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彈道導彈上艦有困難,能否上核潛艇?如果不能,難在哪裡?

陌路相逢6634


理論上來講,五常都有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彈道導彈上核潛艇沒有技術上的問題。我海軍現有094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1.2萬噸,搭載的巨浪2型體積遠比東風21/26大得多,雖然有龜背,但若是能發展新一代戰略核潛艇096搭載東風21/26相信也不是難事。個人也曾設想過將東風反艦彈道導彈搬上核潛艇,即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其垂髮不僅能發射東風反艦彈道導彈,也能搭載鷹擊18或者東海10對陸巡航導彈。畢竟我軍缺少戰略轟炸機,水面艦艇垂髮數量也不足,發展類似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是很有必要的,從技術角度來講也不是難事,成本也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但是,打航母是一個體系作戰,遠不是將反艦導彈發射出去那麼簡單。重點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準確找到航母並持續跟蹤航母準確定位,將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出去後如何突破航母編隊層層防禦準確命中航母才是最大的難點。我軍反艦彈道導彈在內陸部署,天上有無人偵察機,近地軌道有偵查衛星,沿海有大型地頻後向散射雷達,各種雷達偵察裝備還可以偵察到航母。試設想,若核潛艇搭載東風反艦彈道導彈,最大射程3000公里,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航母呢?單憑現有空基雷達即預警機,海底聲納,水面艦艇是很難在3000公里處準確發現並定位航母的。核潛艇不可能抵進到1000/2000公里處發射反艦彈道導彈!個人覺得還是要大力發展戰略有/無人偵察機,各種偵察衛星,空基雷達才能支持東風反艦彈道導彈下海。另外,若能發展這型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核潛艇,搭載大量的對陸巡航導彈在美日本沿海巡航,對美日的威懾力無疑是巨大的,遠不是轟六,甚至是新型轟炸機相比的。若我海軍能發展這樣的核潛艇,遠比前蘇聯打造的反航母體系更好更出色!


只是小丑


反艦彈道導彈不論是上艦還是上潛艇,在技術上都沒有任何問題。

現在的戰略核潛艇搭載的是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都在1萬公里左右。洲際彈道導彈體積巨大,長度達到10幾米,重量超過30噸。反艦彈道導彈要比洲際彈道導彈小很多。世界上反艦彈道導彈只有兩款東風26和東風21。東風26射程在3000公里-4000公里,重量是20噸。東風21的射程是2000公里左右,重量只有14噸-16噸。

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在性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火箭發動機搭載彈頭,以彈道、拋物線模式工作。核潛艇可以裝著洲際彈道導彈四處跑,並可以安全發射,換上小兩圈,輕十噸的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實際上是難度降低了。

而彈道導彈上艦,更不是什麼新聞,印度就做過。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它的難度是比上核潛艇又降低了一級。核潛艇在水下跑,導彈出水、海水灌進發射井、保持平衡、保證發射精度......這都是大問題。如果把反艦彈道導彈裝在水面艦艇上,這些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上潛艇,在技術上不是問題。但這畢竟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新的裝備、最新的作戰思路,沒有經過實際、實戰的檢驗。那麼問題就來了:第一個螃蟹誰敢吃?風險有多大?責任誰來擔?

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案,但也是一個風險巨大的方案。

反艦彈道導彈跟洲際彈道導彈比確實是小,但跟普通的反艦導彈比,它可太大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抵得上七枚普通反艦導彈的重量。啥重量?就是裡面火箭燃料的重量和彈頭炸藥的重量。那麼巨大個導彈,外面就是薄薄的一層皮,裡面可全是裝滿了易燃易爆的燃料,十幾噸。再算上彈頭上的炸藥......

這問題咱們看一眼東風26的個頭就明白了。扔到敵人的腦袋上確實挺爽,要是在自己家船上炸了,那也相當恐怖。

那麼大的導彈,裝在艦上,出去執勤,還要隨著海浪搖晃,還要面對風暴,這要是出了點兒意外,發生個火災,引起導彈爆炸......打仗的時候,如果被敵方的導彈、魚雷擊中,導致導彈殉爆......那軍艦就直接成碎片了。

過去的軍艦是傾斜發射導彈,裝彈量低。現在軍艦都是垂直髮射,動不動就裝100多枚彈。要是再加上20枚反艦彈道導彈,這要是炸了,就是一顆小原子彈。軍艦都有損管部門,預防著被擊中,怎樣搶救一下。這要是反艦彈道導彈上艦,要不要損管就不吃什麼勁了(開個玩笑)。

能裝上反艦彈道導彈的,肯定是一款大艦,也一定是非常昂貴、非常先進、非常拉風一條艦。如果說這條艦因為內部故障,把導彈引爆了,原地被炸成碎片,這人員財產損失得多大?國家得丟多大人?這個責任誰敢承擔?誰又有這個資格來承擔?你說你承擔,你算老幾?這不是拍腦門顯誰有骨氣的事兒。20個院士聯名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你得是......對不對?

