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之兄武大郎被潘金莲毒害,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

清山雅舍


书中情节

在书中,武松之兄武大郎长得又丑又矮,平日以卖炊饼为生,一手将武松带大。而潘金莲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婢女,因为得罪了主家,所以被罚嫁给了武大郎。而武大郎的身高长相令潘金莲很是嫌弃,再加上潘金莲自身的不安分,所以她经常有招蜂引蝶之举。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潘金莲认识了乡里的浪荡公子西门庆。二人勾搭成奸,私下里背着武大郎行苟且之事。日子久了,二人就嫌武大郎碍事,便合谋下药,毒杀了武大郎。而后来便也有了武松替兄长报仇的故事。那么,书中情节多是通过道听途说、乡间杂谈改编而来,那么真相如何我们还是要探究一下历史记录。

历史考据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有一回,他的一个发小王某,因生活败落来投奔他。希望武大郎能资助他一把。武大郎本就是乐善好施之人,对投奔自己的兄弟自然是关照有加。但是这中间却出了个误会,因为武大郎暗中在王某老家给他建房屋,王某一直都不知情,这日子一久了,也没拿到资助,就觉得武大郎不仗义,然后愤然离去。这人走了还不算,他忘恩负义地到处中伤诋毁武大郎。而曾被武大郎整治过的乡中恶少西门庆也借机跳出来一同抹黑武大郎。由此,武大郎在民间的清官形象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遭受污蔑抹黑,被四处编排种种不堪之言,导致潘金莲的故居清河县潘家庄都改名为黄金庄。由此可见,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的威力之大,祸害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潘金莲曾是远近闻名交口称赞的大家闺秀。根本不是书中那样不守妇德,毒杀亲夫的形象。而武大郎早年家贫,在潘家染坊打工,后因品行优良、表现突出被潘老爷提拔资助,从而走上仕途,还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由于《水浒》一书的人物故事多借鉴取材于民间传说,所以武大郎和潘金莲在书中反而变成了丑角。实则,二人真的是冤枉,纯属被他人中伤所误。


三味翁童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只是作者杜撰的两个人物艺术形象,虽然历史上确实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但跟书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并没有实际联系。况且,作者施耐庵设计潘金莲谋杀亲夫武大郎这一故事情节,只是为了促成武松被逼上梁山,并不是真实事件。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历史上还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

虽然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其人,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死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而此时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武植)还没有考中进士,也就是说,二者根本就没有交集,所以谈不上施耐庵以历史真实的武大郎夫妇为蓝本设计了小说中潘金莲杀夫的故事,时间上不合理。

水浒中很多故事都是作者施耐庵杜撰,包括武松打虎、潘金莲杀夫

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水浒作者施耐庵杜撰了很多故事情节。比如最著名的武松打虎,只是施耐庵看见一个名叫武阿二的下人追打一条偷肉的大黄狗而产生的灵感。

而潘金莲杀夫当然也是作者杜撰。只是有人认为施耐庵讨厌“潘”这个姓氏,所以在塑造塑造潘金莲和潘巧云这两个淫妇时,用了“潘”姓。

据推测,施耐庵讨厌“潘”姓是因为讨厌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当年施耐庵曾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军。这个潘元绍是苏州城的守将,朱元璋进攻苏州城时,潘元绍贪生怕死,先骗自己的七个老婆自杀,然后和哥哥潘元明开城投降。施耐庵因为鄙视这俩兄弟的无耻,所以在小说中给两位淫妇冠以“潘”姓,用这种文人的方式来恶心这种无耻小人。

综上所述,潘金莲杀夫是作者施耐庵杜撰的故事。至于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武植)夫妇,生活时间上和作者施耐庵没有交集。

本文参考文献:《水浒传》、《施耐庵传记》


墨雪问心


水浒传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施耐庵自己虚构的,再加上每个地区的一些江湖传说,老百姓的话语来虚构的这一部小说,只能说这是满足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来写的,如果你自己看这部小说你就会发现108位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好人,还有很多都是被宋江逼的,所以没办法才能落草为寇,再加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是所以108个水浒好汉的结局早已注定了,当时的朝廷是不可以允许反贼最后登上皇位的。

水浒传里面比较有名的几个章节其中之一就是武大郎被潘金莲陷害,武大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不想小说里面写的那样,武大郎没有弟弟,而且身高按照现在的测量标准大概为180左右,在古代已经属于很高了而且不卖炊饼,武大郎在历史里面是很有钱的,而且和潘金莲特别相爱,是乡里有名的模范夫妻出了名的大善人,只不过因为得罪了泼皮,之后泼皮就到处破坏武大郎的名声,最后传到了施耐庵的耳朵里面,再加上艺术加工所以就诞生了被潘金莲毒害的武大郎。

