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北伐只提恢复疆土,而不提迎回二帝,能否免遭被害?

血精灵王子凯尔萨斯


没用的,只要岳飞一直打胜仗,那他的结局基本上就是注定一死了。

岳飞的死,直接来看是皇帝操纵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却是赵氏王朝的维护统治手段的折射,因此这无关乎岳飞提出怎样的计划,只要他岳飞打了胜仗,那他就是必死无疑了。


为何只要打胜仗岳飞就一定要死呢?

这是要从赵氏皇朝的登基开始说起,宋朝第一任黄赵匡胤,原本是北周大将,结果后来自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皇帝。

正是因为他们老赵家的黑历史一直提醒在后代子孙,武人却不能掌兵,这也就是宋朝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表现。


所以我们发现宋朝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带兵打仗都是文人的事。武人基本就被冷落了,有者这样的历史黑迹在,所以宋朝对于武人那是绝对时时刻刻的提防着。

其实宋高宗也是这一样的心思,他怕岳飞的武功太高了,这样就会有足够的威望,机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他怕岳飞会取而代之,毕竟他老赵家就是这样上位的。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允许岳飞继续带兵了,而岳飞很显然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因此他死定了。



岳飞的一线生机就是狠狠的打一次败仗,岳飞如果败得越惨,那他活命的机会就越大,虽然以后可能都没有带兵打仗的机会,但是这是唯一的一线生机。


这个历史很正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岳飞被杀是一系列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迎二圣”是最主要原因,其实是断章取义,没有将语句放在大环境下分析。



迎回二圣是宋高宗提出的说法

赵构在即位诏书中写道:同徯两宫之复。也算是作为一条国策方针,为此事定调。虽然有些欲盖弥汗的意思,投机之臣《乞出师札子》中明确写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是站在赵构的角度,只提了“太上皇”而将钦宗归在“天眷”之列,就是想让高宗“高枕无忧”。事实上,关于二帝归来后是否会动摇赵构的地位,千百年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是很多人都觉得遭受过奇耻大辱之后,二人很难在直面皇位了,毕竟宋代的皇帝没有明朝皇帝的血性。



不仅如此,岳飞为了打消赵构的顾虑,还上书劝谏,将赵构的养子、亲宗子侄赵昚立为皇子(可怜的赵构早年经历比较坎坷,据说是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故没有子嗣),这就表明即使二帝归来,天下依旧由你说了算。

岳飞之死要归于宋朝的传统

宋朝的建立,起于兵变。因此太祖皇帝深知武将之害,演绎了一出千古闻名的“杯酒释兵权”。效果很好,被子孙后代推广应用。但是削弱武将给宋朝带来两大弊端,一是重文轻武,军事力量较弱,二是武将匮乏,战时无人可用。另外还有一层心里负担——武将容易造反。



实话讲,宋朝的中央集权控制的非常好,常见的外戚、后宫、宦官、武将谋反祸乱都很少,主要是蛋糕够大、有钱,大家都能分到,就不容易乱。但是对于无关的堤防,是刻在赵家皇室骨子里的,当有武将展现出空前的公众认可度时,老赵们就会心里犯嘀咕,会不会哪天再来个陈桥兵变或者李桥兵变呢。所以,武将一旦做大,那就必须死。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除了老赵家畸形的遗传基因,岳飞的性格也是导致他被陷害的一大原因。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奈何三十多年到头来,因为功高盖主被人陷害……岳飞的存在,将一些人比的很卑微。人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看不得别人好,一个道德完人是很容受到排挤的,而小人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所以干脆就将岳飞陷害致死。



恢复疆土 就是功高盖主

无论岳飞提不提到“迎回二帝”,只要他持续北伐,只要他不断建功,赵构就永远睡不踏实。为岳飞效力的是岳家军,民间崇拜的是民族英雄,那把赵构置于何地?如果摆在你面前一次投资机会,回报十分可观,但是需要你倾其所有,并且投入保障仅有担保人的人格,你会选择投资吗?担保人的人格信得过吗?倾其所有又真的值得吗?


人们都爱赚钱,但是没人喜欢倾家荡产,所以这次投资不要也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