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关雎》中的“君子”指的是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hǎo)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xìng)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w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寐mèi)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mào)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那么问题来了,诗里的“君子”指的是谁呢?是特指某位追求爱情的邻家大男孩,还是泛指爱情中的所有青年男子?

要知道,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意思就是敲起钟鼓来取悦这位淑女。

这里的“钟”,指的就是编钟。编钟是古代庙堂之上的正声雅乐,黄钟大吕,庄重典雅,备极威严。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曾侯乙编钟

编钟既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礼器,总而言之,在古代那可是国之重器,只有天子和诸侯在重大场合才能使用,如征战、祭祀、天子诸侯大婚等。

老百姓用了,是要杀头的。所以,《关雎》诗里这位敢于用钟鼓来取悦淑女的“君子”,不可能是一般男子。

实际上,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周文王,这首诗的原意讲的就是他求娶他的妻子太姒的过程。

关于这段爱情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文王的爷爷奶奶

周文王的远祖可是大名鼎鼎,就是上古时代发明农业、教人种地的那个后稷(jì)。后稷的子孙做过官,但后来家道中落,辗转飘零,流落到了西北方的犬戎地区,成为周部落的首领。

犬戎是中国当时西北部的游牧民族,非常强悍,“犬戎”是中原地区对他们的蔑称。

到了周文王的爷爷这一代,犬戎来攻打周部落,想得到财物。周爷爷叫古公亶(dǎn)父,他心肠很好,怕自己的百姓受伤,就把财物给了犬戎,想要息事宁人。

没想到犬戎贪得无厌,过了一阵儿又来攻打,而且变本加厉的想要得到土地和人口。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游牧民族骑兵

老百姓非常愤怒,想要迎战。周爷爷古公亶父叹息着说:“对老百姓来说,我和犬戎谁当首领都一样过日子,我怎能为了保住自己的首领之位,让老百姓去送死呢”。

于是周爷爷带着亲人离开了犬戎地区,翻山越岭,来到岐山脚下定居。

老百姓听说后,感动得流泪,都扶老携幼的追随他到了岐山脚下。周边国家的人听说古公亶父这样仁慈,也都纷纷来投奔他。

由于长期居住在犬戎地区,周人的生活习俗已经游牧化了,住的是帐篷,喝的是羊奶。

到岐山安定下来之后,周爷爷开始带领大家修筑城郭,建造房子,种植粮食,摒弃了犬戎习俗,重新回归文明。

这时,周爷爷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迎娶了他的妻子太姜。啊?周爷爷多大岁数了还娶妻?别误会,那时候周爷爷还是年轻小伙子呢。

太姜

非常贤德,而且很有才干。史籍记载,周爷爷每次遇到大事,都要和太姜商量,太姜总能给他出好主意。周爷爷在太姜的辅佐下,把周部落治理的日益兴旺。

这段故事,在《诗经·大雅·绵》里就有记载: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yuán)及姜女,聿(yù)来胥(xū)宇。

文王的爸爸妈妈

周爷爷和周奶奶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最贤能。

在古代,如果有四个儿子,就按照伯、仲、叔、季来排行;如果三个儿子,就按照伯、仲、季来排。根据排行,周爷爷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叫历。

按照当时的宗法制度,周爷爷应该立大儿子为接班人,可周爷爷觉得小儿子季历最贤能,在立长和立贤之间,老爷子犯了难。

正在犹豫的时候,季历也长大了,该结婚了。周爷爷给季历娶了个妻子,叫任。

太任也非常贤德,勤俭仁厚,而且跟她的婆婆姜一样,名字里也有个“”字。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太任“葛覃亲采”故事图

婚后不久,太任就怀孕了。怀孕期间,太任“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胎教,太任也是世界胎教第一人。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清代的图书插画《太任胎教图》

季历和妻子太任给周爷爷生了个孙子。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天上有一只红鸟飞来,嘴里还衔着一封红色的书卷(丹书),一直飞到婴儿出生的房门前,放下丹书就飞走了。

众人打开一看,书里的意思是说:

恭敬上天而不懈怠者吉祥,怠慢上天而不恭敬者灭亡。奉行道义而克制私欲者天下人都会跟从他,满足私欲而抛弃道义者终无善果。以仁义取天下,又能以仁义守天下,可以传之百世;以暴力取天下,而以仁义守天下,可以传十世;以暴力取天下,又以暴力守天下,则只能传一世。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中国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既是对君主的忠告,也是给暴君下达的死亡通知书。

比如秦朝和隋朝,以暴力取天下,以暴力治天下,二世而亡;唐宋元明清,以暴力取天下,以仁义治天下,基本都传了十代左右。

这件事在《史记·周本纪》和《尚书》里都有明确记载,是真是假只能由读者自己判断了。

话说周爷爷看到这样的祥瑞,高兴极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能让我们周国繁荣昌盛啊!我就给他起个名字叫‘昌’吧。”