彈道導彈上艦,你得保證打火花這種事故。連500萬分之1的可能都沒有。在技術上、在制度上,必須要保證絕對的安全,絕對的不出事,這才能執行。

和水面艦艇比,核潛艇裝反艦彈道導彈反倒更安全。畢竟潛艇更隱蔽,被發現,被針對的可能很低。直接省掉了被擊中殉爆的風險。自身夠安全,也就行了。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的主要問題是:錢。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通常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核潛艇非常昂貴,執行的是戰略任務,準備用核彈直接抹掉一個國家。把核潛艇的洲際彈道導彈(核彈),換成常規的戰術彈道導彈,明顯是大材小用了。

雖然有點浪費,但這個吸引力還是致命的。一艘核潛艇,裝16枚反艦彈道導彈,就意味著一艘核潛艇具備了打殘一支單航母編隊的實力。美國有10艘航母,咱們造10艘裝反艦彈道導彈的核潛艇,性價比那是相當高:全球獵殺。

和平時期多花點錢,還是比擔責任、擔風險要划算。

目前世界上的反艦彈道導彈只有中國的東風21、東風26兩款。上艦,咱們不妨把思路拓寬一下。想降低風險,不如不用這兩款2X系列的導彈,考慮一下東風1X系列。導彈小不少。東風2X系列頂7個常規反艦導彈那麼大,1X系列也就是3個那麼大。導彈小,難度就小,環節就少,風險自然是大幅度降低。發生殉爆,危害也要低一個等級。損管就可以考慮一下咋防範危害蔓延的問題了。

我們也有新型的超高速彈頭。東風1X+超高速彈頭,滑翔彈道,打2000公里還是能的。對付航母,不論是水面軍艦還是核潛艇,都夠用。


銳度何老師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從技術角度講這一點問題沒有。核潛艇中有一個分支叫“彈道導彈核潛艇”,這種核潛艇專門就是用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二次核打擊的。

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技術肯定是沒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彈道導彈核潛艇沒有必要裝備反艦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核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平時遊弋於水下,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可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戰時,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憑藉優異的生存能力,躲過敵方探測和敵方第一波核打擊,並對敵方展開核反擊,摧毀敵方經濟政治中心,交通樞紐,大型軍事基地等重要目標。

彈道導彈核潛艇憑藉隱蔽、安全、機動性強、作戰威力大等特點,因此備受世界各國的重視,將其視為最重要的戰略威懾手段之一。

比如,俄羅斯德爾塔IV型核潛艇,配備16具彈道導彈發射筒,可發射R-29RMU2型/RSM-54型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攜帶4~10個威力為10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全部導彈可在短時間內將將全部導彈發射完畢。德爾塔IV型核潛艇其攜帶的核武器足以將一箇中等國家夷為平地,哪怕是美國受到如此打擊也只能剩下半條命。

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說就是一件滅國利器,一艘潛艇滅一個國家絕對不是吹牛。如此一件國之利器,裝反艦彈道導彈打航母,不免有點大材小用了。如果彈道導彈核潛艇因為發射反艦彈道導彈,被敵人發現了行蹤並擊沉,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反艦彈道導彈,從本質上來說是屬於一種岸艦導彈,是一種純粹的防禦性武器,主要責任是禦敵於國門之外。而核潛艇無論是攻擊型核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都屬於進攻性武器,主要是實施對敵攻擊作戰。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事半功倍。讓核潛艇這種攻擊性武器,裝上反艦彈道導彈,去進行防禦作戰,顯然不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算強行捏合在一起,也只會顯得不倫不類,事倍功半,無論反艦彈道導彈,還是彈道導彈核潛艇都無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兔哥回答,目前擁有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並不多,反艦彈道導彈威力巨大,打大型艦船最合適了,但彈道導彈的體積大重量大,安裝到艦船上是有難度的。彈道導彈發射時會產生很大的尾焰,這對於艦船的防高溫處理變得壓力很大。另外就是安裝位置,艦船的吃水加上艦體的高度,除非是大型艦船,否則無法裝下彈道導彈的彈體,加上彈筒以及排焰裝置,這個體積是艦船無法承受的。


