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水果,蔬菜,生鮮滯銷爛地頭,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到底是什麼原因?

紫藤海外事務服務


一是沒有屬地保護。如果每樣水果包括其他農產品都有固定的地域市場和價格,果農的收入穩定了,零售價格也低了。現在是一團糟,亂搞,都想一口吃成胖子。果農想發財,規模無限放大,中間商想發財,儘可能的壓低收購價,零售商想賺錢,不得不提高銷售價,到客戶手上的價格不高才怪!正常情況下都如此,氣象異常更甚。

二是形勢所逼。貨幣超發,人心都變得浮躁!18年人均年工資都82461元了,比較之下,路上查車的人一看自己比平均數還差了一截,加緊查!國企總負債68萬億,油價還得往上漲!運輸成本就高了!商鋪房東,房價這麼高,租金回報率2%不到,房租得漲!零售商沒辦法,羊毛出在羊身上,加價!城市管理者,農產品賣不掉與我無關,農民擺攤會影響市容,有時還會造成交通堵塞,搞不好會镸飯碗和烏紗,不準!由此,擺在消費者面前的水果就得這個價,反正大家都有錢,沒錢的吃什麼水果,有飯吃就不錯了!中間商,零售價都翻倍了,再上漲生意可就要斷了,雖然運輸成本高,但我做這行比別人不知辛苦多少倍,按平均工資2倍算不為過吧?如此反推下來,只能壓壓果農的價了,誰叫你背後沒人說話,就算多給點你們也是最低一等了,何不如少給點,回頭自己好買包煙抽!就象有人說農村老人不該提高養老金標準一樣:農村人不要用什麼錢,拿了錢也沒地方去用,100元/月夠了!

如此…如此……,要不然,把果樹砍了?


用戶54187902917


水果蔬菜生鮮滯銷爛在地裡,外面的價格卻居高不下讓普通百姓消費不起,是什麼原因?

一邊是豐收的喜悅一邊是因滯銷爛掉的心疼,真的是冰火兩重天,剛來到天堂馬上就又掉到地獄。

農產品形成大規模滯銷的時候其實應該追究相當官員的責任,因為他們的不作為,如果由他們牽頭成立合作社或者尋找大的有資質電商入駐就會是雙贏的局面。

所以農產品種植養殖到了一定規模就要成立合作社,可以統一質量統一價格統尋找銷售渠道,人多力量大。

為什麼你們直接爛在地裡而我們卻吃不起,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採摘挑選包裝運輸再到銷售到最後到老百姓桌上經過一層層的手,價格一路上調,到最後的局面就是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

普通百姓線下賣不出,線上又沒有經驗沒有能力賣,偶爾賣出一單又郵費很貴。

這時候如果由合作社或者專業電商或者大網紅來負責銷售一切將迎刃而解,因為他們的銷量大能夠談下非常低的快遞價格,而且中間少了很多環節能大大節約成本,這樣農戶的產品可以賣到全國各地根本不愁賣,吃的人也不用擔心買不起,當地官員又因為幫農戶找到了銷售渠道帶領當地人民致富做出功績,一舉多得。


義烏小龔


這是經濟規律,“物以稀為貴”大家都是知道的,一碰到具體事就迷茫了。

爛在地裡要比爛在市場裡更好一些。舉例說,我專賣優質的,一百斤掙一百元,你賣次點的二三百斤掙一百元,哪個更合算?(當然,消費者有層次,市場可選擇,賣啥都自便)

市場是逐利的,不是扶貧機構。

政府有責任提供服務。比如提供信息,疏通渠道等等,卻不可干預市場,以前有教訓。

一個純樸厚道的農民要變成一個精明的商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會學會的。

努力向市場學習,抱怨沒用。


農哥深耕人生


一邊是果農水果爛地裡,一邊是市民高呼吃不起水果。中間誰搗鬼了?有人說販子,難道果農寧願爛地裡也不五角錢不原意賣給販子嗎?販子就算是用最低的價格買下果農的蘋果往那銷售了,超市就算是都想全要。超市能把這些販子的蘋果全能儲存了嗎?不可能。:那麼這些販子除了一部分批發給超市,那剩下大量的蘋果批發給誰了?


用戶100460892779


大家都說是中間商的問題,我來說一下,地頭的貨源是便宜,可中間環節呢?這裡麵包括運輸,人工,等各種環節,再有就是現在各個城市都不讓農民自己去城裡銷售了,市民吃不到第一手新鮮的果菜,零售的菜販子租櫃檯一年要好幾萬,這些都是要從老百姓身上出,這是一個綜合問題,並不是單一一個環節的事!


藍心累了


中國農產品流通存在嚴重問題:

1、農民單打獨鬥靠天吃飯,不瞭解市場需求,不瞭解供求關係,導致農產品供大於求。解決措施:

(1)鄉村政府有所作為,組織農民建立合作社,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2)政府幫助合作社建立電商平臺,瞭解市場需求,加大宣傳力度。

2、農產品流通單打獨鬥,不能形成規模效應。流通時間長損耗大,費用太高。解決措施:

(1)國家鼓勵建立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給予補貼。

(2)國家規定所有農產品流通建立綠色通道,費用全免,包括高速免費,降低農產品損耗,降低流通費用。


用戶3470888007550


記得前幾年大蒜就是這樣的都說庫存很多可是價格卻遲遲下不來,就是中間環節壟斷的問題!有人賺了,不是生產者也不是消費者!現在就是需要產銷一條龍,才能讓產品質量和銷量,價格,都上去!可是問題又來了,要想一條龍也不容易,就說吃的水果吧,果農都是以戶為單位的,一戶種植面積小,產量就少都覺得自己去賣不划算,去了運輸費什麼不夠費事的,大家都這麼想就自己把自己坑了,如果聯合起來,搞個聯盟,自己生產自己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個人想法不喜勿噴!大家可以討論!


手機用戶5790733895黑


我做過幾年水果生意,市場和平臺不是一回事,果農的水果拉到批發市場有很多難言之語,批發的攤位,發貨的工人,還有許多不良的商人,各種不合理的費用,難以入場,就算你進了批發市場,也叫你有貨買不出去,通道幾輛三輪車給你,堵上,有人要進你的貨,會有人說這貨他全要了,這就是現實的批發市場的現狀,什麼市場管理,工商,有幾個人,所以市民吃點高價農產品是必然的。


三平908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農民進城沒有攤位,流動賣農產品城管執法人員又不讓賣。這樣就只好讓小商販把進貨價壓得死死的,而且賣出價也必須抬得高高的。不然的話攤位費用由誰來付。


用戶5730083738441


十年前的事,家裡一親戚閒聊時得知異地生鮮價格差距很大,算計了下感覺利潤巨大,於是聯繫朋友一起拉了一車到異地銷售,全都算好了準能賺不少,結果到了當地市場就有人過來談條件,要以極低的價格收貨,不肯賣的話就有七八個人圍著車不讓賣貨。報警了也沒用,扣車扣人,處理完一車生鮮都爛了。這只是多種因素之一,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歸根到底價格永遠是人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