周爷爷姓姬,于是这个孩子就叫姬昌。

周爷爷的大儿子、二儿子一看,知道父亲喜欢姬昌,想要把君位传给小儿子,然后再传给这个孙子,但又不忍心废长立幼。

大儿子、二儿子很善良,也很孝顺。两人一商量,咱俩也别让咱爸犯难了,咱俩离家出走吧,这样咱小弟不就成老大了嘛。

于是两人远走高飞,逃到了南方今天的江苏一带,当时还是未开化的荒蛮地区。

为了表示两人永远不回周国争夺君位的决心,兄弟二人“断发纹身”,意思就是剃了秃头,并在身上刺上纹身。

这是当时野蛮地区才有的风俗,二人这样做是表示自己已经是蛮夷了,没有资格再继承文明国家的君位了。

当地的人虽然没文化,但也被兄弟二人的义举深深感动,于是奉他们为国君,这个国家就叫“吴国”,后来鼎鼎大名的吴王夫差就是他们的后代。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周爷爷的大儿子叫泰伯,这是江苏泰伯庙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泰伯德让天下

周爷爷悲伤之余,只好立了小儿子季历为君。

季历死后,周爷爷最疼爱的孙子姬昌即位,姬昌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文王。

姬昌和太姒的浪漫邂逅

姬昌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渭水之滨第一次遇见了太姒,顿时感觉惊为天人。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渭水邂逅

太姒高贵的气质和惊人的美貌,在《诗经·大雅·大明》篇里有明确的记载,说她:

“大邦有子,伣(qiàn)天之妹”。

意思就是她出身高贵,是大国的公主,而且长得好像天女下凡,美若天仙。伣,就是“好比、如同”的意思。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渭水边的惊鸿一瞥,让姬昌从此再不能忘,寤寐求之。求之不得,不禁辗转反侧。

经人打听,姬昌得知她是莘国公主太姒,仁爱明理,俭朴有德。这次浪漫的邂逅,从此注定了两人一生的姻缘。

关于这次浪漫的邂逅,《诗经》里也有明确的记载: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hé)之阳,在渭之涘(sì)。

初载,就是“初始”的意思,指年轻的时候。洽(hé),是一条河的名称。阳,是指洽水的北边,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涘,是“水边”的意思。

这段诗句的意思就是说:

文王年轻的时候,上天给他安排了一段好姻缘(天作之合),就在那洽水的北边,渭水的岸边上。

成语“天作之合”,就出自这里。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陕西洽川,周文王与太姒“天作之合”雕像

文王迎娶太姒

太姒这样的一位“窈窕淑女”,当然是姬昌的好配偶(好逑)了。姬昌决定托人向莘国求亲。

莘国早听说过周国的姬昌生有祥瑞,当下欣然同意。

古代男女结婚之前要先占卜双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吉祥。结果发现,姬昌和太姒的结合,乃是“上上大吉”。

于是,双方约定好了日期,让姬昌亲自到渭水边上,迎娶自己的新娘。

这一点,《诗经》里记载说是: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文,是指占卜时得到的文辞。厥,就是“其、他”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上天的卜辞表明他们的婚姻非常吉祥,文王亲自到渭水之边迎娶自己的新娘。

文王的迎亲队伍来到渭水之滨,结果一看之下却犯了难。

原来河上没有桥梁。迎亲队伍这么多人可怎么过河呢?又怎样把新娘子接过来呢?总不能游来游去的吧,就算是弄个小船儿也还是寒酸了点。

文王当机立断,把所有的船都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造一座浮桥。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踏着浮桥过河,把新娘子太姒接了过来。

周文王的爱情!文王与《诗经·关雎》那些事儿

造舟为梁

这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浮桥,《诗经·大雅·大明》篇里记载道:

造舟为梁,丕显其光。

丕显,就是“大显”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

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迎亲,婚礼隆重大显荣光。

看来文王结婚也是要讲排场的。

文王和太姒结婚之后,生活的非常幸福,太姒给文王生了十个儿子,其中长子伯邑考遇害早逝,次子姬发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四子姬旦就是后来的周公,他们两位都是儒家的圣人。

太姒是一位圣人的妻子,两位圣人的母亲。作为一个传统女性,没有比这更大的荣耀了。

巧合的是,太姒的名字当中,跟婆婆“太任”、婆婆的婆婆“太姜”一样,都有个“太”字。

为了纪念她们,后世的男人就把自己的妻子称作“太太”,以此赞美自己的妻子跟她们三位一样贤德。

结语

孔子在编纂《诗经》的时候,把《关雎》这首诗作为诗经305篇的开篇之首,是有讲究的。

儒家认为,男女之间的夫妻关系是人伦之始,人类正是因为先有了“夫妻”,才有了后面派生出来的父子、兄弟、姐妹、朋友、君臣等一切其他伦理关系。

把《关雎》放在诗经之首,体现了中国的先人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正所谓男婚女嫁,人之常情,礼所不禁。

但孔子又担心人们过度沉迷于男女情欲,纵欲宣淫,所以借助周文王求娶太姒这个故事作为榜样,告诫人们要发乎情,止乎礼。

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八个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八个字既是青年男女该有的正确爱情观,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对文学、音乐、绘画、歌舞、戏曲等一切艺术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最高评价标准。

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找不到比这更高雅的艺术准则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