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邪,再差的乡镇小学也要把成绩提上来


不信邪,再差的乡镇小学也要把成绩提上来

我接手管理这所乡镇小学后,发现学生成绩普遍不是很好,语数英三门功课中,语文最差,好几个班的平均分都不及格,数学次之,平均分在七八十分,英语最好,可能小学内容简单,大多数平均分在八十分以上。语文主要问题出在识字和阅读理解这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其实相辅相成,以我个人观察发现,小学阶段学生仅仅掌握教材要求的识字量是不够的,这个 识字量对应理解力不足以让学生取得90分以上的语文成绩,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除了课堂部分增加识字量,就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数学则是基础计算训练不过关。英语成绩虽然不错,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很欠缺。这个成绩状况让我感到很意外,家长们也因为成绩上不去对学校意见很大。

按理说,小学期间功课没那么难,成绩怎么会这么差呢?原因到底在哪里?通过考察老师们的上课方式,我就发现,问题就出在教学上。我们有很多老师,他讲课也还不错,批改作业也很认真,但学生成绩就是很差。原因就在于,这样的老师他教学的关注点在怎么讲和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并没有问题追踪。但真正高质量的教学关注点应该是学生怎么在学?学习效果怎么样?通过作业检测,发现了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怎么纠正?老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来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作业。

那么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呢?无非就是两步:由“懂”到“会”。根据这两步,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理解类的知识和记忆类的知识。越是低年级,记忆类的知识比重越大,到了高年级,理解类的知识的比重会逐步增多。针对这两类知识,教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对老师来说,教理解类的知识难度会更大些,而教记忆类的知识会简单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小学老师水平不高,但带的班级成绩很不错,因为他只要让学生多做重复练习就可以帮助学坐学好记忆类知识。这也给人一个错觉,以为小学老师不需要多高的水平。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小学阶段,理解类的知识虽然比重较小,但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孩子后面初高中甚至到大学所需强大的理解力,就是从小学开始训练的。恰恰是教这一部分知识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甚至难度会高过初高中老师。对此,我自己就有很深的体会。我原本是教高中语文的,但当了小学校长以后,我也带了五年级的一个班,我就发现,有时我自以为讲得很明白了,结果发现学生瞪大眼睛迷茫地看着我,然后跟我说:"老师,不懂你在讲什么?"然后,我会变换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图,讲故事,打比喻或直接展示实物等等,直到同学们都说懂了,这比我教高中费劲多了。也就是说,一个高中老师或大学教授,尽管知识很渊博,但面对一个小学生,你去讲小学知识,学生不一定听得懂。正是因为小学生心智成长对老师依赖较大,我查过资料,在日本或北欧一些国家,对小学老师资格的要求比高中老师还要高,收入也比高中老师要高。但在我们国家是反过来的,小学老师最辛苦,收入反而比初高中老师低好多,这个状况对吸收高素质人才进小学教师队伍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扯远了,言归正传。我们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培训老师,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我们的培训内容很简单,就2块:一块是控班能力与技巧。主要训练怎么调动学生注意力,做不到就当不了老师。一块是教学能力与技巧。做到2点:第一,你课上该讲的知识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有兴趣听而且能听懂,听不懂,你就要改变表达方式。第二,学生该会的知识,你要有督促学生反复练习的手段(天天练,随机练,游戏化练,比赛式练),比如像汉语拼音和乘法口诀,就应该做到每个学生都背熟且运用过关。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就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就会掉链子。

作为乡镇小学,我给我们学校定的成绩方面教学目标是:一年之内,本校一二三年级各班各科平均成绩要达到90分以上,四五年级各科平均成绩要达到80分以上,六年级过去欠账太多了,这一年内各科平均分从40多分提升到60分以上就可以了。三年以后,全校各班各科平均成绩都要达到90分以上。从此学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三年内,争取做到学生只上半天课(上午),而且每科平均成绩要在90分以上,余下半天(下午)让学生们参加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学做保障。为此,我们不光要大力培训老师的教学技能。还改变了一些教学制度。比如,过去我们只有月考,但我发现月考的弊端很大。主要是时间跨度太长,当通过月考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其实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已经累积太多了,纠正起来难度太大,导致学生完成很吃力或根本完成不了。因此我们将检查重点放在当堂检测和周测上。尤其是周测,我们规定如果哪科不达标,老师在下周不得讲授新课,直至达标过关为止。

现在一个学期过去了,每个班学生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我们的改进是卓有成效的。我相信我们能达成预定目标,虽然难度很大。

下一篇《怎么做到2个月内全校学生的字写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