不管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很多内容都当不得真的,可千万不能因为小说的内容当真了,之后到处说这样之后吧谣言一代代传承下去最后变成事实的。

老梁也曾经在节目中说过武大郎的事情,有时间的话你可以看看

小说不是真正的历史,哪怕是历史也的多查查资料毕竟时间过去的太久了没人能真正说的清楚以前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996年立的武植墓志铭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黑哲居士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身高不满五尺,而且长得极为磕碜,人称“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找了个漂亮老婆潘金莲。潘金莲也是虚有其表,暗地里做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合同西门庆毒害了武大郎。

千百年来,武大郎与潘金莲几乎成了丑陋与放荡的代名词,被人们嘲笑与唾骂。经过专家研究和考证,历史上确实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2个人。根据史书记载,武大郎真实的名字叫武植,河北清河县人武家那村人。

活动的时间是明朝永乐年间。根据武家那村的老人武双福回忆,1946年初,武植墓无意间被打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武植墓中发现了一段小腿骨,村里人根据小腿骨长度推算,武植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左右。

武植墓中还出土了《墓志铭》。《墓志铭》上写道:“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 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少时聪敏,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根据墓志铭,我们可以得知,武植字田岭,年幼的时候被称为大郎。武植年少聪明敏捷,喜欢读诗书,长大成人后考中进士,然后当了阳谷县县令。武植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老百姓都十分爱戴他。而武植的夫人是潘氏,潘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如今清河县武家那村村民大多是武植的后人,为了缅怀先祖,武植的后人于1996年对武植墓重新修葺,并且建立了祠堂。那么,为何历史与文学小说的记录有着天壤之别呢?这种人物情节错位是如何造成的呢?有人提供了这样的情节,武植老家有一位本家兄弟,平日里经济拮据,后来家中又发生了火灾,彻底变得一穷二白,居无定所。

这位兄弟便求助于时任山东阳谷县令的武植。他来到阳谷县住了一段时间。由于武植忙于政务,没有时间招呼他,这位兄弟感觉武植嫌贫爱富,不想帮助他。一怒之下,又返回清河县。就在回家的途中,这位兄弟沿途到处抹黑武植,他找来纸和笔,写了很多字和画,情节大概就是《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武植的低矮丑形象如爆炸性新闻传开了,也就被收录进了《水浒传》小说中。

因此,历史中的武大郎不是小说里的形象,潘金莲也不是,而潘金莲毒害武大郎也基本是子虚乌有。小说中是虚构借以丰富情节和教化世人罢了!


鹰翔乘罡


大家好我是总有一刻属于你,一名历史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能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传》中,武松之兄武大郎被潘金莲毒害,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

历史上的确有潘金莲和武大郎这两个人

但是在历史上,武大郎这个人却不是像那样矮小的。武大郎的真名叫武植,因为在家里是老大的原因,所以就大家都叫他大郎。是明朝的人物,山西人,因为当时天灾人祸逃到了山东来避难。武植也就是武大郎这个人,他从小就很有天赋,而且很刻苦努力。自己本身也喜欢诗词歌赋,在很多年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进士,后来就成为了县令。当时他逃难的时候,一个姓潘的知州资助了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姓潘的值周没有看走眼。在武大郎考上进士之后呢,就把自己的女儿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

因为潘金莲确实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并且很贤惠。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人,两个人非常的恩爱。而且两人一起孕育了四个孩子,他们的可谓是家庭非常的幸福和美满。


总有一刻属于你


如果是按真实的历史来说,武松不但和武大郎不是亲兄弟,甚至不是一个朝代的人。那么接下来的一切情节也就不成立了。

历史上的武松确实是宋朝人,他还是杭州知府高权手下的提辖。后来惹了人命官司,死在大狱。


而武大郎呢,原名武植,是明朝人。人家可不是个侏儒,也不卖烧饼,反而是朝廷的进士。他的老婆确实叫潘金莲,是当时山东知府的千金小姐。据说为武大郎生了四个孩子。

而我们熟悉的那些桥段,什么潘金莲通奸西门庆,毒死武大郎,武松血溅鸳鸯楼等等,都是大神施耐庵杜撰出来的。无奈,施耐庵的写法太高超,《水浒》也太深入人心。常常令我们将小说的情节当成了真实的故事。


