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關雎》中的“君子”指的是誰?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hǎo)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xìng)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w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寐mèi)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mào)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可以說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那麼問題來了,詩裡的“君子”指的是誰呢?是特指某位追求愛情的鄰家大男孩,還是泛指愛情中的所有青年男子?

要知道,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是“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意思就是敲起鐘鼓來取悅這位淑女。

這裡的“鍾”,指的就是編鐘。編鐘是古代廟堂之上的正聲雅樂,黃鐘大呂,莊重典雅,備極威嚴。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曾侯乙編鐘

編鐘既是一種樂器,也是一種禮器,總而言之,在古代那可是國之重器,只有天子和諸侯在重大場合才能使用,如征戰、祭祀、天子諸侯大婚等。

老百姓用了,是要殺頭的。所以,《關雎》詩裡這位敢於用鐘鼓來取悅淑女的“君子”,不可能是一般男子。

實際上,這裡的“君子”指的就是周文王,這首詩的原意講的就是他求娶他的妻子太姒的過程。

關於這段愛情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文王的爺爺奶奶

周文王的遠祖可是大名鼎鼎,就是上古時代發明農業、教人種地的那個后稷(jì)。后稷的子孫做過官,但後來家道中落,輾轉飄零,流落到了西北方的犬戎地區,成為周部落的首領。

犬戎是中國當時西北部的遊牧民族,非常強悍,“犬戎”是中原地區對他們的蔑稱。

到了周文王的爺爺這一代,犬戎來攻打周部落,想得到財物。周爺爺叫古公亶(dǎn)父,他心腸很好,怕自己的百姓受傷,就把財物給了犬戎,想要息事寧人。

沒想到犬戎貪得無厭,過了一陣兒又來攻打,而且變本加厲的想要得到土地和人口。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遊牧民族騎兵

老百姓非常憤怒,想要迎戰。周爺爺古公亶父嘆息著說:“對老百姓來說,我和犬戎誰當首領都一樣過日子,我怎能為了保住自己的首領之位,讓老百姓去送死呢”。

於是周爺爺帶著親人離開了犬戎地區,翻山越嶺,來到岐山腳下定居。

老百姓聽說後,感動得流淚,都扶老攜幼的追隨他到了岐山腳下。周邊國家的人聽說古公亶父這樣仁慈,也都紛紛來投奔他。

由於長期居住在犬戎地區,周人的生活習俗已經遊牧化了,住的是帳篷,喝的是羊奶。

到岐山安定下來之後,周爺爺開始帶領大家修築城郭,建造房子,種植糧食,摒棄了犬戎習俗,重新迴歸文明。

這時,周爺爺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迎娶了他的妻子太姜。啊?周爺爺多大歲數了還娶妻?別誤會,那時候周爺爺還是年輕小夥子呢。

太姜

非常賢德,而且很有才幹。史籍記載,周爺爺每次遇到大事,都要和太姜商量,太姜總能給他出好主意。周爺爺在太姜的輔佐下,把周部落治理的日益興旺。

這段故事,在《詩經·大雅·綿》裡就有記載:

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yuán)及姜女,聿(yù)來胥(xū)宇。

文王的爸爸媽媽

周爺爺和周奶奶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最賢能。

在古代,如果有四個兒子,就按照伯、仲、叔、季來排行;如果三個兒子,就按照伯、仲、季來排。根據排行,周爺爺給自己的小兒子取名叫歷。

按照當時的宗法制度,周爺爺應該立大兒子為接班人,可週爺爺覺得小兒子季歷最賢能,在立長和立賢之間,老爺子犯了難。

正在猶豫的時候,季歷也長大了,該結婚了。周爺爺給季歷娶了個妻子,叫任。

太任也非常賢德,勤儉仁厚,而且跟她的婆婆姜一樣,名字裡也有個“”字。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太任“葛覃親採”故事圖

婚後不久,太任就懷孕了。懷孕期間,太任“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這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胎教,太任也是世界胎教第一人。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清代的圖書插畫《太任胎教圖》

季歷和妻子太任給周爺爺生了個孫子。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天上有一隻紅鳥飛來,嘴裡還銜著一封紅色的書卷(丹書),一直飛到嬰兒出生的房門前,放下丹書就飛走了。

眾人打開一看,書裡的意思是說:

恭敬上天而不懈怠者吉祥,怠慢上天而不恭敬者滅亡。奉行道義而剋制私慾者天下人都會跟從他,滿足私慾而拋棄道義者終無善果。以仁義取天下,又能以仁義守天下,可以傳之百世;以暴力取天下,而以仁義守天下,可以傳十世;以暴力取天下,又以暴力守天下,則只能傳一世。

短短几句話,道出了中國王朝更替的普遍規律,既是對君主的忠告,也是給暴君下達的死亡通知書。

比如秦朝和隋朝,以暴力取天下,以暴力治天下,二世而亡;唐宋元明清,以暴力取天下,以仁義治天下,基本都傳了十代左右。

這件事在《史記·周本紀》和《尚書》裡都有明確記載,是真是假只能由讀者自己判斷了。

話說周爺爺看到這樣的祥瑞,高興極了。他說:“這個孩子一定能讓我們周國繁榮昌盛啊!我就給他起個名字叫‘昌’吧。”

