批发市场有很多难言之语,批发的摊位,发货的工人,还有许多不良的商人,各种不合理的费用,难以入场,就算你进了批发市场,也叫你有货买不出去,通道几辆三轮车给你,堵上,有人要进你的货,会有人说这货他全要了,这就是现实的批发市场的现状,什么市场管理,工商,有几个人,所以市民吃点高价农产品是必然的。


三平908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农民进城没有摊位,流动卖农产品城管执法人员又不让卖。这样就只好让小商贩把进货价压得死死的,而且卖出价也必须抬得高高的。不然的话摊位费用由谁来付。


用户5730083738441


十年前的事,家里一亲戚闲聊时得知异地生鲜价格差距很大,算计了下感觉利润巨大,于是联系朋友一起拉了一车到异地销售,全都算好了准能赚不少,结果到了当地市场就有人过来谈条件,要以极低的价格收货,不肯卖的话就有七八个人围着车不让卖货。报警了也没用,扣车扣人,处理完一车生鲜都烂了。这只是多种因素之一,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归根到底价格永远是人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