任十三读史


武大郎确有其人,但他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那时的武大郎身高八尺,进士出身还在一个地方做县令,甚得民心,潘金莲也是武大郎之妻大家闺秀,贤良淑德。武大郎有一义弟,因家道中落在武大郎当县令时投奔与他,义弟来的县衙,武大郎甚是高兴就把他留在县里热情款待,只是他忙于公务好多天都没有再见他这个义弟。义弟非常气愤,于是就写了好多的告示,一路往回家走一路贴,里面写了好多武大郎夫妻的坏话,意思和《水浒传》里的差不多。等到家一看家里面目全非焕然一新房子比以前好了无数倍,赶忙叫来妻子一问才知是武大郎帮他盖得,他一听后悔不已赶忙去撕刚贴的告示,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此事早已经传播出去,当时正好施耐庵路过就记录下此事,也就水浒上的武松与武大郎的这段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武松比武大郎晚了200多年的原因。〈此事乃武、潘后人所述绝对真实〉


历史经典回放机


受《水浒传》和《金瓶梅》的影响,潘金莲毒害武大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两人甚至已经成为反面夫妻和某类反面人物的典型,遭到世人的嘲笑和唾弃。然而,几百年来形成的观念真的是正确的吗?武大郎和潘金莲真的像书中写的那么不堪吗?其实,千百年来,我们一直蒙在鼓里,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是一对羡煞旁人的美满夫妻,应该得到我们的颂扬和祝福。

1.历史上确有武大郎和潘金莲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阳谷县县令武植,据史料记载,此人身高至少1.8以上,相貌堂堂,聪颖过人,为官清廉,与小说中“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上身长下身则短”的描写完全不同,也并非以卖炊饼为生。此外,他虽然小时候家境不好,但成家后家道也还可以,并不贫穷。武植的妻子潘氏是当时知州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知书达礼,属于地地道道的大家闺秀。她嫁给武植以后,两人非常恩爱,共育有四子,相夫教子,是武植的贤内助,没有任何不良的传闻,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2.二人演变成负面形象的原因

据传,武植早年间家境贫穷,无钱完成学业,曾经受到好友黄堂的帮助。后来,黄堂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有一番作为,并且因为火灾家里也被烧了,看到武植做官以后,便来求助于他,希望能够提携一下自己。武植夫妻二人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但对于做官之事却非常讲原则,不肯答应他走关系。黄堂见做官无望,一气之下离开了武家,并且不断散布武植夫妻二人的坏话,渐渐的便传播开来。后来先后被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等文人借鉴,写到小说里,才演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3.后人为二人的形象正名

《水浒传》问世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传言愈加广泛,已经严重影响了二人的形象。为此,施耐庵后人为了表达歉意,送了两幅画给武大郎后人,画上题了一首诗:“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此外,1996年修缮了武植墓,树立的墓志铭也为他们夫妻二人的行为正了名。

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而言,在欣赏《水浒传》和《金瓶梅》时,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武大郎和潘金莲,对于书中塑造的形象,我们需要谴责,而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武植和潘氏,我们则应该给予颂扬,毕竟小说是虚构的,我们不能把书中的人物与现实混为一谈。


三夢遊水


这个应该是存在的,不然咋写这样的故事呢?你觉得呢,还有你为什么要说武松的哥哥,他的名字你不知道吗?他叫武大郎,记住了



欧迈伦


武大郎被潘金莲毒害,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呢?

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的传说。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三人,却截然不同。

首先,武大郎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几的身高,是让人羡慕的。在几百年前的人们平均身高比现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当时多么令人仰视了!

真实的武大郎,不会做烧饼,只是一位“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他自幼聪敏,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上县令。所以,武大郎不是卖烧饼小矮人,而是身材高大的官人。而且,他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蒙冤的不仅有武大郎,还有潘金莲。事实上,真实的潘金莲,是个好姑娘。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且对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就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接济他。后来,武大郎金榜题名,这段良缘自然也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既然武大郎高大英俊,颇有才华,潘金莲又贤良淑惠,那怎么会成了《水浒传》的那等模样?这一切,都与交友不慎有关。

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无奈之下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这黄堂心想:曾资助武大郎,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如今,升官发财的他却忘恩负义。

谁知,住在武大郎府上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资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黄堂心里憋着一口气,不给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连重建房子的钱也不肯资助,这算什么好兄弟?于是,黄堂就展开报复了。

黄堂在回去的路上,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最后觉得用嘴说还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张贴。果然,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西门庆也适时出场了。西门庆本是一个流氓,唯恐天下不乱,见黄堂抹黑武大郎后,决定给黄堂出主意。最后,西门庆还“牺牲”自己,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之曲。当然,这仅是西门庆的一厢情愿。现实中,西门庆是小流氓,女人很反感这个人!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但黄堂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来建的!这下,愧疚之心,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武植本想给黄堂一个惊喜,哪知还没开始“喜”,就已经够“惊”了!

可造谣容易,灭谣难。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连施耐庵这位大才子都信以为真,于是写进了《水浒传》。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怎么也翻不了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