周爺爺姓姬,於是這個孩子就叫姬昌。

周爺爺的大兒子、二兒子一看,知道父親喜歡姬昌,想要把君位傳給小兒子,然後再傳給這個孫子,但又不忍心廢長立幼。

大兒子、二兒子很善良,也很孝順。兩人一商量,咱倆也別讓咱爸犯難了,咱倆離家出走吧,這樣咱小弟不就成老大了嘛。

於是兩人遠走高飛,逃到了南方今天的江蘇一帶,當時還是未開化的荒蠻地區。

為了表示兩人永遠不回周國爭奪君位的決心,兄弟二人“斷髮紋身”,意思就是剃了禿頭,並在身上刺上紋身。

這是當時野蠻地區才有的風俗,二人這樣做是表示自己已經是蠻夷了,沒有資格再繼承文明國家的君位了。

當地的人雖然沒文化,但也被兄弟二人的義舉深深感動,於是奉他們為國君,這個國家就叫“吳國”,後來鼎鼎大名的吳王夫差就是他們的後代。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周爺爺的大兒子叫泰伯,這是江蘇泰伯廟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泰伯德讓天下

周爺爺悲傷之餘,只好立了小兒子季歷為君。

季歷死後,周爺爺最疼愛的孫子姬昌即位,姬昌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周文王。

姬昌和太姒的浪漫邂逅

姬昌年輕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渭水之濱第一次遇見了太姒,頓時感覺驚為天人。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渭水邂逅

太姒高貴的氣質和驚人的美貌,在《詩經·大雅·大明》篇裡有明確的記載,說她:

“大邦有子,俔(qiàn)天之妹”。

意思就是她出身高貴,是大國的公主,而且長得好像天女下凡,美若天仙。俔,就是“好比、如同”的意思。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渭水邊的驚鴻一瞥,讓姬昌從此再不能忘,寤寐求之。求之不得,不禁輾轉反側。

經人打聽,姬昌得知她是莘國公主太姒,仁愛明理,儉樸有德。這次浪漫的邂逅,從此註定了兩人一生的姻緣。

關於這次浪漫的邂逅,《詩經》裡也有明確的記載: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hé)之陽,在渭之涘(sì)。

初載,就是“初始”的意思,指年輕的時候。洽(hé),是一條河的名稱。陽,是指洽水的北邊,在古代,山南水北謂之陽。涘,是“水邊”的意思。

這段詩句的意思就是說:

文王年輕的時候,上天給他安排了一段好姻緣(天作之合),就在那洽水的北邊,渭水的岸邊上。

成語“天作之合”,就出自這裡。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陝西洽川,周文王與太姒“天作之合”雕像

文王迎娶太姒

太姒這樣的一位“窈窕淑女”,當然是姬昌的好配偶(好逑)了。姬昌決定託人向莘國求親。

莘國早聽說過周國的姬昌生有祥瑞,當下欣然同意。

古代男女結婚之前要先佔卜雙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吉祥。結果發現,姬昌和太姒的結合,乃是“上上大吉”。

於是,雙方約定好了日期,讓姬昌親自到渭水邊上,迎娶自己的新娘。

這一點,《詩經》裡記載說是:

文定厥祥,親迎於渭。

文,是指占卜時得到的文辭。厥,就是“其、他”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說:

上天的卜辭表明他們的婚姻非常吉祥,文王親自到渭水之邊迎娶自己的新娘。

文王的迎親隊伍來到渭水之濱,結果一看之下卻犯了難。

原來河上沒有橋樑。迎親隊伍這麼多人可怎麼過河呢?又怎樣把新娘子接過來呢?總不能游來游去的吧,就算是弄個小船兒也還是寒酸了點。

文王當機立斷,把所有的船都連接起來,上面鋪上木板,造一座浮橋。迎親隊伍浩浩蕩蕩的踏著浮橋過河,把新娘子太姒接了過來。

周文王的愛情!文王與《詩經·關雎》那些事兒

造舟為梁

這是人類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浮橋,《詩經·大雅·大明》篇裡記載道:

造舟為梁,丕顯其光。

丕顯,就是“大顯”的意思。這句話就是說:

造船相連作橋渡河去迎親,婚禮隆重大顯榮光。

看來文王結婚也是要講排場的。

文王和太姒結婚之後,生活的非常幸福,太姒給文王生了十個兒子,其中長子伯邑考遇害早逝,次子姬發就是後來的周武王,四子姬旦就是後來的周公,他們兩位都是儒家的聖人。

太姒是一位聖人的妻子,兩位聖人的母親。作為一個傳統女性,沒有比這更大的榮耀了。

巧合的是,太姒的名字當中,跟婆婆“太任”、婆婆的婆婆“太姜”一樣,都有個“太”字。

為了紀念她們,後世的男人就把自己的妻子稱作“太太”,以此讚美自己的妻子跟她們三位一樣賢德。

結語

孔子在編纂《詩經》的時候,把《關雎》這首詩作為詩經305篇的開篇之首,是有講究的。

儒家認為,男女之間的夫妻關係是人倫之始,人類正是因為先有了“夫妻”,才有了後面派生出來的父子、兄弟、姐妹、朋友、君臣等一切其他倫理關係。

把《關雎》放在詩經之首,體現了中國的先人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礎。正所謂男婚女嫁,人之常情,禮所不禁。

但孔子又擔心人們過度沉迷於男女情慾,縱慾宣淫,所以藉助周文王求娶太姒這個故事作為榜樣,告誡人們要發乎情,止乎禮。

孔子對《關雎》的評價是八個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這八個字既是青年男女該有的正確愛情觀,也是中國幾千年來對文學、音樂、繪畫、歌舞、戲曲等一切藝術創作的最高指導原則和最高評價標準。

即使從世界範圍來看,也找不到比這更高雅的藝術準則了,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