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我国文学史的开篇之作,尽显中国文化的灿烂。短短80个字富含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比兴”与“叠词”犹如神来之笔,将男子的内心思绪展露无遗,娓娓道来。全诗读罢,恰如御寇之言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之感,令人艳羡的爱情恍若隔世一般的初恋,在脑海中回味飘荡。然而很多人却没有明白《关雎》真正的含义,它所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一套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关雎》: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诗中的人物情感变化,很容易令人误解它描写的就是爱情

《关雎》全诗分成五大行,每一行都运用了一次比兴手法,通过前者引出后者,如第一行借听到栖息在水边关关和鸣的伴侣雎鸠来引出男子也要找一个美好的女子。

第二行读后会让人误以为是一个男子在种满荇菜的地里见到了心仪的女子,并非如此。它同样是比兴,只是为了表现出男子见到心仪女子时的思虑,如此淑女,该不该去追求呢?就像这些荇菜,我该不该去采摘呢?左右流之,恰恰表现出了男子在流连思虑,好似他的内心已经被女子打动了。

《关雎》: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第四行依然是比兴,左右采之意味着男子经历了彻夜辗转难眠的思虑后,下定决心去采荇菜也就等同于要去追求令他心动的女子了。所以,既然做好了追求的打算,就引出一下句琴瑟友之了,也就是追女孩子的方法。同时,左右采之也有另一番写味,好似男子在追求女子时的紧张不安,因为紧张便不知所措左右乱采了,其秒处又是一语双关

第五行描写的是男子已经将女子追到手了,左右芼之的意思是对荇菜精心地摘取,这也就意味着男子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得到了女子的芳心,接着便引出钟鼓乐之,以示庆贺。这一句写出了男子的喜悦之感。

从思量要不要去追到追时的紧张不安,再到追到手的喜悦,这一过程将男子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恰巧是爱情的样子,是每一个要经历爱情的平凡男子追求爱情的样子,因此只要是读过《关雎》的人便会发出一样的共鸣:这就是我的爱情。然而,正因为这个共鸣点,几乎令很多人都误解了它原来的本意。

《关雎》: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关雎》并非民间小诗,而是封建贵族歌颂婚姻的产物

这首诗的第一行就出现了“君子”一词,什么是君子?古人云何谓君子,道德文章并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才兼备,不光要有高尚的品格,还要有优秀的学识。而这首诗是产自先秦时期,那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读到书的,不是私塾满地开,而是官学才兴起,所以能读书的人都来自贵族阶层。

因此,《关雎》只是贵族们口中的“风雅颂”。

同样“琴瑟”与“钟鼓”二词也能更有力地佐证《关雎》是封建贵族歌颂的产物。在《庄子》一书中有一词叫“鼓盆而歌”,这说的是那时候没钱的人办喜事敲的是盆,不是鼓。而钟鼓也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拥有。


《关雎》: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那么,又为何说《关雎》歌颂的是婚姻呢?

孟子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封建礼教残存上千年的婚姻观,早在孟子的时代就有了。孔孟之道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极其重视周礼,这也意味着歌颂出《关雎》时代的贵族们也是秉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所以,它所要表达的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美好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观。

《关雎》反映的是不是婚姻观,就藏在最后的四个字“钟鼓乐之”之中。它正与鼓盆而歌产生强烈对比,穷人的婚姻是敲盆,而贵族的婚姻不就是敲钟击鼓奏乐吗?所谓“钟鼓乐之”是也!所以,诗的主题是婚姻,《关雎》所要要歌颂的就是封建贵族的婚姻。

其实,开篇的关关雎鸠也折射出《关雎》要表达的是婚姻,关关和鸣的鸟除了拥有缠绵的爱情,还有相守一生的婚姻。朱熹云:雎鸠,生有定偶而不相乱;意味着雎鸠生下来配偶就已经注定了,而且一生都不会分离。

所谓雎鸠就是比兴,从来引出《关雎》全诗要表达的婚姻的样子,进一步阐述出每个人一生的配偶都是注定的,来宣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关雎》:描写的并非一般爱情,而是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再将婚姻观放眼全诗恰恰体现出《关雎》就是一套妥妥的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男取贤惠之妻,女嫁翩翩君子。参差荇菜好比模样不同的女子,等待男子的追求,就像古代父母为儿子挑贤惠的媳妇,拿来女子画册让儿子逐个挑选(左右流之)。接着儿子挑中了,结果女子不答应了,这便是《关雎》第三句表达的内容(求之不得)。为什么女子不答应,因为女子要证明你是不是一个君子,君子要有才,所谓古代女子都喜欢有才的男子就是这个理。因此,男子要证明自己是不是君子,便向女子精心地弹琴鼓瑟(琴瑟友之)。女子得知男子是位君子,就答应与他成婚,最后便钟鼓乐之。

所以,这就是《关雎》,它并非爱情的样子,而是一套封建礼教的婚姻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