從使用上看,除了巨大的開口給艦船結構設計帶來影響,也給艦船的穩性帶來不利。彈道導彈作為一款武器是嬌貴的,維護保養的費用和難度在海上是無法保障的。同時艦船在海上漂泊,擺動很大,彈道導彈不比反艦導彈,彈道導彈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初始的穩定彈道,這個彈道在晃動中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彈道導彈是不能上艦的,而且也裝不下幾個,意義不大。

再說說潛艇,理論上能夠安裝到潛艇上,彈道導彈核潛艇搭載的戰略導彈也是彈道導彈,性質相同,而且戰略導彈的彈體比反艦彈道導彈要大很多,安裝也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反艦彈道導彈是以常規彈頭為使用要求的,這個很重要,常規彈頭適應性更廣泛,如果是核彈頭只能是存倉庫裡去,很難用上,這樣就失去了當前殺手鐧的意義。常規潛艇同樣無法安裝彈道導彈,個頭太大,佔用空間大,不適合,而使用核潛艇又面臨被打擊的危險,不存在你打別人,別人不打你的情況。這樣又顯得太浪費了,核潛艇可是國之重器,當然核潛艇是具備這個安裝條件的,關鍵是有沒有必要這麼做這是最關鍵的。



彈道導彈的特點並非是裝藥量大這麼簡單,而是距離+速度這才是它的威力所在。彈道導彈的的射程很遠,能夠在航母的防區外對航母進行遠程打擊,這個射程不必定位,能打1000公里,也意味著能打3000公里。為什麼這麼說,彈道導彈如果解決了進入大氣層的黑障現象(黑障會使導彈的通訊中斷,處於無控狀態,而彈道導彈的速度通常都具備10~20馬赫的速度,短期黑障就會使彈道導彈無法對準移動的艦船)。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是彈道導彈都能具備打艦船的能力,這個不是難點。但問題來了,既然彈道導彈具備遠程打擊能力還有必要往艦船,潛艇上安裝嗎?



彈道導彈的特點就是射程+速度,既然能夠對遠距離的移動艦船進行打擊,只要部署在陸地上,採取機動部署,既有利於隱蔽又方便保養,最主要的是使用價格要遠低於潛艇或艦船上,那麼就沒必要往潛艇上部署,又不是美國,到處去打別人,作為國土海域防禦作戰足夠用了。所以,彈道導彈隨雖然能夠部署於潛艇但並不具備實際意義。其使用的性價比,打擊距離等等更適合部署於陸地上,而不是海上。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闡述個自觀點,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沒有困難,上潛艇也沒有困難。二者的區別就是水面艦艇受氣象影響大,艦艇搖晃影響發射精度。潛艇潛入水下,受風浪影響很小,微乎其微。

潛艇的問題是通信聯絡。電磁波在水下衰減非常嚴重。潛艇行動前需要浮出水面與基地通信。

反艦導彈不同於對地導彈。地面目標是固定的,知道經緯度就可以了。軍艦是運動的,潛艇必須實時得到目標信息。

目前只有中國有彈道反艦導彈。中國的導彈核潛艇也可以執行常規打擊航母的任務。


一葉楓流


如果你學會了對牛彈琴就會知道


糢糊的世界建新


難在,沒個卵用。

用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這個還是很正經的,但是用核潛艇去發射彈道導彈,反艦?

你腦子大概沒睡醒,我只能說,艦艇沒有這麼高的價值,讓核潛艇冒著危險去打它。潛艇一旦發射導彈,就意味著暴露,而你打的是艦艇,接下來就是核潛艇艇毀人亡。

請充分理解戰略導彈核潛艇,這個戰略的含義,級別已經高到了,從不使用,卻又無時不用。一但動用這個玩意兒,就沒有退路了,沒有後路了,就是大家一起玩完,地球重啟開始。


傷心時吃糖


反艦“彈道導彈”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全世界應該只有中國有df21d/df26,上艦最大的問題就是彈體太大,裝備平臺也要擴大!


藍夢傾雨


反艦彈道導彈上艦技術上沒有問題,就是體積問題,反艦彈道導彈上核潛艇沒有問題,是沒有必要,核潛艇是戰略威懾力量,而反艦彈道導彈是戰術導彈,東風26的射程已經足夠遠,路基就可以完成他的戰術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